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真话,关注一下👆
这几个月,身边很多朋友爱到硅谷看AI,来日本看的人很少。
其实硅谷的信息差,早已被抹平了很多——国内那么多不睡觉刷X的,白天黑夜盯着。
湾区AI圈活跃的人和公司,就那么些。国内大神各种总结一通分析,二创三创排列组合,连时差都没有,直接截个图就丢微信群里了。
X、ProductHunt、GitHub信息很透明,TheVerge、Medium各类评论满天飞。如果再借助Liner或者Monica总结播报一下泡一泡几个明星AI公司的Discord……英语世界的AI内容,其实很易得。
反而是日本,有非常多独特的东西,基本还处在国内“卷王们”的盲区。
日语产品自为闭环、自成圈子,自有渠道。日本开发者相对来说也不像硅谷极客们那么,不爱build in public。一个个都是i人,很自闭,悄悄捣鼓了好多AI小游戏,闷声发大财。

几个一直在硅谷的朋友,几年前结识的时候,大家都是小卡拉米。现在人家有的做出融几万美元的产品,有的已经在OpenAI有了权力。
约着说必须见见,结果真的见面,反而是在东京。理由是他要在日本看看硬件、游戏,更是因为想滑雪、想吃拉面了。

很开心的是,连接没断,反而因为AI更紧了。
在硅谷有产品有项目,去哪找钱呢?去日本。
在硅谷该有的都有了,新的边缘的、隐形的机会去哪找呢?去日本。
2024年1月、2月,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新加坡、香港、日本度过的。香港、新加坡是具体工作相关,有很多我想感激的、想吐槽的,也积累了大量认知。
日本这几个月我来了3次,能借鉴、能做的太多了——极为肥沃的游戏土壤、极为成熟的SaaS环境、极为变态的AI应用脑洞、极强的工程化落地能力、极大的市场和极佳的用户。
AI+机器人,AI+医疗、AI+工业、AI+消费,日本的基础固然好,行业纵深和国际辐射广度,更是很多方面不亚于硅谷。
单说“AI擦边、“AI小游戏”、“AI成人硬件”些天花板不高的,在东京,我就觉得眼花缭乱。
在硅谷,能长脑子、长见识;在日本,人能再长8个头,直接变成9头怪,什么怪兽游戏还做不出来?
在我看来,《幻兽帕鲁》的爆火,对于日本公司来说颇微不足道——国内媒体颅内高潮的对象,往往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更多的行业know how和业务理解,还是都藏在当地、藏在办公室、藏在实战微操里。
类似sakana.ai这样种子轮融3000万美元的案例,其实也未必是日本AI圈真正耀眼的。
作为生意,日本独立开发者做的小游戏很多,和文创、消费的结合也很紧密。

和硅谷、新加坡的项目相比,日本的AI应用脑回路又极其清奇,接下来我也打算作为系列,详细对比一下硅谷的公司。
不得不出海?
身边不少朋友都知道,2023年在北京,我们因为做一个Agent产品,被xx办请去,品鉴过几次茶艺。
原因是产品上有“未脱敏内容”,牵扯到用户上传的特殊数字、存在指代暗示的卡通形象什么的,需要整改。
还有些其他的不可抗力、无能为力,做过产品落地的,应该都懂。
我们的产品虽小,却也五脏俱全,该踩的坑一个不落,同时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剪不断理还乱。
单说模型切换、预置提示词、多轮对话的配置……这些简单的功能,想作为一个流程很丝滑呈现出来,我们就又重新花了大量时间。
微调能有多麻烦、微操能有多琐碎,就不用多说了。
一来二去的,国内版产品流量就停滞了。2023年9月以后,我的精力就也更多放在了产品的国际版上。
圈子里搞AI的朋友,有的做“好玩”的产品,有的做“好用”的应用,做的东西风马牛不相及,脑子里琢磨的却都是出海,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也经历了类似的事。
像海艺AI,原来的网站被ban掉了,陈立、马飞他们也没啥办法,眼看着国内流量大跌。
之后海艺好玩的、先锋的新功能,马飞就全都放海外版本先上。北美市场近来倒是颇有SeaArt的威名,用户增长很喜人,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了。
HeyGen的徐卓,很反感国内媒体一窝蜂报导他们,干脆把诗云科技注销了。之前徐卓就不太和国内的AI创业者、投资人玩,以后就更是all in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了。诗云科技19年拿的红杉、真格的投资,现在也嫌烫手。
身边还有不少AI产品难产的、跳票的、发布会推迟的……有的是因为不可抗力,有的是能力不足,也有的很长期主义慢慢来。
我倒是觉得,很多人未必选对了战场。
都说“AI的价值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论落地,2024年在国内,做个能被市场认可的AI产品,其可行性可以说是大大被高估了。
那么,在国外怎么样呢?
出海是解药?
关于出海的判断,很早以前我就在即刻上发过三句话:
第一句话,出海短期会更难,长期是必然。
第二句话,出海不是解药, 难的才是壁垒。

第三句话,今天是为了三年后,明天是为了十年后。
接触一些国内的独立开发者,都是大厂出来的,全栈能力不错,有的做的AI应用甚至流量很好,一段时间内算得上爆火,但都没能成功变现。

如果只是上线一款产品,在ProductHunt上有个排名、短期内获得一波流量,或者得到一些媒体的报道,其实没那么难。
难的是下一步。
对需求、对商业的理解到位了,还需要落地时避开各种坑。
好比要搭建一个完整的AI商业帝国,需要10000块积木,现有的玩家普遍可能只有100块。
有1000块积木的,就能阶段性出圈、有所小成,但在基础设施不具备的当下,如果想实现更宏大的城堡的构建,依然是空中楼阁。
国内没赚到过钱的(融过多少都不算),在国际市场上想靠自己活下去,只会更难……
平时工作比较忙,具体操作中积累了很多认知……只是转化成我风格的文字,并且能顺利发出来,目前还是效率太低了,正在探索更好的方式。

这篇原本写了AI合规遇到的问题细节,还有日本的某些特殊产业、我们能切的机会——
结果改了两次审核都没过
,只能以后和朋友微信上、私下里交流了!

期待给大家带来更多实践里制造、检验的信息,更渴望能说点别人不说的、说不了的。
朋友圈会发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商业化日常~ 
AI交流,欢迎加我本人微信:FrankGPTs
新鲜真,关注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