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经管学院联合主办,中信出版集团、中信读书会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协办的“钱颖一教授专著《大学的改革》(五卷本)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办,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作了主题发言。钱颖一教授提到目前大学生培养的七大弊病,针针见血,推荐阅读。
清华教授钱颖一:我对当下大学教育的忧虑
文/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学人Scholar
这套书中讲大学的改革,围绕两项内容:一是实践现代教育理念,涵盖现代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这是关于大学的教育和教学。二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包括政校关系、治理结构、管理方法等,这是关于大学的治理和管理。今天我聚焦前者,着重探讨大学学生培养这个问题。
大学学生培养问题贯穿在五卷中,我想从最新出版的第四、五卷说起。这两卷分别是我参加“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时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对谈交流。
在2006-2018年担任经管学院院长12年间,我一共参加了106场“下午茶”活动,其中本科生40场、研究生66场,这两卷共收入86篇。我尤其记得2012年5月7日那场“下午茶”,在座的杨斌老师、白重恩老师、钟笑寒老师三位也都参加了。
我参加“下午茶”时的本科生以“90后”为主,研究生以“80后”为主。本科生中既有经管学院学生,也有非经管学院的来自清华理科、工科和其他文科院系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中有博士,也有学术型硕士,还有专业硕士,也有高管教育。学生中有国际学生,“下午茶”也有英文场。
“下午茶”是一个场合,让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谈直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追踪这些想法的演变。如果说有关大学的文章和讲话常见,但是这类与学生的对谈记录就少见了。
下面我从第四、五卷中抽选出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作为讨论大学学生培养问题的经验出发点。
现象一是忙、茫、盲(忙碌的忙、茫然的茫、盲目的盲)。
清华学生生活的首要特征是忙碌,课程多、作业多、活动多,普遍反映比高中忙。忙碌之后是茫然,不知所措,不像在高中,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茫然之后是盲目,盲目地听辅导员的话,盲目地跟随学哥学姐的脚步走,因为他们是过来人,又住在楼上,可信,可学。虽然忙碌和茫然是各国大学新生的共性,但是盲目则是我们的特色。
现象二是学分绩导向。
学分绩一直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从未中断,而且越来越严重。学分绩(GPA)导向有其自身逻辑:各种评奖、推荐读研究生、找实习、找工作,都很难逃避学分绩,因为它可度量,可比较。
在信任程度低的社会中,只有用这样的指标才是公平可信的,操作成本最低的,如同高考总分、GDP一样。无论我们怎么努力矫正这种导向都效果甚微,感到无奈。
现象三是变相缩短学制。
这表现在学生在大学前两年或硕士第一年选课非常多。这样本科用2.5-3年时间完成4年的学分要求,硕士在1年内完成2年的学分要求,留出时间或去实习或去工作,或去读第二学位或辅修。
变相缩短学制的后果是学生总是处于仓促、匆忙的学习状态,根本谈不上“从容”,这与国外学生通过“间隔年”(gap year)变相延长学制的做法形成对比。
现象四是焦虑、纠结、内卷。
内卷这个词近几年流行,并没有出现在这套书中。但在我参加的“下午茶”中学生反映的焦虑状态与日俱增。焦虑导致纠结,什么都不想失去,发展趋势直指内卷。
所谓内卷,就是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收益越来越小的事,比如刷题、刷学分绩、刷实习。学生不得不“卷”是怕失去更多。内卷挤掉了学生做更有意义事的时间,带来巨大的机会成本。
现象五是大学如同高中。
过去是说大一就是高四,现在是说大学如同高中,就是大二以后也像高中。这反映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
这从学生自己对海外交换学习的反思中可以得到印证:去海外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学习到了更好的课程,而是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真正体验到了大学如何不同于高中。
现象六是做研究的困惑。
好学生往往是学的多一些,早一些,深一些,他们会做题,会考试,但是不会做研究。海内外教师对我们学生较为普遍的评价是出色的“研究助理”,但做独立研究却没有“入门”(clueless)。
这在社会科学尤其突出。即使理工科,学生虽能发论文,但多是导师给题目,学生做实验,也非独立研究。
现象七是均值高、方差小。
这是我对中国学生特点的一个概括性描述。我们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扎实,整体水平较高,即所谓“均值高”。
但是学生同质发展,冒尖学生少,如顾明远先生所说,有高原无高峰,即所谓“方差小”。清华集中了全中国最有才能潜质(raw talent)的学生,但是他们中出现的突出人才少,创造性人才少,不能不是我们的忧虑。
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这七个现象在第四、五卷中反复出现,具有一般性,不仅是经管学生,在清华的其他院系学生也是如此。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