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湖上柳黄,各地大学生伴随春之脚步一起返校,没想到,他们的归程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小小一波舆论潮,在我们记忆中,这好像是第一次。
从不同城市高铁站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没有任何机构和师长监管,彼此不认识的年轻学子们像雁行一样自动有序地在站台排队,每个人与前面乘客的距离保持合理间隔;数小时的旅程中,车厢内静寂如荒野,没有人大声喧哗嗑瓜子,也更没有手机视频外放;行李架摆放整齐之外,每个座位旁的行李箱也几乎成直线,粉紫蓝灰地煞是好看。
这种无声的秩序之美,以前只在去发达国家和地区旅行时见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在祖国大地出现,不由真心要为孩子们点赞,也为他们的父母骄傲。
1.小小的举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优雅的言行是一种在公共场合的自律。谨言慎行又有礼貌的中国旅行者, 常在国外被认为“是日本人吧”,这已是多年无奈的共识。长期以来,将公共场所当成自家客厅一样大声喧哗,是随处可见但难以习惯的场景。
曾几何时,微信带来的公众号阅读体验和朋友圈分享,让原本嘈杂的地铁车厢和医院候诊室安静了下来,但很快,视频号的席卷又带来更多的杂音。总的来说,温言禁止自家孩子打游戏时静音容易,提醒陌生人用耳机观看视频难,分寸掌握不好,还会引发治安纠纷。
除了个人营造的噪音,公共场所的高音广播也是另一种不能忽视的强噪音。我曾经注意到,北京地铁的公共广播频次之密集,内容之低龄啰嗦是我所去过的城市之最。
伦敦地铁最著名的播音是“Mind your step”, 北京地铁的广播则几乎是毫不间断地重复换乘路线指引,并穿插要乘客排队乃至不要乱丢纸屑的文明行为提醒。北京地铁的阔大与设备的崭新程度绝对世界第一,但是你很难在如此宽大的建筑物内打完一个不受高音喇叭干扰的电话。
我曾经想这是什么原因。地铁里的每个廊柱上都挂有醒目的中英文路线图,而且地面上可以仿照医院,以鲜明的颜色,用带箭头的粗线蜿蜒而清晰地画出去往10号线,6号线……的换乘方向,这不是很简单吗
后来我意识到,城建者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是,除了本地的通勤者和常驻居民,也要考虑到地铁的客流量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第一次来的务工者,中国地大人多,本科率只有4%,文字和图型的指示无法最大程度地帮助到所有人,扰人清静的高音喇叭应运而生。
那如果说只是顾及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关系,每一个公共汽车站和每一个红绿灯路口的交通协管员则恐怕是只属于我国的特殊景观,退休的老人手执小旗,声音洪亮地念着小学生守则上的话,也有时用喇叭反复广播:“红灯亮绿灯行,司机礼让行人,谢谢,为您的文明行为点赞。”,说这是让人心烦意乱的噪音,不为过吧。
公共场所的文明气氛,依靠的不应该是路队长喊号,而是每个人的得体言行。所以新一代大学生在火车站体现的超级礼貌,才让人如此欣慰。
2.礼貌能够滋养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要与其他人互动,包括家人,同学,同事,机构的办事员,根据不同合约的约束,我们有时是甲方,有时是乙方。我们深知别人和自己一样,期望得到善待和尊重。一个有礼貌,举止优雅的人,总能最大程度影响他人以同样友好的方式行事,越是位居高位的人,这种影响越广博深远。
礼貌能够日久天长地滋养与他人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指泛泛之交,也包括父母,爱人,亲子,老板和下属……这些我们身边的重要他人。
保持礼貌和自律,这其中包含的自尊与不打扰,体现的是对周围环境与人无声的关怀,但礼貌并不是海底捞式服务的过份殷勤,更多时候,就像这些习惯了一臂距离排队的大学生们一样,礼貌体现的,是一种带有距离感的冷静。
即便身为无条件热爱一切苹果产品的资深果粉,我阅读《乔布斯传》时,也经常会被乔总的易怒暴躁不近人情感到惊骇,不时为自己远没有聪明到能作他的下属感到庆幸。
有这样天才而狂躁的老板,工程师出身的蒂姆 库克却总能用冷静的语调和沉着的目光控制抓马的局面。在商业上库克既镇定又果断,不追求他人的注意与喝彩,成功地避开了乔布期既慕强又不喜欢别人出风头的雷区。
在与乔布斯合作的过程中,库克“如钢铁般冷静”,既恭敬有加,同时又完美地掌握与乔在重大事项上争论的平衡分寸。所以也只有他,能在乔布斯多次病重暂离时,接手苹果公司复杂的运营工作,并在乔布斯去世后,担任苹果的CEO 至今。
心理学家/作家毕淑敏曾在《教养的关系花园》里写道: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和我们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她所说的,是一种维护彼此身心健康的,慈和包容又带着界限感的礼貌。
3.对自己的礼貌
好的礼貌与教养都是建立在自律的原则上的,一个人的举手投足,起落站立,在社会生活中都真实地体现着ta的教养,笔直的站姿,专注而又非咄咄逼人的目光交流,谈吐清晰,而非咕哝或喧嚷,都会给人留下深刻而愉快的印象。所以礼貌并不只是社交中利他的行为,更包括对自己的要求与激励。
对自己的最大礼貌就包括作好个人卫生:维持房间和厨卫的整洁;
及时拆快递并收纳;至少每周一次清理书包,只有懒散邋遢的人才会每天背着许多不必要的东西通勤(我常常利用在医院或银行等待叫号的时间,坐在位子上检查包里是否还有残存的过期票据和旧纸张,每次都有新发现);利落高效地收拾行李箱;像整理房间一样整理车内空间和后备箱,定期捐赠半新不旧的不再需要的物品;
… …
总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习惯了享受将自己的小环境与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的乐趣,在工作场所也会自然而然地因为有条理而受人依赖尊重。
更深一步,则是要像对外人一样,客气友好地对待自己,习惯在镜中向自己微笑,不口出恶言,不用苛刻的态度自我攻击。
这一年,女导演/演员贾玲通过超人的毅力缔造了减重100斤的神话,拍摄的电影《热辣滚烫》领跑了春节驾岁档。这部温暖又热血的电影,有很多令人动容的时刻,最让人泪奔的就是女主角在镜中与自己的两次对视,一次是因不堪轻视背叛而绝望地嚎啕大哭,一次是身型与精神都脱胎换骨,将那个身型巨大,却弱小无助,讨好退让的自己永远留在了镜中。
贾玲的英姿激励了我,一通节食加运动的操作下来,也仍然处于“减五斤就奔走相告“的自娱自乐区间。有人说还是喜欢以前胖胖的谐星贾玲,我翻看了她从前的综艺记录,发现,在胖胖时期,她就是一个习惯了给自己空间,给别人补台的温厚纯良的人。
这样的人,不管身型如何,年龄为几,走到哪里都会得道多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