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郝景芳的闲聊自留地,关不关注请随意~~
【写在前面】
这三天的文章,都是从2月我的一次直播中整理出来的。这次直播是有关孩子的成长生涯规划,但也涉及到很多其他主题,其中最核心、引起家长最多讨论的,就是怎样帮孩子找到天赋与热爱。
如果想要看到这次直播的完整回放,依然可以加入童行少年成长计划规划群:
在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理科”,加入“理科培养计划”群;回复“人文艺术”,加入“人文艺术培养计划群。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真喜欢一件事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真喜欢一件事?这个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
我想说:只有通过做才能去判断。
有的时候家长会有一点误解,说我们家孩子喜欢什么,指的是喜欢看电视里的内容,比如说孩子特别喜欢动物,喜欢恐龙。但是看电视喜欢不叫真喜欢,你让他真的去挖恐龙挖两天这孩子就挖烦了。真正恐龙科考研究者在大戈壁滩上风餐露宿,一整天出去就吃两口饼,你也不知道在哪能挖出来。这种真正能够作为专业去喜欢的就比较少了。
同样,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看书的,看历史类电视剧,是不是适合选历史方面成为专业?真不一定,他爱看历史,也是因为我们看的历史故事写的精彩,你要让他说你自己去研究一段唐宋历史,真正要去看史料,要去做分析,要去做研究,他可能就不喜欢了。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通过他看书、看电视喜欢什么,就当成他真正的喜欢和爱好。
好多时候家长问我:我们家孩子这么喜欢看文学,他看了好多本小说,怎么就不能写小说,我想说:这里的差别就跟你看足球和踢足球一样,如果说喜欢看足球就能代表足球水平高的话,咱中国球迷那么多,我们中国足球早世界第一了。
主动去做,并且创造性、开放性地努力做,才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主动研究恐龙、主动探究历史、主动写故事,就是真喜欢了。
你得上场去踢球,风雨无阻天天踢,还得愿意为此付出很多努力,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技术技巧,1万脚射门乐此不疲,这个才叫真正喜欢一件事。
为什么孩子遇到难关就无法坚持,爱放弃?
这种情况下,也有家长说为什么我们家孩子遇到难关就无法坚持,怎么他总是爱放弃?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他会比较在意结果他可能在刚开始学的时候特别快,谁都夸奖,弹琴很快就学会了两个小曲子能上台演出了。当学到了学习曲线的平台期了,学新东西没那么快了,夸奖和奖励变难了他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因为没有最开始的那些成就感了。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让他再去寻找下一个甜蜜的领域。
刚开始的时候得到的评价越高,到平台期就越觉得痛苦。
所以我们在初期可以弱化评价,不用说你学得这么棒,也不用急着获奖,而是说咱们坚持学。你等他真正把平台期坚持过去,坚持三五年了,再逐步增加评价和挑战,那个时候他已经不想放弃了,我们再去追求结果。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没有感受到精进带来的自我效能感。什么叫精进带来的自我效能感?比如你学羽毛球你去挥拍,你挥了200次以后,你扣球的力度就是比原来强了,就挺高兴的,这个就叫做精进带来的自我效能感。你知道自己非常有针对性的努力,就能带来可以持续不断的进步,这就是自我效能感。
如果感受到精进带来的自我效能感,这种信念是可迁移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说让这个孩子他练芭蕾乐器体育这些事情,它对于学科学习有好处,是因为这些练习有特别直接的效果,真的一分努力一分进步特别可见,然后他在学习里面也会理解努力练习的意义。这种自我效能感是需要家长不断加以辨识并且去评价的。
所以,想要让孩子坚持,第一是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去选对的方向。第二是初期对孩子弱化他的评价,起码你在他坚持1000小时之内,别太重视结果,而要重视体验,重视他自己提升的成分。
其实enjoy特别好的这个词就是享受,他就是沉浸在愉悦中,这是我们要强调的,就是他学这个东西主要是体验要好,有愉悦感。如果他能沉浸1万小时,他自然就有成果了。如果学了100小时就放弃了,后面9900个小时都坚持不下去了,初期学得再快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我经常是拿羽毛球或者是轮滑等等比较外显的去举例,但实际上对于像数学物理等有很多也是类似的,比如说数学物理,它也有最开始的甜蜜期,你可能刚开始觉得数学挺有意思的,然后解了好多道题,自己解题解的可带劲了。
但这些领域其实都有到了一个阶段以后上难题的困难的时期,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在这些方面有专长有成就的话,需要让他真正喜欢的是这个领域的内容本身。
比如说他对于数学真的是对于实数素数这个数字本身特别的着迷,觉得怎么这么奇妙,它这里面的奥妙是什么?这样的孩子是最容易坚持1万小时的。为什么?
因为中间的那些困难其他人都觉得是困难,他觉得像走迷宫一样,是不断地接近自己心中的奥妙之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师经常会说好奇心重要,这里的好奇心其实不是肤浅的好奇心,只问问题不钻研,而是指你真的想要去弄清楚这件事情,百折不挠的去挖掘去找到答案,这样深度的好奇心是最能够引领孩子在学科学习中学到最精深的地步。
如何区分兴趣和热爱?
热爱等于“兴趣”加“攻坚克难”不包含攻坚克难的兴趣都不能叫热爱。
我前两天打了一个比方,兴趣的心态有点像追星,但是真正的热爱是谈恋爱。
追星的只是追美好,我看谁都好。其实偶像跟自己没关系,偶像塌房了,你就再等下一个明星。但两个人真的要去谈恋爱了,就有好多困境了,异地恋怎么办?性格不合怎么办,家庭差距比较大怎么办?两个人的收入可能有差距怎么办?你要是不能去克服这些难关,就走不到婚姻殿堂了。
所以给孩子找到能够成为专家的方向,还不仅仅是说他能够喜欢,一定得是他能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也就是我们帮孩子找到他自己热爱方向
第一是孩子自发愿意坚持的方向。你没逼他也自己说他才愿意坚持,他可能做的好像不太好,但是他也一直愿意做,这只能自发的。
第二是孩子对于艰苦甘之如饴的方向。有的时候我们家长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揣测孩子,就像孩子去搞竞赛,觉得孩子太苦了,天天刷题,但是对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当时柳智宇是从初一开始接触奥数,他就觉得解题是最大的乐趣之所在,这就叫做对于艰苦甘之如饴的方向。
所以每个人对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就是你练你自己特别不喜欢的东西,那是苦的,你练自己完全不擅长的东西,那是苦的。你被逼着你干什么都是苦的,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还比较擅长的东西,虽然可能有一些苦的成分,但是它还是乐趣更多,所以甘之如饴。这些都是孩子可以去接受去做、去跨越难关的方向。
那么我们父母能做什么?其实我们父母最重要做的是观察,观察孩子能坚持的方向。你要让孩子多去尝试,心态开放鼓励坚持,但不是强迫去坚持,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不坚持可能是毅力不够,也可能是事情不对,所以父母就得对比,没有对比是没有答案的。
我女儿大概4岁到10岁这段时间,我帮她寻找方向,也试过芭蕾、体操、游泳、实验艺术、编程机器人、奥数等等各种,孩子对不同事物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她当时芭蕾不想坚持,真的痛苦,哭的不行了。但是体操她就能坚持。游泳不喜欢,虽然能坚持,但是每天都不愿意去,是因为家长坚持push,她就痛苦的坚持。编程机器人和奥数都有她喜欢的部分,和不喜欢的部分,比较明确,但从不主动。
可是有两样事情跟以上都不一样。一是跳水,跳水她从8岁多接触除了生病,没有一天是说我不想练了。她目前一周跳水练11个小时,体操练3个小时。别人看起来挺累的,就问说景芳老师你们家孩子练体育这么辛苦,你怎么去鼓励她坚持。其实我就没鼓励过,我们家孩子没叫苦,每次练完回来都说挺好的,挺开心的,从来没说过练得好苦。
前两天她在跳水集训的时候,蹭到泳池边上比较粗糙地方了,把两条腿都给擦伤了,也流血了。她那天晚上就哭着给我打电话说妈妈不想练了,但是教练后来去哄她,上了药,就决定还是留下来。第二天没下水。第三天又正常了。很多时候孩子会有各种难关,如果说难关都能够接受,其实这个就是热爱方向了。
还有一个事情是美术。虽然女儿不喜欢去上课,但是在家里有空闲的时候就喜欢画,画画是完全自发、不需要push的事情。她也明确表达了自己未来学艺术的兴趣。
我们如果心态开放,真实观察孩子,也有跟孩子沟通的良好关系,是有可能去帮他做更好的选择。
很多事情的态度不是唯一的。有的家长困惑:我的孩子喜欢理科,但是他不喜欢刷题,这种孩子是什么情况?也许他喜欢的是探索未知事物,但是如果说这是一个题,有明显的正确答案,他就觉得意兴阑珊。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说我们家孩子不爱刷题,他肯定不是学理科的料。我们反而是要根据他自己的特质和兴趣,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鼓励他琢磨和研究一些没有答案的未知问题。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你去找找答案?一听未知的他可能就兴奋起来了。
这就好比音乐,有的孩子练琴的积极性一般、弹琴水平中等,但是沉醉于自己作曲,这也是一种对音乐的热爱。
不同的孩子他有不同的敏感点和不同的坚持的路径,我们一定要观察孩子做事的自发性,就是你不迫使他不逼他也愿意做的事儿。
多让孩子自发地去做事,自发的去做选择是最好找的。有时候家长很着急,非常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运转,但就是没法发现孩子擅长什么。但这时候我们要相信一个词叫“浮现”,也就是在孩子自由时间里,慢慢出现的自发行为,父母后退一些,孩子的自发行为会逐渐出现,正如“水落”而“石出”。
发现孩子的热爱方向,一是主动,二是坚持。
8岁之前可以多接触,自由尝试。孩子在8~14岁这个时期是开始慢慢的能够去比较明确一些兴趣方向的,因为这个时期是青春期早期的特征。很多时候大家会把青春期定义为叛逆,但其实这个青春期不是叛逆。青春期就叫做自我生成,唯一的特点就是他有自我。
为什么有自己的专长方向对于学生重要
因为被动学习是消耗,主动学习是滋养,如果这个孩子他能够有自己喜欢的方向,且是他的专长方向,学习本身对他是滋养,他能够用这样的滋养再去抵抗其它的消耗。
因为要是你真正有自己的专长和热爱的方向,一定必须有坚毅、自律、抗挫力、自信心、自我选择的责任心。这些品质一旦一个人有了,他将来其实干什么也都没问题,因为他在自己最喜欢的最坚持的专业方向上,有这么多的好的品质,这些品质也会迁移到其它方向。
比如说像我自己原来在学校国标舞队里,队里面有我特别佩服的比我大好几岁的师兄师姐,他们到现在每次练舞坚毅的程度,自律的程度,责任心的程度,我都特别佩服。人家其实不是舞蹈专业的,在国内也是做金融、做技术、做创业的,但人家舞跳得好,事业也做得好的不得了。
那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对于自己很擅长的事情的坚持,带来的对于自己性格品质的塑造是可迁移的。
孩子有这样的主动选择和喜欢的东西,对他的成长就是一种滋养。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热爱方向,哪怕跟学科成绩无关,我们也可以支持。他能在热爱的事情上锻炼专注与抗挫力,有了这些能力,其他领域也能带动。
实际上,真有10000小时的专长,哪怕小众的事情,也能让孩子有谋生之本。如果孩子喜欢非遗,可以做个非遗工作坊,现在非遗工作坊和非遗的文创设计不知道有多火,不管什么小的领域,真能做到专家程度就没有生存之忧,不会赚不到钱。
所有学生都有天赋与热爱吗?
如果我家孩子没有特殊优势,比较平均怎么办?
其实平均就是一种优势,因为平均的孩子意味着他可以跨界,文理兼修的孩子其实是不多的,那么你能够文科也好,理科也好,什么东西都喜欢,什么东西都学得不错,其实可以凭借你的跨界和综合成为专家。
有家长找我咨询,说自己家的孩子很多方向都不错,也都有些兴趣,如果这样的孩子比较平均,找不到某一个方向是特别专长的,怎么办?
其实他长大以后最合适的就是把跨界和综合,就是把他的均衡当成一个专长,就是他比别人专长什么,比别人专长的就是他的综合。
我原来在大学的时候特别自卑,当时觉得好像哪一个方向我都比不过特别牛的人,我就自卑了10年,后来我想明白了,我有一个方向可能比别人要稍微强一点,就是我啥都懂一点。像现在做一个企业家,经济也懂一点,科技也懂一点,文学也懂一点,艺术也懂。做直播也是因为我做过20年主持人。我什么东西都懂一点,因此我可以去做很多综合性的。其实跨界人才比较少,你如果能跨界,这本身就是你的天赋。
我稍微提一点,有个人他是做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他说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现在还是做的很少,未来是有挺大市场空间的,但是懂人工智能技术的,他不懂医疗;真正懂医疗的,又有很多人不懂人工智能,所以想把这个产品做好的,特别难找这样的人才。
这种跨界和综合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我的孩子好像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特长怎么办?
其实只有很少的孩子能在童年显现出天赋,童年显现的天赋一般都和身体有关,例如音乐(耳朵的天赋)、舞蹈、体育等。但是多数其他领域的兴趣方向出现都比较晚,很多智力领域的兴趣和天赋都要十几岁观察出来,像科学探索、产品研发、文艺创作、设计策划、商业经营、组织管理等等。因此父母不要急。
另外有一些孩子的专长方向在动手、性格、人际方向这些方向,它其实不像前面咱们说的体育、音乐、数学、物理这些特别容易能在一门技能上看出来。比如说这孩子擅长动手,将来可以在工艺、工程、实验和很多领域发挥很大的能力。
另外有一些孩子核心优势在性格和人际交往方向。
性格方向什么意思?我之前招过一个实习生,我原来在做研究员的时候,当时有很多名校硕士博士都过来实习,这个孩子非常的细致认真,交给她什么东西都做得准确,几乎从不出错。她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就是她的细致靠谱。非常容易脱颖而出。其实这个孩子的学历不是最好的,有好几个学生学历比她好,但我把她留下来了。
所以大家会知道,现在找工作其实不是都靠简历和面试,而是大量靠实习。在实习期人家愿意留下你真的是靠你自己的性格,并且好多时候都不是考试能体现出来。
如果孩子在人际交往上面很有优势,那也是巨大的天赋。如果他天然对别人的心理有共情,或者天然能笼络团队成为老大,或者他去总是能够自发关心他人,或者他擅长交朋友,这些方向的优势得到长期发展,都能够让他获得巨大优势。他以后适合的方向,也就是能把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天赋发挥到最大的方向。
很多孩子在学校考试里没有被认可自己的优势,甚至会在学校里被贬低,我们家长一定要有自信心,起码你能够去撑住孩子的信心,撑到他自己的优势能发挥出来那一天。在职场里有这种性格优势和人际关系优势的,是能够生活得很好很好,家长要让孩子的信心保持到那一天的到来。

——————————————————————————    
如果帮助更多孩子能找到自己的专长方向,让孩子用热爱创造灿烂人生?这就是我们的少年成长计划。
少年成长计划在多个领域展开项目制学习,让10-14岁的学生广泛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在12-18岁的关键时期精进发展,并广泛与各行各业打交道,让学生在热爱推动下,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领域和舞台。

最近我们开启一系列有关不同职业方向的直播讲座,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各领域工作状态、工作机会、人才需求,未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路径选择这一系列职业发展直播都为群内直播,不公开对外
想要更多了解“少年成长计划”,或者聆听职业方向的直播讲座,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理科”,加入“理科培养计划”群;回复“人文艺术”,加入“人文艺术培养计划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