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法院一直重视加强与法律院校、法律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探索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双向奔赴新模式,以法学教育与法治实务的相互融合,凝聚法治合力。2023年,专家学者如何看待和解读杭州法院的改革亮点与典型案例?
“杭州中院”【专家学者看法院】两会专栏,邀请来自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专家学者谈一谈他们眼中的杭州法院。
司法为民•彰显法治温度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杭州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贯彻“司法为民”理念需要法院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杭州法院通过司法审判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依法惩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在彰显法治威严的同时,传递了司法的温度,给予百姓看得见的安全感。针对困扰社会已久的欠薪“顽疾”,杭州法院审理一批劳动争议案件,帮助农民工追回“血汗钱”,让忧“酬”变欢“薪”。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是社会公正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杭州法院支持物业公司对小区内无障碍设施履行监管职责,对擅自变更无障碍设施性质行为判令违法并要求恢复原状,维护弱势困难群体合法权益,让“温情”成为杭州法院的最美底色。联合调解、释法答疑促进业主形成加装电梯共识,平衡各方利益,以“共情”促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幸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司法服务的赋能和助力。杭州法院致力于深化家事案件审判方式改革,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依法支持老年人物质和精神赡养需求,对监护失责的父母发布家庭教育指导令,对负有托管责任人员侵害未成年人行为依法重判并处终身禁业。杭州法院通过审理一个个“暖心小案件”,筑牢群众的“心灵港湾”,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诉源治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和特征,给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除了通过司法审理对相关案件作出裁判,积极探寻非诉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径亦是司法服务赋能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为此,杭州法院直面司法供需矛盾,深化诉源治理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法院设立特色调解室,打造“调解员+专家”的专业解纷队伍,并不断健全法官调解指导机制,推动形成“调解在前、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推进矛盾纠纷“源头解决”“实质解决”“一次性解决”。
推动纠纷市场化解决,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杭州法院秉持“专业纠纷专业调,市场纠纷市场解”的理念,在全市着力培育市场化调解组织,扩容多元共治“朋友圈”,共绘新时代解纷新“枫”景。会同多家单位出台各项操作细则,稳步推进市场化解纷机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借助浙江解纷码,积极引导48项涉企纠纷分流至市场化调解组织,推动更多专业解纷力量参与纠纷前端化解,显著提升纠纷化解成效。在试点工作中,杭州法院不断拓宽市场化解纷的应用场景,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路上贡献了杭州智慧与力量。
良法善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为此,杭州法院作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改革与探索,以优质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平衡好科技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关乎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幸福近年,杭州法院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法庭的职能,审结一批知识产权案件,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推进商事解纷“一件事”改革,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生物经济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设立全国首家“生物经济审判庭”,从顺应潮流到引领潮流。除了赋能产业升级、增进人民福祉,新兴技术的运用带来的伴生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杭州法院通过审理一系列标杆性案例,以司法力量引导科学技术开发运用向上向善。通过审理“AI换脸”民事公益诉讼案明晰技术运用的边界,坚定捍卫公民个人隐私和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审理“虚拟数字人第一案”,探索虚拟业态的权利保护路径,彰显数治时代规则之治。
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护航新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杭州法院发布《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举措5.0版》提出20条专项举措,创造性提出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三大“国”字号法庭与杭州互联网法院“三庭一院”能动司法新模式,突破带动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通过审结“蚂蚁森林名誉权纠纷案”“刷量干扰平台算法不正当竞争案”等典型案例,维护企业声誉,设置职业伦理底线,遏制新兴业态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惩处侵犯企业财产权益犯罪,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依法公正审理涉外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奏响服务高能级对外开放的法治强音。
来源:研究室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