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们请到在2023-24申请季收获CBS offer的3位BBYer,分享了他们的申请是如何回答Why MBAWhy SchoolWhy Me这三个"申请中的关键问题"的。
三位的分享非常personal and specific,简单直接又深刻到位,也让我们对“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有了切身的体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这三个问题呢
我们也首先要回到“MBA申请是一个怎样的process”这个问题上,才能够理解“什么是最好的申请策略”。
如果你刚刚接触MBA申请
那么简单来说:
  • 它没有一刀切的“录取分数线”(在2023-24申请季,一位BBYer以680的GMAT成绩收获CBS offer)
  • 不是一个“找模版凑齐材料”的流程
  • 它也没有类似common app(美本申请平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如果已经有一些基础了解
你可能会意识到大家往往关心的是那些成功申请人的背景、职业目标等硬件信息,而这些只是ta被录取的诸多因素中的“冰山一角”。
海平面下面,则是巨大的时间、精力和智识的投入(以及正确的投入方式)。
事实上,申请本身要做好,是一件非常考验“商业能力”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
1
Top MBA申请成功率远比想象低
参考各类网上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顶尖MBA项目的录取率一般在6%-18%之间,而中国申请人的录取比例会更低。比如哈佛在2025届录取了938个学生,被录取的中国同学数量预计最多不超过20人,录取比例仅仅是1%-2%。这个概率相当于从山河四省考入清华,难度不言自明。但这只是最终录取的比例,实际申请过程中,每一位申请人成功率可能低至0.01%(参考哈佛每年可能有近8000人提交申请)。
2
申请人的pool & 学校的录取标准各异
每一年,不同学校的招生委员会都可能有招生策略或偏好等变化。比如 2023申请季Round2 申请中,拿到哈佛面试的十多位申请中,有约半数是有关电商和AI领域,5年前可能这种青睐多发生在快消行业的申请人身上。
此外,招生委员会还要平衡每一年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不同地区的申请人数变化甚至不同的提交申请时间都会导致不同的录取比例。对招生委员会来说,这是无法预知或掌握的,当然对每一位申请人也是)。
更重要的是,被各顶级商学院录取的人,好像有共通之处、但好像又各不相同。有些人被某G女神校录取、却连某H女神校的面试都没有拿到,或者背景奇好的人颗粒无收、而看似平平无奇的人拿了大满贯……
这是因为,MBA申请人来自全球各个地区的各行各业、有着不同长度的工作年限、以及完全不同的技能包,即便商学院强调的“领导力风格”可能也各不相同……
3
MBA申请需要极高的时间投入
据统计数据显示,申请哈佛商学院 (HBS) /斯坦福商学院 (GSB)等“女神校“,平均需要花60-70小时做这两所学校“超难文书”的充分准备工作(不包括school resarch和networking等花在logistics上的时间),而在这个基础上打磨出有质量的文书还需要至少2-3周。2022年,在GSB的admission event中,一位本科就读Stanford University的GSB美国姑娘坦言她花了6个月的时间准备GSB文书。
那么,如果仅仅只申请3所学校,通常一位申请人从开始到提交就需要花超过220小时在有效的思考或写作上,而大多数人要兼顾工作难度就更高。即使下班后投入每天2-3个小时,也需要连续不间断地做3个月。此外,每一所商学院都有其特定的文书问题组合,很多人都是人生第一次思考诸如“what matter most”或者“what makes you feel alive”的超难essay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under the table”的情况。例如,如何和推荐人沟通/请推荐人在百忙之中撰写各个学校(不同的)推荐信?当申请DDL和工作DDL撞车怎么办?考试一直没有考出来,要同时兼顾工作+文书+考试、还是应该等下一轮?……这里面有无数个决定,需要我们的“超强大脑”保持高负荷运转。
这些方面决定了,做好MBA申请无法通过简单的回答完问题或者靠背景走过场,也决定了做好申请需要极强的“商业能力”。
——它包括:
I. 用有效的申请策略降低被拒风险
*注:有效投入,不等于最小投入
II. 提高有效投入上的ROI (投资回报率)
*注:投资回报,包括但不仅限于offer
本周,我们将对这两个话题作进一步展开,敬请大家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