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勤俭就总理记者会、高科技竞争、万亿国债落实情况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文|《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王延春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月4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娄勤俭介绍,大会主要议程有七项: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大会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共安排三次全体会议。
会上,娄勤俭就总理记者会、高科技竞争、万亿国债落实情况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今年不举行总理记者会
总理记者会历来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也被认为是每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所以尤为引发关注。中新社中新网提问,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是否邀请国务院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娄勤俭回复称,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
娄勤俭表示,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大会发言人邀请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出席了记者会,李强同志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就媒体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以及政府自身建设做了深入阐述,已明确整个任期的工作思路。
“明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要开幕了,李强总理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将向大会提交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应该说社会的主要关切在上述三个报告中都有具体的回应。”娄勤俭说。
娄勤俭表示,这三个报告经大会通过后将向社会公布,媒体和公众都能很方便地了解相关内容。同时大会新闻中心将增加部长记者会和“部长通道”的场次和出席人数,邀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就外交、经济、民生等主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权威解读有关政策措施,对社会关注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说明。此外,还将举行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办好“代表通道”等,为中外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
“统筹考虑以上安排,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娄勤俭说。
据悉,通常全国人代会闭幕当天举行总理记者见面会,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三位副总理出席大会发言人举行的记者会,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从那时起,中央电视台开始直播总理记者会。1993年,总理记者会趋于常态化、制度化。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李强总理的记者会“首秀”。
推动跨国科技创新协作
近年来,世界大国之间在5G、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竞争愈加激烈,一些国家甚至采取制裁、“脱钩断链”“去风险”等极端的手法,中国如何在高水平科技上自立自强?《中国日报》提问,如何看待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近年来全国人大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娄勤俭回应,5G、芯片、人工智能都属于计算机和通信范畴。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交叉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在科技领域出现竞争是正常的。中国主张,开放合作才是探索科学前沿、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竞技场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搞“脱钩断链” “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拉大全球发展鸿沟。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关于卫星导航系统。”娄勤俭表示,中国在本世纪初曾经希望通过国际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研发一套卫星导航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陷入僵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攻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融入基础设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
娄勤俭表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只要坚持自立自强,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任何一项已知的技术,要卡是卡不住的,最多就是时间问题。关键是中国要加强科技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中国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要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娄勤俭表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科技领域的立法主要是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三部法律。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下一步,将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立法,特别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有关伦理、道德、安全等重要问题,不断完善科技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将在四方面重点发力。
确保每一笔国债资金都用好,用出实效
去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央预算调整方案,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社会对万亿国债的落实情况也十分关注。《经济日报》提问,这项重大决策的考虑是什么?目前落实情况如何?娄勤俭回应,去年夏天,中国多地遭受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灾害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做出全面部署。国务院提出增发1万亿元国债,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相应调整2023年中央财政预算。
去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目前,2023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全部下达完毕,支持项目15000多个,切实保障和改善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监督增发国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督促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好,用出实效。
2024年,中国将采取系列举措发力稳增长。《光明日报》提问,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将如何更好保障中国经济的发展?娄勤俭回应,接下来,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围绕改革抓立法。包括落实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通过立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聚焦开放抓立法。包括制定关税法、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完善现行法律的涉外条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突出高质量发展抓立法。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组织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四是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抓立法。包括制定学位法、学前教育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等。
“总的看,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娄勤俭表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稳中求进推动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张雨菲
题图|中国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