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斯联合考古队现场合影)
自2017年起,四川大学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签署发掘研究合作协议,对印度洋古港曼泰港开展了连续三年的考古工作,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新篇章。
1月至2月,由四川大学校考古科学中心、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斯里兰卡国家考古局和凯拉尼亚大学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斯里兰卡西北省的帕巴鲁伽拉(Pabalugala)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遗址出土玻璃珠
地球物理考古勘探测绘图
此次联合考古工作使用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进行了地球物理考古勘探,在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面积48平方米,发现了多个遗迹与大量玻璃生产相关遗物。其中,探方T1发现了一座半地穴式窑炉;探沟TG2和TG3中,发现了多个灰坑、石墙和柱洞遗迹。出土遗物包括大量夹砂红陶、褐陶、各色玻璃珠子和玻璃制品达上万件,为研究帕巴鲁伽拉遗址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中斯考古队员在帕巴鲁伽拉遗址发掘现场
帕巴鲁伽拉遗址是曼泰港考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印度洋贸易中的关键环节。该遗址位于斯里兰卡西部库鲁内加拉平原,曾是印太海洋贸易体系中重要的商品产区,其产品遍布东亚早期历史时期的多个遗址,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由于过往考古工作的不足,对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一直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欢 迎 探 讨 合 作
联系微信:srilanka-nanggii1;
斯里兰卡小妞:资深岛民,写兰卡最多的中国人。
长居科伦坡的中国记者,出版7本书,斯里兰卡国营报纸《星期日观察》专栏作者。曾向斯国总统提问,也采访商业大咖,和艺术家对话;同时也是旅行者和徒步爱好者,住遍岛上酒店,足迹慢行4大洲30多国。
出版作品包括:指南《中国国家地理.斯里兰卡旅行指南》、旅行笔记《印度,不可思议》, 译作《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