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KIT采访对象来自三士渡美研学员P同学,2022申请季喜获UCB EECS硕士项目录取,2024申请季喜获Stanford、Berkeley、CMUCornell、GaTech、USC等顶尖名校的EE博士项目录取
因对现状的不满意,P同学在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后选择了申研。后在三士渡的帮助下成功进入UCB,通过硕士期间的科研努力,在今年的申博过程中又顺利拿下众多顶尖PhD Offer。
下面菌菌采访了P同学带来了申请中最新鲜真实的录取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P同学申博档案
# 教育背景:
  • 美高三年
  • 本科: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BS EE
  • 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Eng EECS
# 工作经历:
  • 大一暑假在上海的小型创业公司实习
  • 大三在某N厂实习6个月
  • 本科毕业后在某C厂工作3年
# 科研经历:
  • 硕士期间以及硕士毕业后的科研经历,一作在投
1
得知被录取前后的心情如何?
如何确定申请学校和专业的?
其实本科申请经历过了所谓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后,我对学校申请已经看得比较云淡风轻了。
虽说因为和一些教授先前就有交集,加上这次的推荐信也比较有把握,客观上来看录取几率应该要比前几次都高,但我还是尝试把预期降低
所以这次博士项目一共申请了10所学校,一所算是保底,其他几所中只要能进任意一所就满足了。不过结果比较出乎意料,拿到了EE专业Top3项目其二的录取,说不兴奋肯定是假的
申请的专业和本硕一致,都是EE。方向是集成电路,也是从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的领域。
决定申请项目比较简单,选了专业最强的四所(MIT、Stanford、Berkeley、Caltech),第二档选了三所(Cornell、CMU、GaTech),综合最强的两所(Princeton、Harvard),以及USC保底。
2
为何在工作两三年后选择继续读研?
原因一是觉得我的工作缺乏创新性和创造价值的空间,时常是重复性的内容。有时觉得自己工作几年个人能力进步得很慢,学习到的新知识也远不如学校,只有具体工作的部分变得熟练。
原因二是看着周边一些工龄十几二十年的同事,我并不觉得那是我自己未来想要达到的水平和工作状态。
在美国工作了两三年后有点提前进入“Mid-Career Crisis”, 不知道按照现状工作下去终点在哪。虽然长期目标是想回国,但是感觉自己当前在美国的“修炼”尚未完成。
反观一些博士刚毕业的新教授和博士后,跟他们交流起来得到的启发就深得多。这让我觉得如果去读博能让我离他们的水平更近,这5~7年时间花得要比继续在原本的岗位工作值。
3
对正在纠结本科毕业后,
该工作还是申研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读硕和读博应该分开讨论。大部分人读硕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亦是作为申博的跳板,也有很多博士生是本科直接申请的。
因为我本科的时候完全没有科研经验,也没跟教授有深入沟通,两年前去读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申博做跳板
这里主要是针对纠结是否读博的同学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
我觉得大一到大三的3个暑假可以分别体验一下业界实习和暑研,看看自己比较喜欢哪种生活和工作方式。
科研的话学期内也可以计划,所以大三暑假最好留给实习,比较好拿Return Offer。如果时间充足,大四的时候可以工作和研究生都尝试申请(工作也可以等大四下申请,我就是大四下才拿的工作Offer),最后根据录取的地方做决定。
如果进了心仪的PhD项目,推荐选择去读博,毕竟进名校或是著名教授Lab比大厂要困难(除非是很好的初期Startup机会)。
如果经济条件可以承担得起学费的话,建议也申几个硕士项目作为Backup,因为读硕更容易和教授接触,为申博拿到更好的推荐信。
如果到最后一刻还是犹豫是否要读博,个人建议还是去工作,可以像我一样体验完之后再重新考虑发展方向。同时保持和本科教授的交流,继续参与科研项目,接下来每年都可以再次尝试申请PhD。
4
申博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
👉科研经历和推荐信:
对于申博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科研经历和推荐信。一定要有有意义的科研经历,也就是要参与到比较核心的环节,不仅仅是做一些琐碎的工作。
通常向一起做过科研的教授要推荐信也会相对容易,作用也比较大。所以只要专注于学术,外加合理的筹划安排,也是在为推荐信做准备。
👉面试:
面试的时候教授会从High Level让你介绍你参与的项目,也会着重问你你具体做的部分,所以你首先要对项目整体的Motivation和构思有深刻的理解,即使不是你做的部分。
除非你已经有很出众的学术成就,否则教授考察的是你的学术潜力,包括Technical Writing和Presentation的能力,而他们能主观考察的唯一途径,就是看你是否能在面试中清楚地表达自己做过的项目(有些教授还刻意不让用Slides)。
👉匹配度: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跟教授或是项目的匹配度。如果你感兴趣的方向很大众化,那自然你能匹配的导师就很多,但相应竞争对手也更多。
如果你的领域比较细化,那可能比较难找到对应的导师,但是你的Application被注意到的几率也更高。
这时就需要发挥好SoP的作用,阐述清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什么想做科研、有什么相关经历、以及通过具体学校/项目/教授想到达到的目标。
👉硬指标:
GPA和托福成绩这些应该是硬指标,不能低但太高也不代表有优势,GRE在我申请的时候就没有学校要求了(至少EE是这样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运气。比起执着于一所非进不可的梦校,更好的心态是选择多所梦校,任何一所的Offer都能让你对申请结果心满意足。
5
为申博做了哪些努力?
我在这次博士申请材料准备上,花的时间是几次申请中最少的。因为从23年5月到11月底一直在忙Research Paper的事,只用了最后两周写申请文章。
在文书准备方面,各所学校90%的篇幅都是一样的。我把每所学校相关领域的教授履历一一浏览一遍,找到最感兴趣的3~5个教授,再把SoP的最后一段根据教授个性化
我个人最大的努力,主要是拿硕士做跳板,期间积极寻找科研机会,有幸Lead了一个项目。毕业后又留在教授那做了半年的RA,最终作为一作投稿。
通过这个项目,我拿了一封教授和一封博后的研推,这是和两年前申请硕士最大的不同点,想必也是这次申请成功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我的另一篇推荐信来自工作期间在某校上网课认识的教授。因为当时有申硕的打算,上课的时候我分外积极,以至于第二年这位教授破格找我当TA(我并不是学校的学生)。
虽说离不开我个人的努力,但运气还是很重要的成分之一,毕竟不是每节课都能遇到这样的教授。
6
对想要寻找科研和实习机会的
本科生有什么建议?
我自己本科的时候也没做过科研,因为当时对读研完全没有想法,只是一个劲地上课。

在伯克利读硕的时候看到学校教授经常在课里发本科生科研的招聘帖,斯坦福也有专门的网站罗列本科科研机会,感觉这应该是最容易接触科研的方式。
有些学校可能不会这么主动地向学生宣传,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上课结识教授,再自己去联系。
教授通常更乐于回复能够具体表达兴趣的学生,所以最好读一些TA最新的Paper再有针对性地询问科研机会
据我的经验,年轻教授会更积极地回复学生,也更容易日后拿推荐信。有时候也可以直接找认识的博士生TA或者博后,毕竟大部分本科生做项目时是直接和他们接触的。
科研期间要尽量找机会和教授沟通,主动Present自己的进度、想法和实验发现,展现自己独立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找实习就不必我多说了,我自己是走的正常校招海投路线。
7
如何评价三士渡?
与三士渡的合作体验如何?
我本科的时候没有找中介辅助申请,最后结果很不理想,所以申硕的时候决定寻求文书上的辅导。我不太会“自夸”,所以在文书包装和呈现方面需要有经验的导师指点。
我合作的三士渡导师很认真负责,也有STEM方向的申请经验。在初次分享完我的学术经历后,他帮我一起构思了SoP的框架,分析每一段经历最好的呈现方式。
根据讨论内容我会先写好初稿,他改完稿后给出反馈,再进行下一阶段的修改。我们好几次讨论到大半夜,这对我准备申请材料的积极性也有所帮助,所以整体来讲我和三士渡的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
8
分享一下未来的学术或职业计划吧!
虽说我算是比较年长的新生,我还是想在读博的前两年多多探索,参与不同的项目,上些感兴趣的课,并不急着自己Lead项目。
我当前还是比较倾向在毕业后重回业界,或许会选择研究性岗位,也可能会参与Startup,但目前还是本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