编者按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5月12日,2023年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会议要求,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等专项宣传。要围绕防范、依法化解、管理、服务、疏导等方面,解读好、宣传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方面走在前列。
近日,央视聚焦浙江“共享法庭”打造一站式司法服务“便捷驿站”,由点及面探寻“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寻访浙江法院促进源头解纷、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柴志先
基层群众有了法律纠纷,如何足不出村就能高效解决问题呢?浙江在全省推广建立“共享法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前不久,杭州市临安区的陶水根老人就利用家门口的“共享法庭”,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难题。
2020年3月初,陶水根老人应邀帮助村民办理丧事,但是在点燃爆竹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村民 陶水根:我们这里吃饭的时候要放几个炮仗,放第一个炮仗就弹到眼睛里了,然后他们马上给我送到临安,临安说治不了,要转到杭州。
由于点燃后的爆竹横向爆炸,直接弹向了老陶的左眼,造成左眼盲目5级,经鉴定构成八级伤残,光手术费、医疗费、护理费就花了十几万元,然而他的左眼还是没能保住。
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村民 陶水根:我眼睛里面的眼球拿掉了,这个眼睛是假的,现在装上去的。
老陶认为爆竹的横向爆炸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他的伤应该由生产商负责赔偿。然而已经60多岁的老陶家境本来就一般,高额的医疗费已经让他不堪重负,而生产厂家又远在湖南,如何维权,困扰了他许久。
通过释法答疑 促成双方依法调解
老陶想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一筹莫展的他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决定到设立在村委会的“共享法庭”试一试。
村支部书记是“共享法庭”的负责人,在他的帮助下,联系上了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的指导法官,指导法官在线帮老陶从法律角度对他的案件进行了专业分析,并指导老陶如何与对方进行调解。在指导法官的帮助下,老陶与厂商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双方根据过错程度对赔偿金额进行分摊,生产商同意在2021年5月底前一次性支付赔偿款项。为了让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法官还在线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临安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郑福余:我们这个司法确认做好了以后,司法裁定也是通过我们共享法庭发送过去,当事人就收到裁定书,在规定的这个时间内,被告也完成了款项的交付,交付之后原告老陶也非常开心的打电话告诉我们说这个款项已经到了。
“共享法庭”让老陶没出家门、没请律师打官司就解了燃眉之急,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村民 陶水根:结果他们赔了19万。没有“共享法庭”,那个老板肯定是不想赔的,我感觉到心里已经很高兴了,很满意。
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司法服务
通过“共享法庭”,老陶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心头病。现在,许多像老陶一样,有法律服务需求的浙江百姓,正在享受着“共享法庭”带来的便利司法服务。
在浙江的镇街、村社以及相关行业组织,随处可见“共享法庭”,它不需要单独的房间,不需要单独的人员,以“一块显示屏、一条数据连接线、一台电脑终端”为标准配备,具备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等,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司法服务的“便捷驿站”。
临安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郑福余:因为我们的“共享法庭”是根据镇街村社的原有调解组织,以及基层治理品牌进行一个高度的融合,可以吸纳专业的调解组织、律师还有村社的调解人员、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这些人员都可以组成我们的调解组织,这样的话能够让我们的矛盾纠纷更好地化解在基层,让我们的基层治理达到更好的目标。
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成“共享法庭”2.7万余家,累计指导调解20万件次,化解矛盾纠纷15万件,“共享法庭”正成为浙江基层多元解纷的重要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