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模式下,房地产企业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未来
文|《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王延春
“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2023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且影响了诸多行业。当前,各界都十分关注今年两会上将透露什么样的地产发展信号?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发布会。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回应了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三大问题。
对于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倪虹表示,第一,稳市场,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第二,防风险,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第三,促转型,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但倪虹也强调,“对于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坚决依法查处,让它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对于城市更新问题,倪虹表示,打算今年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谈及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倪虹表示,在新模式下,房地产企业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
对此,将引导建筑师精心设计好户型,鼓励企业研发好产品、好材料、好设备,也希望能够多行业跨界协同,合力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
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倪虹表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抓起。第一就是要稳市场,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房地产是不动产,上海的房子、广州的房子不可能搬到北京,来满足北京人的住房需求。所以说房地产市场是以城市为单元的市场,各城市供求关系有很大差别。”
倪虹表示,现在已经充分赋予了城市调控自主权,城市政府就要扛起责任,要根据人口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保障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规划,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赋予地方更大的调控自主权,背后有何考量?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权责利对等,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目的是将稳定市场和行业的权利责任义务都给到地方政府,落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国家加强政策扶持和监测考核。”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3年已有200余省市(县)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670次,多数城市限制性政策完全放开。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第二要防风险,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倪虹表示,当前,房地产的难点是资金。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好的企业有困难项目,困难企业也有好的项目。为此,我们会同金融监管总局指导地方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按照“一项目一方案”提出项目“白名单”,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财经》了解到,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通知明确,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作用,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研判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综合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有关情况,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推送金融机构,做好融资支持。
据悉,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建立了这个机制,上报的“白名单”项目达到了6000多个。在这些项目中,82.8%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截至2月底,商业银行已经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对于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坚决依法查处,让它们付出应有的代价。”倪虹说。
第三,促转型,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们不能光看短期,还要看中长期。”倪虹表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稳定市场任务依然艰巨。但是,从中国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看,从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的更新改造需求看,房地产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尊重规律,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就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各界都十分关注,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是怎样的?如何构建新模式?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治本之策。”倪虹表示,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抓起:
第一,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
第二,在机制上。有两点,一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也就是说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抓手就是指导各地编制好住房发展规划。二是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供给方面,要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在使用方面,要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专项制度。
第三,在实施上。有两个重点,一是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这既是利民之举,又是发展之计,也是转型之策。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重点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重点是平时用得着,关键时刻能用得上。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重点是要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去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三个文件,今年重点就是抓开工建设、抓质量安全,尽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下力气建设好房子。住房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什么是好房子?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将引导建筑师精心设计好户型,鼓励企业研发好产品、好材料、好设备,希望能够多行业跨界协同,合力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财经》了解到,当前房地产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未来,智能科技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趋势,绿色生态环保发展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主流,人工智能将重塑房地产行业的交易和管理方式,共享经济模式将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变革,产业地产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增长点。
城市更新行动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如何理解“稳步”两字?城市更新应该怎么干?
倪虹表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对于“稳步”,就是把握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对于具体的措施,倪虹表示,一是抓体检,把问题找准,城市和人一样,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为了健康需要体检,城市为了健康也需要体检,怎么去体检?坚持两个导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从住房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去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去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找出来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是抓重点,解决问题。也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民生工程,报告提出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我们打算今年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
第二个是“里子”工程。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城市地下管网,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城市的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今年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网,既是城市建设的“里子”工程,更是“良心”工程。“我们希望,各地用心用力去做,保证高质量。”
第三是安全工程。”报告提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我理解,宜居、韧性、智慧,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今年,重点抓两件事:一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二是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今年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倪虹说。
责编|张雨菲
题图|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