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Penn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974篇原创
每年都要拉出来被嘲讽一番的苹果泰坦计划,今日彻底宣告终结。
至此,苹果的十年造车梦,连同期间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彻底打了水漂。
美国当地时间2月27日,全球知名的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援引知情者消息称,苹果将取消电动汽车项目。消息提到,这是苹果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和负责苹果汽车项目的副总裁Kevin Lynch共同做出的决定。
据称,两人告知相关员工,汽车项目将开始逐步结束,汽车团队(称为特别项目组,SPG))中许多员工将转岗到苹果机器学习和AI战略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AI部门,专注于生成式AI项目,这是公司越来越关键的优先事项。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周二(2月27日)在内部披露了这一消息,这让参与该项目的近2000名员工感到惊讶,他们要求不透露身份,因为该公告没有公开。苹果汽车团队还拥有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汽车设计师。他们有可能申请其他苹果团队的工作。会有裁员,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
手握1600多亿美元(超1.1万亿人民币)现金,为何全面退出造车项目?对此,苹果公司则拒绝置评。但这条重磅猛料却激起了网友的吃瓜热情,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评论称:“为啥小米都做成了,他们做不了呢?”也有网友认为:“苹果是被吓到了”……
面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退出赛道,特斯拉CEO马斯克、理想汽车CEO李想、小米创始人雷军等也忍不住了,第一时间冲到“吃瓜前线”,纷纷发表了各自看法。
就在苹果砍掉造车项目的同时,小米创始人雷军却押上全部身家,赌上了所有过往荣誉和尊严,准备耗资几百亿进入电动汽车行业。
电动汽车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小鹏、蔚来、极氪、零跑等知名造车新势力,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高合汽车、威马汽车等最近还爆出破产或停产的新闻。
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的全面退出,是丧钟还是警钟?及时止损是理智之举还是无奈选择?新能源汽车真的即将迎来血雨腥风大洗牌吗?
图说:彭博社报道苹果终止造车计划
来源:彭博
01
苹果彻底放弃造车
据悉,苹果的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2014 年,当年由苹果CEO库克批准,苹果启动“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而后发挥“钞能力”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 + 汽车产业基因的核心团队。截至2019年末,苹果从特斯拉挖走了超过300人。
然而,这个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项目自启动以来便面临重重困难,团队领导与策略的更迭频繁。后来,由于苹果在造车路线和方向上反复摇摆,也迟迟没有合作对象和形式落地,导致参与Titan计划的高管大量出走,项目也几度停滞。
今年1月,彭博新闻社还曾报道称该项目已经达到了成败关键点。内部讨论的最新方法是将汽车发布推迟到 2028 年,并将自动驾驶技术规格从L4级降低到L2+级技术。
这被视为是苹果造车梦碎的前兆,谁能想到,短短1个月后,泰坦计划彻底没了。
图说:网上关于iCar的一些构想图
来源:Instagram、YouTube、Top Speed
知情人士称,苹果最高决策层最近几周最终敲定了终止“泰坦项目”的决定。据悉,在美国时间本周星期二上午,苹果高管与泰坦团队举行了一次简短会议。会议通告了苹果高层最后决定:项目关停,造车终止。核心人员优先转岗生成式AI项目,其他人有三个月时间转岗重新分配,最后没有去处的员工则面临被裁。
在已经曝光的消息中,项目投资回报低、自动驾驶监管趋严、内部缺乏必胜信心成为了苹果之决定终止造车项目的主要原因。而近期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降温则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美国,由于高价格和缺乏充电基础设施阻碍了主流买家转向全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近几个月销售增长失去了动力。在面临电动汽车需求低迷和制造瓶颈后,通用汽车和福特正在转向生产更多混合动力汽车,整个行业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大幅削减电池电动汽车的价格、生产目标和利润预测。
此外,还有一个大背景,最近欧美掀起了一股对抗电动车的风潮,美国在调整减排的关键指标,欧洲在调查倾销,并要求立法推迟全面电车的时间。 苹果及时转向,不排除受此风潮影响。再等等也不迟。
02
大佬纷纷发声
面对潜在竞争对手退出赛道,作为可能是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特斯拉CEO马斯克第一时间赶到“吃瓜前线”发了一个“致敬”“点烟”的惬意表情。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瑞特随后发帖评论称:“苹果花了10年时间尝试制造电动汽车,拥有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太难了,而且利润太小—即使定价10万美元。马斯克回应称:“一家汽车公司的自然状态是死亡。”
图说:马斯克点评苹果终止造车事件
来源:X
理想汽车CEO李想则发微博称,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李想表示,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手机延展的人工智能是比特,汽车的人工智能是原子,人工智能横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
图说: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声
来源:新浪微博
今天中午,雷军也在微博发文称:“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我们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在春节假期刚结束,头部企业比亚迪已经再度打响了新能源车价格战。面对着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小米汽车首款产品SU7的定价难题正在困扰着雷军。而多位汽车行业分析人指出,今年汽车制造商将迎接生死战,资金储备和企业运营能力将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重要因素。
图说:雷军发声
来源:新浪微博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董事长,UC优视创始人何小鹏表示,去年还讨论过,汽车行业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在2024年出了这样的牌。
图说:何小鹏发声
来源:新浪微博
周鸿祎也对该消息发布视频表示:“苹果十年造车梦碎,科技巨头都在顺势而为ALL IN AI。”周鸿祎猜测苹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公司和电脑公司之一,AI对它来说是一个基础性应用。苹果的策略应该不是为了在智能驾驶汽车上用一些AI技术,而是要打造AI的基础模型和基础应用。
03
人工智能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总之,苹果取消造车项目,主要原因包括成本、规模、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等。对于苹果来说,知难而退,退出汽车市场可能并非是一个坏消息。
Deepwater的Gene Munster指出,此举标志着苹果将加码投入AI领域。分析人士认为,苹果在构建大模型上有独特的优势。这个优势源自专有的巨量数据。Munster表示,因为独特的专有数据对于构建高性能生成式AI模型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苹果“有能力拥有最好的模型”。
图说:苹果发布Apple GPT
来源:Apple
彭博资讯分析师阿努拉格·拉纳(Anurag Rana)和安德鲁·吉拉德(Andrew Girard)在一份报告中也表示,最终,专注于人工智能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我们认为,考虑到人工智能收入流相对于汽车的长期盈利潜力,苹果决定放弃电动汽车并将资源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好的战略举措。”
对此消息,市场也给出了积极的反馈。消息当天的美股午盘时段,苹果股价持续反弹,午盘转涨后曾涨超1.5%,收涨约0.8%,走出2023年11月6日以来的收盘低位。
-------
参考资料:
[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2-27/apple-cancels-work-on-electric-car-shifts-team-to-generative-ai
[2]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2-27/apple-s-ev-wind-down-offers-reprieve-to-tesla-and-detroit-rivals
[3]https://www.bnnbloomberg.ca/apple-cancels-work-on-electric-car-shifts-team-to-generative-ai-1.2039986
[4]https://www.bnnbloomberg.ca/apple-s-ev-wind-down-offers-reprieve-to-tesla-and-detroit-rivals-1.2040050
[5]https://www.cnbc.com/2024/02/27/apple-car-project-canceled-report.html
[6]证券时报-苹果突发!雷军“非常震惊”!李想、马斯克、何小鹏发声
[7]https://wap.stockstar.com/detail/IG2024022800030212
[8]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09205
首图来源:INSIDEEVs
转自环球零碳 作者 撰文 Penn 编辑 Tang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