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Olina陪你的第3200天
2030章
Olina
持续日更
努力的创业者
陪你一起在路上
即《你好,李焕英》之后,贾玲导演的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定档大年初一上映,加入春节档的”诸神之战“。
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我的观影体验,就是震撼。
几乎全场整个观影厅的人,看到结尾都不舍得离场,在那坐了挺长时间。
太震撼了。
它是一部爽片。
又不是一部纯粹的爽片。
它让我们笑,也让我们哭,但又没有“努力就有回报”的成功鸡汤,和“大女主逆袭”的激燃套路。
甚至。
它的底色有点狼藉,有点郁。像一首现实之歌。
正是这样的电影,让我看到了两个字:
真诚。
真诚地映照现实,也真诚地救赎自我。
难怪专业机构预测《热辣滚汤》总票房会高达37亿,它,真的值得!
《热辣滚烫》翻拍自2014年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这部由武正晴导演,足立绅编剧,安藤樱、新井浩文、稻川实代子、早织、宇野祥平等主演,于2014年在日本上映的影片,在2014年第2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日本电影Splash大奖,201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时间倒退到1个月前,贾玲发文宣传《热辣滚烫》的时候,就称已成功减重100斤,自己为这部电影用尽全力,随即,该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确实,在参加完第34届金鸡奖颁奖典礼后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贾玲基本消失在了公众视线中。
她暂停了常驻综艺《王牌对王牌》的拍摄,工作人员透露,在过去一年里,贾玲几乎放弃了所有公开活动,因此也损失了不少直接收益。

这期间,袁弘“不小心”透露出她的体脂率降到了10%左右,再度引发热议。董宇辉则为她卖关子,“贾玲那个电影,真的变化挺大的,完全认不出来了。”这件事也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1.1亿。
她不是瘦了,是变强了
电影从上映前到现在,网络上基本铺天盖地都在讨论贾玲瘦了。
她确实是瘦了,但不是那种单薄的瘦,而是非常健康和fit的状态,甚至有六块腹肌。
看过电影之后你会发现,减重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贾玲饰演的角色乐莹在影片中要学拳击,对拳击赛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拳击不仅需要非常好的体能,要打比赛,也会有体重上的要求。
于是她跑步、跳绳、打沙袋、动物流、没日没夜地训练,以获取参赛资格。
她的身体素质全方位增强了,精气神也全方位提高了,奔跑的时候像是一头豹子,每一次出拳都充满着稳准狠的力量感。
她不是变瘦了,是变强了。
儿时的梦想,长大来圆
1982年,贾玲出生于湖北襄阳,父母都是普通化工厂的工人。
贾玲还有一个大她五岁的姐姐,名叫贾丹。父母忙的岁月里,姐姐贾丹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重任。
贾玲12岁那年,家人领着她去见了一位表演老师,老师夸赞她很有天赋。也就是从那时起,贾玲的心里种下了一颗表演的种子。
2000年,高考时的贾玲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最终落榜了。
不甘心的贾玲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决定一边在北京打工,一边备战第二年的考试。
这一年,已经工作却仍想继续深造的姐姐贾丹,和妹妹一起备战高考。
2001年,贾玲和姐姐贾丹都上岸了。
但是因为家境贫苦,无法同时负担两个艺术类的孩子念书,姐姐决定放弃这次求学机会,和父母一起,供妹妹贾玲完成梦想。
贾玲如愿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填报专业时,除了最想去的戏剧表演专业,为了保底,她还填了喜剧表演专业,也就是冯巩开设的相声班。
幸运的是,贾玲同时被这两个专业录取了。
戏剧化的是,那天中戏给她打电话,询问贾玲想要选择哪个班时,贾玲刚好不在,是母亲接的电话,母亲浓重的湖北口音让招生老师误把“戏剧班”听成了“喜剧班”。
贾玲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中戏喜剧相声班的一名新生,师从冯巩,学习喜剧。
懂事的贾玲知道自己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不仅没有抱怨,学习还十分刻苦。
与母亲交流时,贾玲耐心地分享自己在学校的新奇见闻,分享自己取得的进步。
母亲也开玩笑说,等回来女儿出名了,就给家里买台冰箱,或许是觉得冰箱对女儿的压力太大,母亲又改口说,买件皮大衣吧。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成了贾玲一生的痛。
贾玲在大学里省吃俭用许久,终于给母亲买了一件皮大衣。只是皮大衣的尺寸不是很合身,只能再寄回北京,更换尺码。
但还没等贾玲把皮衣换回去,母亲就出了意外。
为了多赚点钱,母亲去运稻草,稻草摞的太高,母亲不小心从车上摔了下来,抢救无效身亡。
千里之外的贾玲得知此事立马赶回家,想要见母亲最后一面,只是这最后一面,却是在火葬场。
都说亲人的离世不是一场暴雨,而是一生挥之不去的潮湿。这句话对贾玲来说再贴切不过。
自那之后,贾玲默默背着思念母亲的痛,只身一人在娱乐圈,开始了漫长的打拼。
把人生拍成电影
2010年,贾玲和搭档白凯南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话捧逗》。
2012年,贾玲参加了《百变大咖秀》综艺,扮演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造型,大胡子的火风、光头的周小欧、白娘子、梦露…
慢慢地,贾玲因为放得开、豁得出去,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并走红。
2016年,贾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大碗娱乐,有了自己的艺人。这份成功与荣耀,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
带着这份遗憾,贾玲创作了小品《你好,李焕英》,在《喜剧总动员》的舞台上完成了感人至深的表演。
可一部小品怎能容下所有的情感,贾玲并不满足,她筹备着,要把对母亲的思念拍成电影。于是就有了《你好,李焕英》,也有了导演贾玲。
有人说《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是偶然,利用亲情因素吃到了红利,才能在众多电影中杀出重围。
这话或许不假,电影的运作逻辑是复杂的,《你好,李焕英》可能刚好被观众买账。但贾玲的成功却不能用一句轻飘飘的幸运来概括。
她待人真诚,节目效果好,无论多少次被节目组要求扮丑、被人用体重开玩笑,她总是乐呵呵的,以笑脸相对。
这一切扮笑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坚定的心。
贾玲曾在《喜剧啊,喜剧》中演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因为男友嫌弃贾玲做喜剧扮丑太丢人,要求贾玲在爱情和喜剧中选一个,贾玲选择了后者,被男友抛弃。
当时曾有人建议这个小品安排一个“积极的结尾”:一个女人为了事业抛弃爱情,当她的事业成功时,爱情也回来了。
贾玲说:“不要了,为什么我非要演绎他回来了呢?”
《热辣滚烫》的英文名为“YOLO”,意思是“你只能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或许这也是贾玲对自己的人生期许。
在她的作品里,有着女性导演才能拍出的情感浓度、情绪共鸣。

这种拍摄手法不仅仅只是以同情或俯视的视角去讲述故事,而是从女性个体出发,阐述整个女性群体所需要被关注到的问题。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也可以归功于此。
女性角色回归自我,而不仅仅只是母亲的角色。因为在那个年代,除了母女的情感以外,还有不同女性间独有的相处模式。
这正是女性导演最擅长刻画的地方。

这样的拍摄手法也延伸到《热辣滚烫》里,在《你好,李焕英》,她回溯过往、追忆母亲,新电影《热辣滚烫》,她却重在描写自己如何脱茧化蝶、找寻自我。
贾玲为了角色,用了整整一年,减重足足100斤,成为一位拳击手。
这其实也是贾玲人生的投射,众所周知,贾玲在表演中屡屡担当被嘲笑的角色。
在这一路,她从一个配角开始,不断向上,勇往直前,她不甘心于只会演喜剧、上综艺,她还有更宏大的想改变行业,改变世界的梦想——这些与《百元之恋》的故事不谋而合。

提到这部电影,贾玲说过,“电影里有一个过去的我,也有一个新的我”。
贾玲拍的也不单纯是影片中的乐莹,或者是蜕变的她自己。
是千千万万个我们。
千千万万个时常迷茫,沮丧,疲惫的我们;
千千万万个想要被别人喜欢,想要得到一个真心的拥抱,为此努力地去付出,去取悦他人,捧出一颗心给别人伤害的我们;
千千万万个,依然对生活抱有某种热情和期待的我们。
所以我们被贾玲在银幕上的表现所感动和震撼的时候,其实也是看到了潜藏在心里,那个想要被抱抱,想要被爱的自己。
一直以来,网络上都有很多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讨论,我们很多人在社交中,都难免有想要讨好别人,乃至为此压抑自己感受的时刻。
我们怕拒绝别人,怕被人讨厌,宁愿委屈自己的好恶去迁就别人的意愿。
我们曾经以为爱出者一定爱返,我们对别人有多好,别人就会反过来对我们同样好。
然后一次次地,事与愿违。
这部电影,也许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思考。
乐莹说,拳击场上两个人打成那样,最后还能抱在一起,我以为想要得到拥抱,只有对人好才行呢。
想要被爱,不止向外去索取,去祈求一种选项。
甚至最重要的,都不是我们如何与外界交手,互动,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重新看到了自己,重视了自己,学会善待自己。
学会,看自己的心情。
热辣和滚烫的,是我们一直在跳动的心脏。
点击下方您感兴趣的蓝色文字:
说点击下方 “在看”
能让运气变得更好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