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些网友周末逛商场的帖子,发现全国各地朋友们的感受有个共通之处——
大家都对逛商场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偶尔逛一次,就会意识到自己小孩、家长包围了。
去的是不同风格和定位的商场,但都能发现一堆儿童元素。
年轻人只逛不买,遛娃的大人们猛花钱在室内游乐场一下子充值三四千,抓泥鳅、挖化石体验课一天能买三次。
在以前的朴素认知里,大家一般觉得只有三层会辟出一块亲子区域,入驻几家室内小型儿童娱乐体验店。
现在逐渐发现,商场已经不是贫穷大学生的约会圣地和卑微打工人的购物目的地。
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娃的指定“放电”地点和有娃人士的周末驻扎地。
让人忍不住想感慨一句,不知道有多少商场是靠为娃狠狠消费的家长们撑起来的。
商场爆改亲子游乐园
在社交平台上随便搜索一番,就能发现目前各个城市的商场,卯足了劲吸引小孩和家长,几乎没有一家不在打“亲子牌”。
不少博主或者素人的分享中,各种商场被冠以“XX城市最适合遛弯的宝地”、“能带娃呆一天的好去处”的名号。
有白逛不花钱的、有买张一天188的通票把孩子丢进去的,也有动辄消费四位数的。
丰俭由人,纯看个人意愿、需求和财力。
现在随便走进一家商场,大概率会先纳闷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它们实在是越来越像儿童乐园了。
以北京的商场为例,根据遛娃的具体适配类型,都有了区分度和忠实客群。
第一类是走各种不同调性的高级感遛娃商场。
靠着酒仙桥、798的颐堤港,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带点异域潮流气息的室内儿童游乐园。
表面看是努力营造时尚气质的年轻人商场,实际上已经被朝阳爸妈们盯上了。
造了个巨型玻璃屋顶,阳光倾泻而下,有种在室内晒太阳补钙的心灵按摩感,哪个家长能不心动。
〓 @一线阳光
打眼望去全是跌跌撞撞跑来跑去的小孩,还有累得不行坐在地上休息的爷爷奶奶。
在望京996的互联网打工人朋友告诉我,熬到周末来商场吃个预制菜,扑面而来的童真冲撞浑身的班味儿,“厌童症”都没那么想写在脸上了。
“就当是逛逛低配版迪士尼好了,反正又不花钱”。
追求艺术氛围感的家长们,侨福芳草地是个心头好的选择,大概可以类比上海、深圳、广州的K11。
清冷风高格调商场现在不太吃香了,这反倒吸引了家长们带孩子来遛弯,人流量不大,不会太密集。
收藏了800多件艺术品,摆满了各式雕塑。
那条像是从天幕冲入地平线的鲨鱼,是闻名北京商场界的网红地标。
地方空旷,可以说话,比展览馆、美术馆之类的地方更适合小孩。
也难怪网友们晒出的打卡照片背景里,总有主动或被动接受艺术熏陶的小孩身影。
19底开业的SKP-S同样走的高端奢侈路线,只不过更年轻化、潮流化。
有仿生羊牧场、火烈鸟企鹅聚集地、火星基地,未来科技感拉满,凸显一种横冲直撞的野性美。
也算是跟高净值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对齐了颗粒度:
不能当书呆子、得吸收点自然灵韵和科技感知。
消费主义号角声之外,还得包裹一层概念,才能让中产及以上的爸妈更热情地买单。
第二类是贯彻网红路线的商场,打着“中产爱逛”的标签,声量大得很。
遛娃贴里总出现的蓝色港湾是老网红了,外景和建筑融合得好,天然地适合遛娃。
附近的朝阳公园、亮马河,均是注重生活质感的北京中产人士的重要活跃地之一。
里面有一百多家各种类型的亲子店,换着法子地逗孩子们开心、开发新的遛娃体验和消费需求。
户外广场上逗鸽子、沿着河边喂鱼看天鹅,室内逛集市、吃喝玩乐一网打尽,还有艺术装置增加情调。
兼有商场、公园的双重属性,还能拍拍照带上“假装在欧洲”的文案。
新晋网红是东四环芳园里ID MALL,开业才三年多,就已经成了海淀鸡娃爸妈都要奔赴的亲子商场。
它的亲子游玩项目十分多样化,娱乐、教育、运动、益智,全包进来了,总有一款能拿捏家长们的钱包。
一层和B1是草坪,每到周末上面就长满了精力过于充沛的小孩。
必不可少的是沙池建楼、田间耕种、挖化石这类兼具教化意义和劳作性质的游玩项目,十分努力地在钢筋水泥森林里还原乡野风貌。
还有撸鸭、撸猪馆,玩累了就从小动物这里找点情绪价值。
没娃的大人也来打卡体验,一边忍不住感慨现在的小孩吃得可真好啊;
一边回忆起自己在真正的小溪里摸鱼抓虾的孩童时光,羡慕的情绪瞬间被清除干净。
〓 @有辙铁锤爱生活
第三类是主打某种亲子氛围的主题型商场。
丰台的马家堡凯德MALL,22年夏天刚完成的亲子改造升级。
走的原始自然、热带雨林风格,营造一种氧气感和旺盛生命力的氛围。
大型恐龙仿真模型摆进了商场,一比一还原的化石特意染成了多巴胺粉色,活脱脱一个低门槛版地质博物馆。

家长们最喜欢的寓教于乐、情景交融,算是被商场稳稳攥在手里了。
〓 @bj燕龙(串北京)
第四类是亲民的普通商场,没有特意的设计,都是相对常规的项目。
荟聚、合生汇、朝阳大悦城这种接地气、人气爆棚的地方,都挤满了娃和家长们。
商场中庭巨大的充气城堡和大面积填满的海洋球,在如今看来已经变得稀松平常起来。
〓 @糯糯爸的遛娃攻略
像是东五环外的长楹天街,没有那么多的身份标签。
被称为对孩子最友好的商场之一,拥有多个室内游乐场、亲子餐厅和书店。
与此同时它也应该算是对北京家长们最友好的商场,游乐场的价位分好几档。
有50一小时的恐龙考古乐园,也有444元两大一小的乐高探索中心,供娃爸娃妈选择。
现在的商场,卷童话创意、卷教育概念、卷亲子调性、卷怎么能留住娃和娃的爸妈,快要比肩儿童主题乐园。
总说大城市孩子的课外文娱活动丰富,但好像到头来丰富在了商场和价位的选择上。
被玻璃幕墙和消费品环绕着,商场在这代孩子们童年回忆中的比重,想来将会非常高。
无处可去的娃和家长

在商场一呆一整天
很多城市有娃人士每周都有一项令他们头大的指定任务——
想好周末怎么带娃玩。
跟需要周末疯狂充电的打工人不一样,娃是需要放电的。
除了极个别省心型小孩外,他们每天有使不完的牛劲儿,哭声比路怒症司机的车喇叭还响,上蹿下跳没有一刻钟能消停。
很需要一个类似于容器的东西,把他们收束进去。
户外这个巨大的没有边界的容器,听起来确实很好,登高远眺、呼吸新鲜空气,还能锻炼身体。
但大城市开车两三个小时去近郊放风,娃在路上就坐不住了。
每周都这样往返,纯爬山、徒步这种运动类的遛娃活动,很容易嫌累、觉得没趣。
采摘园、庄园、马场这种付费性质的体验,家长们没有雄厚财力和充裕时间精力压根玩不转。
不比小城镇家庭,可以半小时去郊外,劳累程度和费钱程度都大大减轻。
况且户外运动要看天吃饭,气温过低过高、日头毒不毒辣、有没有雾霾,都得考虑。
很多网友都发出无力呐喊,“一到冬天外面很冷/夏天很热的时候,就很发愁带孩子去哪儿溜达。”
室内恒温、能遮风挡雨、母婴室卫生间齐全的商场就成了一个至少不会出错的选择。
于是city walk在大城市亲子局中,就变成了mall walk
商场也逐渐从一个购物目的性很强的地点,变成了能让孩子家长在里面呆一天的地方。
一方面,商场里的传统型亲子游玩项目在升级换代。
出现在很多省钱攻略分享贴里的Meland,被称为“亲子乐园中的爱马仕”。
价位震惊未婚未育年轻人,工作日一大一小原价票是398元8小时,比肩环球影城迪士尼。
几十条帖子里所看到的最划算的价格,222元一大一小两次,已经被认为是捡到大便宜了。
配置的确比普通儿童乐园要高级一些,高低穿插、设计精巧,布置了迷宫、城堡、阅读、动物、花房、漂流等各种区域。
〓 @Pang&毛
还能让孩子穿上工作服扮演各种职业,厨师、消防员、建筑师、医生,在模拟的沉浸式环境里体验过家家升级版。
〓 @匀小白
而相对常规一些的的室内游乐场,几乎是商场必备了。
大滑梯、蹦床、VR游戏、攀爬区,都囊括在内。
家长们来这些地方,一般都会买一天的通票。
中间不限制出入次数,到了饭店把孩子拎出来到商场的餐厅里吃点东西。
把孩子丢进去,爸妈就解放了。
从B2逛到L7,奶茶店坐一会、书店翻两页畅销新书、服装店转一圈、还能去影院看个电影。
在很多个周末,重复这一流程。
除了游玩设施本身的升级,商场里一连串的亲子配套设施也越发齐全。
这两年流行的市集,在商场里摆摊,很多摊点都是小孩会喜欢的玩具饰品、手工小玩意儿。
合生汇里开了北京首家亲子影院,有网友特意带着三岁的孩子解锁了人生第一场亲子电影局。
伴随着商场从百货店向美食汇转型这股风,餐厅也开始注重有孩家庭的需求,越来越朝着孩子友好型转变。
西贝虽然因涨价被吐槽过几波,但每到周末依旧大排长龙。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贝的儿童餐做得好,有机食材、荤素搭配、种类多样,价位分布在29-69之间。
不少打工人都蠢蠢欲动,拿来当穷鬼套餐吃。
店里还有儿童绘本和适合孩子玩的小物件,是几位有娃朋友口中周末驻扎商场的不踩雷之选。
未婚未育人士的小红书和抖音被异域料理和各种双人餐优惠券包围,又是有格调的松弛感bistro,又是连锁品牌开进北京的开店钜惠。
而在信息茧房之外,商场多了一批打着亲子标签的特色餐厅,既投小孩所好,也讨好大人。
装潢得游乐场,主打一个买门票附赠一顿亲子套餐。
〓 @王渊源John
餐具菜品也都走可爱童趣风,进食不再需要吆五喝六,还有服务员帮着哄孩子,极大地解放了上了一周班的家长们。
一顿饭吃下来,娃心里美滋滋,大人也难得轻松。
只不过价位可能不便宜,面面俱到都是钱换的。
很多北京博主推荐过的软软星球,人均近200,线上推广的费用最终还是要消费者买单。
美团上搜索亲子餐厅,价位几乎都超过了100,实在算不上平价亲民。
这边餐饮卷得飞起,那边室外项目也来凑热闹。
很多在户外进行的活动开始搬到商场内一切都在日光灯下和挑高五米六的空间里进行。
室内亲子运动会、室内动物园植物园吸引着一波波无处可去的娃们。
反正现在的商场,算是把家长孩子的周末给一网打尽了。
从九点开门,到十点关门,吃喝玩乐,都在商场里面解决。
〓 @bj燕龙(串北京)
现如今,商场已经变成了遛娃神地,不同类型的商场瞄准着也满足着细分需求不同、财力状况不同的爸妈们。
一到周六日,大人就领着小孩钻进大型商场里,体验各式各样、一直在上新的消磨时间方式。
偌大的城市,竟然找不到一个比商场更宜人的带娃过周末的地方。
留不住年轻人,只能瞄准家长
现在年轻人逛商场,流行只逛不买。
香水柜台闻一圈,化妆品专柜试个色,无印良品按照程序走一遍。
拿起一个东西猜价格,估得越准越有成就感,然后默默放下,小声说出 这句重复过无数次的吐槽“这么贵,真的会有冤大头买吗”。
服装店逛一圈,看见感兴趣的,去试衣间换上拍两张照片。
回头去网上搜平价同款,绝不为商场溢价买单。
到了饭点,直奔B1B2,简单吃点小吃或者快餐。
再加杯奶茶钱、来回的地铁费和一张做慈善的刮刮乐,就是所有花销了。
消费降级之下,商场想要创收,就得狠挖刚需群体,于是便盯紧了周末遛娃的家长们。
把孩子能吃的、能玩的、能体验的,全搬进商场,帮家长们一站式排解周末焦虑。
〓 @不吃牛油果
都说消费力排名是孩子、老人、宠物、女人、男人。
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确实也能部分佐证这种调侃,我国约80%的家庭里,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至50%。
对于城市中产来说,阶层滑落的恐惧时刻伴随,投资下一代要从娃娃抓起。
婴幼儿时期要上早教班,青少年时期要学习各项课堂之外的技能。
吸引高净值人群的不仅是奢侈品类的入驻商户,还有能被勾起的对下一代的期待和投注。
早教店们扎堆出现在商场感统、语言、少儿绘画、乐器演奏,一茬又一茬。
家长们在起跑线焦虑和“开在大商场里应该靠谱”的想法支配下,办这个卡、报那个培训班。
仿真滑雪、冲浪、潜水体验的“运动辅导班”也开进了商场孩子们在模拟实地环境的器械上做着练习。
不少路过的人们看着玻璃后面上下起伏滑行的孩子,感觉到一种割裂感。
这样的“升级”的确带来了增益,开了十多年的北京马家堡凯德MALL一直不温不火,22年朝着亲子方向升级之后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
品牌焕新率达26%,引入能举办生日会的亲子餐厅、马术俱乐部,满足或者说创造多元化亲子消费需求。
去年7月的客流实现同比提升超三成,销售额同比增加45%,亲子这碗饭算是捧稳了。
根据营商大数据公布的“2022年度品牌商关注新开业购物中心TOP100”显示,在细分体验业态中,儿童亲子业态占比达9.54%,仅次于餐饮,成为第二大体验业态。
全国各地不少商场和开发商都表示,要考虑继续丰富亲子娱乐、儿童培训品类,加强亲子板块布局。
〓 @周到君
与此同时,年轻人捧红了citywalk,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不花额外的钱。
身体力行完成一种对消费主义和社会秩序的“忤逆”和出逃。
在社会学界,有一种正当红的理论认为:
越来越昂贵的线下生活,将穷人挤压到了线上空间。
而穷人被缩窄的线下空间,将由线上空间来填补。
重新回到城市公共空间的人们,试图在大城市把他们当作耗材吸血的同时,尽可能免费感受一些城市能给人赋予的东西。
而有娃的家长们,在诸多限制之下,目前来看周末遛娃首选依旧是商场。
在商场里采摘蔬果、饲养动物、体验泥瓦工,总比娃捧着平板电脑看一天、在家里和爸妈大眼瞪小眼要好。
在巨大的刚需和潜在需求面前,商场还会继续亲子化下去。
在真正对孩子和家长友好的公共空间逐渐完善好之前,有娃家庭也只能继续和商场双向奔赴,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周末。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