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找对某国最“客观中立”的那一群人,可能反而要到某国网络舆论场上找了。
1
首先如果你看到文章中的“某”,大概应该能理解为啥这么写。这篇改了几次都没发出去。
最近,NY时报中文网发布了2023年最受欢迎的30篇观点与评论。观点和评论并不是你NY时报自己的记者写的,是专栏作家或者撰稿人写的。虽然观点和评论不是NY时报记者自己写的,哪些观点和评论能被纽时登出来,却代表了纽时的立场。
我点开看了一下,很有趣。
30篇里面:29篇涉及某国政治和经济,另外一篇是讲“sex”。当然,只是时报中文版,涉及某国的比较多也正常。但是,30篇中有29篇讲某国的政治经济,这个比例也太多了吧。
其中只有一篇是正面描写某国的。排名20,题目是《三年后再来到中国,我相信这里会继续繁荣》。作者Steven Rattner是Willett Advisors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曾担任奥巴马政府财务部的顾问。29篇中的28篇,就是纯负面新闻和偏负面的新闻。这些负面的太多了,我就只挑出前10名的讲一讲。
前10名中,纯负面的包括:No.2 某国为何会陷入如今的大麻烦;No.3 某某的危险之处;No. 6 某国经济危机有多可怕;No. 9 某国经济“僵尸化”对全世界意味着什么;No. 10 某国的衰落已毋庸置疑,然后呢?
偏负面的包括:No. 1 对于美国来说,某国到底有多危险?No. 5 若某国入侵某湾,美国将面临什么?No.7 不,某国不会立即“武统”某湾;No. 8 某国未开一枪,已给某湾社会带来裂痕。
还有一篇 No.4 《你应该拥有更多性生活》这是30篇中唯一一篇和某国政经无关的文章。
前10名之后的第11、12、13篇文章,也是纯负面的。
这30篇文章,虽然是Opinion,但也充分代表了纽时的立场。中立客观?对纽时这样的媒体来说,压根儿就不存在。
纽时记者自己写的文章,中文网也精选出了50篇。里面只有一篇是和某国无关的,讲以色列哈马斯冲突。剩余和某国有关的49篇文章,几乎挑不出一篇正面描写某国的文章。有两篇勉强算是正面,一篇是华为推出Mate 60,但文章中还不忘强调华为能做出芯片是因为美国的技术封锁有漏洞的原因,能出芯片是华为继续使用了美国的技术和机械。另一篇是写某国的机械化养猪,但文章也反复强调机械化养猪是高风险高污染的。2023年,纽时中文网选出的,自己记者写的49篇关于某国的文章,可以说没有一篇是正面描写。
读纽时,你的印象不是某国药丸,而是某国乙烷。
更有趣的是,在这篇最受欢迎的30篇观点评论,下面的文章题目是《只有美国才能拯救未来》,这篇马屁精文章是2月6日发表的,半个月后的2月21日,还在纽时中文网首页挂着。
2
常看西方媒体的人,应该能感受到2018年开始西方媒体的转向。之前大概还算是七三开,七成黑某国,三成还是正面描述,还在力图给读者提供一个平衡观点。18年开始,就越来越极端偏激,现在,基本上就是完全的立场驱动。不过公平的说,他们的媒体对国内的敌人也差不多。民主党的喉舌和共和党的喉舌也是针锋相对,基本上也是一边倒的黑对手。
某国经济怎么样呢?坦率的说,和前几年相比确实不太好。但经济总有周期起伏。
前不久卖了美国的房子,在深圳买了一套。美国房子是2018年买的,房价涨了不少,加上租金回报,回报率相当可以。深圳买的这套,和同小区同户型房子比,大概是21年高点的三分之二价格。跌了三分之一,深圳房价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甚至更低一些。
北上广跌了接近20%,深圳跌了30%。一线城市算是比较抗跌的,全国范围估计跌了30%算是合理估计。一线城市房价回到了2016-2018年的水平,低线城市可能回到了更早的时段。
看看下面美国的房价,2014年开始,那是一路长红。
众所周知,房价下跌是美国08/09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当时美国房价跌了多少呢?从高点到低点,美国房价也就跌了30%。金融危机时还没跌30%呢,跌了百分之十几,就爆发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日本当时房价的泡沫更大,房价接近腰斩,跌了45-50%。现在东京的房价可能快涨回来了,但整个日本的房价,离高点还差得很远。
日本房价跌了50%,然后发生了什么?泡沫经济破裂,日本失去三十年。日本1995年GDP5.6万亿美元,2022年4.2万亿美元,2023年还在继续下跌。
据QUICK FactSet统计,1988年年底世界总市值前50的企业中,有32家日本企业。2009年以后只剩丰田一家,其排名2023年2月还下降到了第39。
3
某国今天的房价下跌幅度,已经不亚于2008年美国那次金融危机。但今天的某国状况,和美国08年那次相比呢?房地产企业有撑不住完蛋的,比如恒大。但离08年美国那次金融危机,差得太远了吧。
我记得当时房价上涨那段时间。经济学家都在大声疾呼,说某国房价泡沫是比日本更厉害的泡沫。泡沫一旦破裂,将是金融危机,甚至金融末日。现在的经济成就都是建筑在沙土上的高楼大厦,一旦泡沫破裂,房价下降,就会轰然倒塌。
泡沫迟早会破,房价总有一天会下跌,我都同意。房价泡沫破裂后会导致经济下行,甚至金融危机。这也是合理推断。
现在情况如何呢?房价已经跌了20-30%了,比美国当时2008年金融危机还严重呢,至少某国目前还没发生美国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吧。
今天房价的泡沫破了,但破了之后的经济状况,远好于多年以前经济学家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预期。也远好于美国和日本之前泡沫破裂的经济表现。
纽时那30篇评论,有一篇是陈志武先生的,题目是《为什么“某国金融末日”没有成为现实》。我本来以为是正面的观点,觉得陈志武先生啥时候转变立场了?结果点进去一看,观点还是:虽然过去的“金融末日论”没有成为现实,但这次不一样啦,软着陆无法实现啦,重蹈日本覆辙啦,虽然末日论一次次被证明是错误,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前面啦这样的话。
我们一次次听到华尔街、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有关某国金融末日的预言。它们往往每隔几年就会重新出现。这些预言一次次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还是一次次出现。历史上的每一次,某国金融末日论者都认为这次是真的末日了,然后再次被打脸。这次会咋样,我不知道,五年后再看吧。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在一家美元基金做风险投资,虽然身在北京,大洋彼岸也能感受到美国天崩地裂一般的恐慌情绪。今天的某国,离那时的美国,差得远了。
GDP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叫技术性衰退。过去三年,美国有过,德国有过,英国有过,日本有过。某国没有。
另一个很有趣的数据,是美国银行(BOA)研究院的一则报告。
从2023年4月开始,美国的银行卡消费的增长,全部来自于Traditionalist (蓝线)和 Baby Boomers (绿线)。X世代,千禧世代从4月开始就是负增长了,Z世代从6月开始负增长。这是名义数字,考虑到美国的通胀,负增长情况更严重。Traditionalist是1946年以前,Baby Boomer 是1946- 1964年出生的人。就是美国现在实际上是60岁以上的人的消费在增长,60岁以下的人都在萎缩。
看来,年轻人的日子,不管在哪里都不太好过呀。
4
关于美国媒体的倾向,另外有一个有趣的对比。
两个人,一个是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纳瓦尔尼,死在俄罗斯监狱。另一个是美国人Lira,死在乌克兰监狱。
这个Lira,也算小有名气,是小说家,编剧,导演,美国籍,出生在美国,父母是智利人。根据维基百科/洛杉矶时报,他1998年单本小说就拿到过100万美元预付版税。2005年,拍过一部智利票房排名第二的电影。他算是个右翼民粹,俄乌战争爆发时居住在哈尔科夫,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亲俄内容,2023年被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逮捕。2024年1月死于监狱。
战争期间,对言论的控制都会是非常严厉的。乌克兰抓他也很正常,无可厚非。我想说的是西方媒体对这两件事截然不同的报道倾向。比如路透社有26篇关于纳瓦尔尼去世的报道,没有一篇关于Lira的。
纽约时报中文网2月21日的首页中,左边三篇对纳瓦尔尼的悼念,右边就是我提到的30篇精选,和马屁精文章《只有美国才能拯救未来》。此外基本上就是黑某国的黑稿。
我在之前很多篇文章中都讲过,未来是一个“站队”的时代,美国内部,要么站民主党,要么站共和党,两党之间水火不容。全球,则是坚定跟随美国站美国,和追求独立自主不站美国的两种选择。某国追求独立自主,又是一个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大国,就不可避免走上和美国竞争对抗的道路。
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越来越难了。媒体的立场也会更加鲜明。美国媒体会毫不犹豫的撕下之前客观中立的面具。美国媒体,身是美国人,心是美国心,毫不犹豫会站在美国一边。全力以赴帮助美国政府打赢和某国的这场舆论战。
要么站某国,要么站美国。过去有一些“某国人民的老朋友”也都会做出选择。这些老朋友们,如果身为美国人,99%会站在美国一边,不再是某国人民的老朋友了。老朋友中现在还能在某国赚到钱的,仍然会替某国说两句好话,赚不到钱了就立马翻脸。
现在找对某国最“客观中立”的那一群人,可能反而要到某国网络舆论场上找了。毕竟,有“某国心”的美国人屈指可数,有“美国心”的某国人一抓一大把。这些朋友,立场纠结,言论骑墙,挺难受的。作为某国人希望某国好,但又因为某国不愿跟随美国而痛心疾首。媒体圈里面这样的朋友尤其多。
不过这样也挺好,某国舆论场上能看到更多的声音。毕竟我也不希望某国舆论场也像纽时中文网一样,二十九篇精选文章中二十八篇都是一边倒的“黑文”,毕竟,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一种声音,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