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2024ADC中国论坛,持续报名中↑

近期,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企业创健医疗启动IPO辅导工作备受市场关注。在医美、日化二级市场公司估值下调且医健领域投融资入冬的背景下,2022年8月至今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创健医疗连续获得两轮融资,累计4亿人民币,其中投资者还包括资生堂、LVMH等巨头旗下的基金。
市场资金仍在挖掘为数不多的高景气赛道,胶原蛋白可能算其中一个。

2月底,锦波生物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收7.8亿元,同比增长99.96%;扣非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181.42%。锦波生物的业绩爆发,得益于首款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薇旖美)的快速放量。
尽管国内另一家胶原蛋白巨头巨子生物尚未披露2023年业绩,但近来也喜讯频传。在38电商活动收官后,公司可复美淘系排名显著提升至TOP10国货席位前三;另外据招银国际口径,2024年1月,公司可复美系列产品在天猫淘宝、京东、抖音共实现销售额2.1亿元,同比增长140.5%;在多平台共实现销售额2620.6万元,同比增长65.7%。
01
毛利率逼近茅台,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成长期
脚踏日化、医美两条船的胶原蛋白行业,其继承了两大领域公司的强大的盈利能力。

市场公认盈利能力强的贵州茅台,自2019年以来毛利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而国内医美行业龙头爱美客,毛利率更是在2020年以来逐年攀升,2022年毛利率高达94.85%。

胶原蛋白新贵们虽然盈利能力暂时无法超越茅台喝爱美客,但强大的赚钱能力也不可忽视。

以具备一定规模的巨子生物为例,2021-2022年及2023H1,公司实现营收15.52亿元、23.64亿元和16.06亿元,同比增长30.41%、52.3%、63.03%;归母净利润则分别录得8.28亿元、10.02亿元、6.67亿元,同比增长0.20%、21%、52.53%。
在毛利率方面,巨子生物自2019年以来这项数据一直维持在83%以上。要知道,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用敷料是巨子生物的业务支柱,而国内相关护肤品龙头珀莱雅毛利率常年也只是在63-72%区间波动。
(图源:富途牛牛)
另一家“新贵”锦波生物收入规模较小,不过也表现出了应有的业绩弹性和属于三类证器械企业的强盈利能力。
2021-2023年,锦波生物实现营收2.33亿元、3.9亿元、7.8亿元,同比增长44.75%、67.15%、99.96%;对应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1.01亿元、2.86亿元,同比增长112.59%、108.26%、181.42%。
同时,随着收入规模提升和成本边际效益的显现,公司毛利率呈现快速提升态势,2021-2022年及2023Q1-Q3,分别为82.29%、85.44%、89.97%。
值得注意的是,胶原蛋白赛道中按来源分还可分为动物胶原、重组胶原等不同类别,随着技术的发展,重组胶原赛道将慢慢挤占动物胶原市场,成为其中增长最快的细分。

据沙利文数据预测,2026年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专业护理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超过透明质酸,CARG高达52.6%;2027年国内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达到1738亿元,而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为1083亿元,占其中的62.3%。
02
胶原蛋白注射剂大单品的威力
参照国内医美巨头爱美客、华东医药的业绩爆发路径,可以发现其近年业绩的突飞猛进,都离不开“三类注射填充剂产品”,如少女针、童颜针等。

纵观国内已经获批的注射类胶原蛋白产品,可以发现近几年来唯一获批的人源胶原蛋白产品只有锦波生物的
薇旖美,其余基本上均为动物胶原产品,并且上市年限较久。
相对于玻尿酸和动物源胶原产品,重组胶原产品拥有更强大的潜力。

注射类胶原蛋白的优点在于,其不仅是扮演填充剂角色,还有组织再生剂的角色,不会发生红肿等类似后遗症。正是因为其多重角色,使得其可以“越打越少”,反之玻尿酸仅仅扮演填充剂的角色,随着被皮肤吸收,则会出现“越打越多”和玻尿酸脸的负反馈。

动物源胶原蛋白注射剂可能会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风险,2019年以前使用“双美”产品的患者过敏反应频发,最后更改生产工艺和原料才解决。
实际上,最早获批的胶原蛋白注射剂“双美”增长潜力市场已经洞见,2016年-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为56.9%,2020年营收约2亿元(填充剂占比99%),净利润为0.55亿元,毛利率为 81.93%;净利率为27.69%。

锦波生物的薇旖美放量更让人惊艳,2021年上市不到4个月销售金额0.28亿元,2022年该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到1.16亿元,2023H1销售额已经达到2.34亿元,预计全年超过5亿元。
据民生医药测算,2025年胶原蛋白眼周年轻化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亿元,2021-2025年CAGR达到62%。

除了极纯系列之外,薇旖美还有至真和3+17型系列产品,可解决面部更多部位的问题,薇旖美尽管已经上升到5亿体量,后续成长空间依旧非常大。
03
玻尿酸已成红海,胶原蛋白有望成就C位
玻尿酸竞争格局已成红海。


这一背景,可以从华熙生物的业绩滑坡可见一丝端倪。

2023年华熙生物营业总收入60.81亿元,同比下降4.37%;扣非归母净利润4.87亿元,同比下降42.85%;下滑的背后,是公司功能性护肤品支柱业务出现阶段性双位数比例下降。

另外,国内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认证注射用玻尿酸的已经有30多个品牌,呈现激烈竞争的局面,这与肉毒素、胶原蛋白等个位数获批的良好竞争格局截然不同。

有行业内人士指出,玻尿酸产品的分水岭在于交联技术,尽管交联玻尿酸的效果不错,但玻尿酸大部分产品对于改善浅表皱纹的效果十分有限,特别是真皮层静态纹。另外,迟发性炎症、肉芽肿、表情僵硬、异物感、注射疼痛等安全性和舒适感问题长期环绕。
在肉毒素新注射产品受制于严格的监管下,胶原蛋白填充注射剂有望成为“C位”。
据财通证券数据,我国医美注射类材料仍以玻尿酸和肉毒为主,胶原蛋白针剂仅占8.7%。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注射市场规模424亿元(2017-2021年CAGR为19.7%),其中玻尿酸、毒素和胶原蛋白分别占51.2%、32.8%、8.7%;预计至2027年,胶原蛋白注射针剂占比将提升至10.9%。
结语
在经历了多年的压制后,资金必定会选择一个医美和日化消费的业绩好、高增长的赛道出口进行修复,我想胶原蛋白赛道显然是其中一个候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