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转学”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有因为家庭原因转换城市的孩子;有因为摇号没有进入心仪学校,通过插班考试转学的学生;也有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在公办、民办学校之间转轨的学生,尤其是每逢开学季,就有不少中产父母动起了转学的念头,只是"转学“这事说起来容易,真要是想找个合适的学校可是难啊....
文|mikizhou
From Miki
微信号:mikizhou520
开学第一天,朋友发消息,着急找我想聊聊转学的事儿。
我半晌没吭声…
一方面刚休了个长假人有点犯懒;另一方面每次开学她都想转学,盘完一遍资源然后主动放弃。
我把她的症状称为:周期性开学焦虑。
大姐读一年的时候,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横竖看公立不顺眼——
校舍陈旧,老师非常冷漠;走廊里不准讲话,课间不能去操场;天天教室里刷速算,视力从5.0刷到了4.6,体育特色全校跳绳;3:00不到就放学,没有托管和课外课…
当年每逢开学,我就想转学。
如今的这个朋友遇到的问题比我更复杂一些。小孩去年幼升小赶上适龄儿童严重超额,原本小区对口的学校,学位严重不足,被强行派位,胡乱塞进了一个菜小。
当时朋友就想要转学。
因为她买房就是冲着对口牛小,自己本身还是交大毕业,对娃从小殷切期待,从小就花费了心血栽培…
千算万算,都没算到掉进了菜小,为此夫妻俩差点抑郁。

当初为弟弟选民办时我劝过:今年幼升小竞争太激烈了,京籍未必保底;民办课程丰富,公立算这些校外报班一年也少说10万花费,还要搭上爹妈不是吗?
她没往心里去,觉得有户有房怎么可能进不去对口校?结果,某部门豪无人性地跑马圈地,把对口小区就是圈在牛小之外。
气到发抖但也无可奈何,某部门规定一年级不能转学,只能忍着。
实测的结果,菜小确实挺菜。一年级没有课外课,接不了的小孩只能托管,老师在教室里看着,自己找张纸画画,无所事事。

小孩太无聊了,她就给娃往书包里塞了本二年级数学练习册,心想没事练练速算也是好的。结果叫老师看见了,说你连十以内的加减运算表,都不能按顺序背下来…
朋友听完直接无语,低效且无聊的教育,根本不看小孩会不会运用,就知道死记硬背。今年开学更离谱啦,英文课上播中文动画片…
所以才开学两天就找我咨询转学,要求距离小区10公里以内,以英语为特色,或者英文和数学有拔高的私立。
多花钱都无所谓,只要娃能喜欢去,顺便课外需要进补的内容再消化一点。
我沉默了一会,说你这要求能不能再降点儿?

轮到她吃惊了,这点儿要求都达不到吗?
我说放眼北京,一年级数学英文能做到拔高的学校就没几家,但凡有点儿成绩,靠的全是爹妈。何况你家附近,东西海朝的边都不沾
这样吧,以小区为中心咱划拉个10公里半径的圈,看看里面都是什么学校吧——
最好的公立,是某牛小的分校。老师普遍年纪偏大,教育思维跟你娃现在的老师一样僵化。对他们来说,好学生不看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要够听话。

这种学校听起来名气大,鼻孔都长在头顶上,实际教育只会填鸭,质量就那么回事吧。英文一周三节,一年学会How r u…
就这,想转学还得费劲巴拉找关系托人,你去吗?
她头摇成拨浪鼓,不去,所以考虑私立。
我说,私立也不是你想的那样,只要肯花钱就能搞定一切。
且不说周边的民办双语,甚至国际都是无名之辈,就算帝都一年收30万的学校,家长也是从小学开始砸钱请老师,语数外全套课外鸡…
她说,那我不追求学术总可以了吧,至少私立学校活动多。
额,想多了,我说。
私立是看起来操场宽阔活动多,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一年级普遍配一个主班一个生活老师,小孩进出都要生活老师带队,自己不能自由活动。所以如果生活老师忙,那只能在教室里写作业。

隔壁就是漂亮的图书馆,没老师只能干瞪眼。按逻辑老师应该全天在班,按点带队,但人也不是机器,碰巧不在的情况比较多。
学不到东西,玩不痛快,资源看似挺丰富但架不住人多,摊到每个小孩的头上就没多少了。热门课外课靠抢,全校上千人社团只有20空位,家长定好凌晨12点的闹钟,蓄势待发…
课表里的素质课看起来不错,但实际情况,会出现「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
就拿艺术课来说,探校看见架子上摆放着各种黏土作品,地上摆着七八台拉胚机,就联想小孩能学到很多。实际上,开课几周可能都摸不到材料,一个学期只学个搓球的手艺。
你要说不好吧,公立没有这么丰富的课程表;但要说好呢,距离你对20万学费的期待值有点远。
她叹了口气,难道小学就要送娃去国外吗?

额,又想多了,我说。国外的基础教育还不如国内!前两天刚考察了下东南亚,连英文都搞不定。
那狠狠心砸60万,去英美上学就能好吗?朋友的小孩之前国内比较水的国际学校成绩中游,爹妈想提升下教育质量给他千挑万选了一所学术口碑不错的英国私校。
结果你猜怎么着?首次小测他排前三!英国同学两门加起来的分还没有他一门高。考的啥科目呢?英文!
朋友半晌没吭声…
身在帝都,以为教育的道路千千万,谁知道分析完了一抹黑——
她作为一个名校毕业的文科生,逻辑缜密碾压理科,虽然口口声声求躺平,但彻底躺下不可能。不惜成本地折腾转学,为的还是想让小孩多学东西…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意思,小学阶段不到万不得已——不和老师翻脸,不被校园霸凌,小孩没有严重厌学,没必要折腾转学。多折腾一步都是瞎扔钱。
除非…直接换房去西城落户插班,还能赶个小升初派位。否则就小学那点知识量,家长都能homeschool。没时间就配个保姆式家教,一年30万的投入享受一对一的服务。
不过,对牛校也不要有过分期待。
看起来遍地学霸,实际上跟学校的加工能力没啥关系,拼的都是爹妈;资源是挺丰富,也架不住竞争者强大,最后落在普通家庭头上也就剩点儿芝麻…
这是现在很多家长面临的教育窘境:梦想挂在天上,现实站在泥里。不养小孩天下无敌,养了小孩就明白什么是无能为力。
不过,看似无路可走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想减轻焦虑就先减需求,抓住核心教育需求做取舍——
想要成绩就要忍得了公立鸡血,想要母慈子孝,就要学会在国际学校里躺平…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