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分散在城乡各地,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仍然心系法院;
他们熟悉社情民意,面对面倾听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心连心体察身边人的司法需求;
他们给法院提建议,或秉笔直书,或言之切切,见微而知著,必督促立行立改;
他们为法院鼓与呼,见他人所未见,故能讲他人所未知。
他们就是法院的特约监督员。
“杭州中院”开设【特约监督员看法院】两会专栏,邀请他们讲述履职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一说他们眼中的杭州法院。
2023年我有幸成为杭州中院聘任的特约监督员。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特约监督员,走进法院的同时也走近了法治。我亲身参与了员额法官业绩月度晾晒述职会和主题教育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切身感受到杭州中院主动开门纳谏听取声音,以理念现代化为先导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高站位服务中心顾大局。紧紧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司法规范引领保障的作用,以“三庭一院”护航营商环境发展,优良的法治环境成为了杭州营商环境的重要标识之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以共享法庭建设高质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强有力执法办案护平安。在员额法官业绩月度晾晒述职会上,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法官的敬业和辛苦。过去一年,杭州法院强负荷、快节奏、高质量办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司法案件,让力求把“公平与效率”镌刻在每一个案子里。
全维度培育头雁展风采。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支过硬的队伍是基础和关键。在参加法院活动和共享法庭邀请法官指导的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新时代杭法人,他们既有“书卷气”又能“接地气”,严谨认真、爱岗敬业,彰显了省会法院的头雁风采。
作为民营企业家,很有幸能成为杭州法院的特约监督员,通过近距离地参加法院的活动,我们也第一次了解到平均每位法官一年要处理数百起案件,对他们的坚持、笃信、实干、创新而感到无比敬佩,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正能量。
对于法院工作,谈谈自身的几点感受:
市场化解纷机制成效显著。杭州中院是全国率先试点市场化解纷机制的法院,在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实践中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杭州模式”。这一举措,能为企业化解纠纷减时降费,对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十分欢迎。
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合。在数字化改革的大浪潮下,杭州法院一直着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在“智能化审判”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智能机器”的加持并不是冰冷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杭州法院的民主与温情,在案件的全流程审理中能充分尊重并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寻求平衡双方利益诉求的最优解,这也极大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杭州特色办案因地制宜。近几年,杭州法院首创了多个独特的办案模式,如“异步审理模式” “司法证据上链”,切实根据行业、事件的特殊性处理案件。今年,杭州还特别设置亚运村人民法庭、亚运共享法庭,让司法服务覆盖到所有亚运场馆,用司法保障亚运的同时,又充分彰显了杭州深厚的人文精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感谢杭州法院一直以来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也希望法院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方式扩大普法与宣教,为企业提供更多司法指引和指导。
作为一名律师和特约监督员,我见证了杭州法院这一年的务实、探索和创新。其中令我体会最深的有:
一是开拓创新,市场增效。过去一年,杭州法院深化开展市场化解纷工作,重点针对法律关系剖析、纠纷调解技巧等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并定期汇编典型案例,构建起了“风险预警+司法建议+法官指导+司法确认+示范判例”的链条式保障机制。市场化解纷机制则以“小支点”撬动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把更多民商事纠纷高效化解在诉前,助力企业解纷减时、降费。市场化解纷机制是对调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杭州律谐调解中心作为全国首家以律师为主体的专业调解机构深度参与进来,也是诉源治理的杭州新探索。
二是守正创新,数字赋能。杭州法院这一年打造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杭州样本”,积极建设“共享法庭”,并结合数字化升级“共享法庭”等配套集成应用,可谓是“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典型。一根网线、一块显示屏,作为基层司法服务的载体,“共享法庭”为人民群众获取诉讼服务、强化法治理念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帮助。
三是高效领航,法护营商。这一年,杭州法院推出的20条专项举措,比如推动市场化解纷组织入驻诉讼服务中心、调解云平台,推广以竞争方式确定鉴定、评估机构等举措都深入人心,大大降低诉讼时间和成本。正如杭州中院代院长陈志君所言,“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杭州法院充分发挥了审判职能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支撑。
岁序更替,新元肇启。时代在变,司法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希望新的一年,杭州法院能够继续惟时惟新,应对时代挑战激流勇进,为民践诺,守正革新。
来源:督察室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