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参天,翠竹挺秀,谷幽泉清的天目山一片春意盎然。
3月12日早上十点左右,杭州中院环资庭驱车70公里,来到了临安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与他们一同抵达这里的还有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林业水利局、检察院,以及临安区委政法委、天目山管理局、区人大、天目山镇、农业农村局、区检察院、公安分局、浙江农林大学以及杭州部分基层法院等10多家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神秘古朴的天目山迎来了工作日的第一波“客人”,风摇影动,更显得姗姗可爱。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古柳杉群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天然银杏林,一树成林,五世同堂。”天目山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天目山的生态和树种。

现场察看情况后,一行人转到会议室,进入今天的“正题”——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座谈会。
“杭州市近2.9万棵古树名木中,临安区就有超过1万棵,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也非常丰富,有天目铁木、香樟、银杏、圆柏、罗汉松等多种古树名木。作为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临安法院在古树名木的司法保护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可是如何真正保护好,做到位,今天请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出谋划策。”临安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万健滨作为主持人开宗明义,抛出了今天的主题。
为了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情况,天目山管理局、天目山镇先详细介绍了当地在古树名木上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难点。“我们目前主要是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落实‘一树一档案’,二是梳理出35条巡查路线,严格落实日巡、周巡、月巡,三是开展环境监测,为古树名木的科学保护提供支撑。”“镇里还提出因势就景打造生态公园和休闲场所,留住记忆和乡愁,增加了乡村辨识度。”
临安区人大随即介绍了立法机关在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立法进程和计划,并介绍202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杭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杭州的古树住在城市、守在村头、藏在深山、隐在古刹、一语不发、道尽千年。”“我们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公益组织牵头、社会公众共护的工作机制,积极建设古树名木公园,通过为古树制作电子地图、打造古树名木Citywalk路线等方式,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精心办好个案,主要还是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起到教育一片的效果。”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林业水利局以及检察院还结合各自职能,交流了全市层面在保护古树名木上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
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治理研究所的所长、教授陈真亮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说,古树名木保护任重而道远,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自然轻历史文化”“重林业执法轻综合行政与保护区执法”“重管理执法轻司法”“重政府轻多中心共同治理”等不平衡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不断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水平,构筑“古树名木保护共同体”。
时间在热烈的交流中不知不觉流逝,大家谈兴高涨,滔滔不绝。
临安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莲萍听完发言后,对杭州法院牵头组织此次活动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受益匪浅,很受触动,她从“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谈起,表示下一步要研究启动关于古树名木的综合执法司法改革,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强化多跨协同。
杭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毛煜焕在讲话中用“增强意识有人气、能动司法有底气、协同治理有力气,宣传教育有名气”来总结此次座谈的感受,他表示“法治的价值不在于判决,更在于人民的内心”,杭州法院不仅要严格依法办案,更要积极能动履职,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做好审判的“后半篇文章”,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树名木。
当天,杭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毛煜焕和临安区天目山管理局局长陈国权共同为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杭州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 将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央视聚焦:浙江杭州成立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 
临安回杭的路途颇为顺利,新萌的树芽和烂漫的山花在车窗外飞速后退。环资庭庭长俞春伟的脑子也像“过电影”般,闪现出散落在各处的古树名木:西湖景区北山街的悬铃木、五云山顶的银杏树、法净寺东侧的百年梧桐……《杭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了,如何发挥司法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共同做好古树名木的大保护工作,通过座谈他仿佛有了答案,但又觉得带回了更大的课题。
每年植树节种下一棵树,这是环资庭自成立以来的“惯例”。今年廖珍珠法官种下了一株山茶花,她盼望来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座谈会福利分享:
来源:临安法院、环资庭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