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香港拼了。

今年,港府锐意提升香港作为家族办公室(简称为“家办”)枢纽的国际地位,推出“八大举措”,可谓火力全开。多项举措下,香港似乎决心与新加坡“正面交锋”。单一家办从业者李菁向家办新智点感叹,“2022属于新加坡,2023则属于香港。”
行至年末,香港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家办行业的现状如何?对比新加坡有哪些优势?本文,家办新智点试图梳理这一答案。
香港强势追赶
家办在海外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等通过家办这一工具进行传承和管理财富。近年来,家办愈加受到亚太超富家族的认可的关注。
在吸引家办方面,新加坡可谓抢占先机。自2020年开始,新加坡密集出台家办相关利好政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注册的家办数量已从2018年的50家跃升至2022年底的1100家。
为将香港发展成为全球领先家办枢纽,港府今年开始奋力追赶。今年3月港府发布《有关香港发展家办业务的政策宣言》,正式推出“八大举措”,包括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成立香港财富传承学院、推广艺术品贮存设施,以及提供慈善事业的便利措施。此外,政府亦为单一家办(SFO)管理的合资格家族投资控权工具(FIHV)提供全额的利得税豁免,适用于2022年4月1日或之后的任何课税年度。
与此同时,今年港府财政预算案表明,会在未来三年向投资推广署提供一亿港元,以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
“香港的家办政策出台的晚了一些,那就一定要出台的好一些。”香港家办资深从业者Rebecca坦言道。
为此,港府深入调研了今年从新加坡回流到香港的家办,系统研究了这些家办在新加坡遇到的各类问题,并针对香港的家办政策进行多个维度的优化。
当前香港的家办政策可谓「全面对标」新加坡。Rebecca认为,相比新加坡,香港的家办政策更加灵活,确定性更强。

“全面对标新加坡”
在与多位家办从业者深入交流后,家办新智点发现,相较于新加坡,香港在家办领域具有多项优势:
一、在成立家办的流程上,香港相关限制条件更少,速度更快。
在新加坡成立家办需要进行预申请,家办成立时还需要创始人飞到新加坡面签,香港则无家办预先申请批审的要求。据悉,由于新加坡现有申请积压和监管机构实施的标准更严格,新设立家办的审核时长延长至18个月,漫长的等待时间让一些潜在家办客户望而却步。
在香港,单一家办如不经营受规管活动业务,则无须申请牌照。家办在选定企业名称和类别后,可以选择在港设立有限公司(大多数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均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即可开展相关投资活动。其中,联合家办因服务多个家族客户,在香港一般需要申领1(证券交易)、4(就证券提供建议)、9(资产管理)三类牌照。
二、新加坡对家办资金规模、本地投资要求更高。
随着想要申请新加坡永久居留权的外国富豪越来越多,新加坡开始“挑剔”富豪,进一步收紧政策。
今年7月,新加坡金管局(MAS)宣布对新加坡家办项目"13O"的资格要求进行进一步提升。其中,13O仅针对新加坡本地公司,AUM最低金额为2000万新币(1500万美元),13U通用于新加坡或境外公司,申请时要求至少5000万新币(3700万美元)。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高新加坡设立家办的门槛,确保只有符合更高标准的申请者才能获得资格。
此外,新加坡的13O条和13U条税收优惠均要求家办管理的基金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必须至少将其AUM的10%或1000万新币(以较低者为准)用于本地投资,其中,明确了不包含保险类投资,且细化了最低资金的本地投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可投资产标的较少,家办在满足本地投资方面颇具挑战。
对此,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解释称,尽管全球许多地方都在开出更好的条件,竞相吸引高素质的企业主和资本所有者,但新加坡的最新举措“只吸引顶级的企业主”。
相比之下,香港崇尚自由经济,在设立家办的资金门槛、运营成本等方面更为友好,政策也更具确定性。
香港家办申请要符合FIHV税收宽免资格,AUM最低金额为2.4亿港币(约3000万美元),且对家办的本地投资没有施加任何限制。因此,在香港成立家办可更自由地构建其合适的投资组合。在这一政策下,一些于海外已设立、有意在亚洲设立办事处的家办则无须对其现有的投资组合作出任何调整,便可享受香港的税务豁免。
三、香港证券交易更加活跃,可投资产类别非常丰富。
“新交所和港交所无论是从标的、影响力以及投资人的关注度上,完全没有可比性。在投资机会上,香港证券交易更为活跃,金融产品及可投资资产类别更为丰富。”base在新加坡的单一家办从业者Fiona告诉家办新智点。
香港的多元化产品平台可以满足家办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包括债券、股票、固收产品、信托、私募股权投资、对冲基金、艺术品收藏等。

数据显示,2022年香港的股票市场融资额超过1000亿港币。在债券领域,香港常年亚洲排名第一。新交所全年交易量仅为香港1/20,新加坡新债发行量只有香港的1/6。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10月香港发布《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以来,香港力求拥抱元宇宙,迎接Web3.0,接纳DLT,融入加密世界,对接NFT,牵手稳定币,与新加坡全力争夺“全球Web3中心”。
“我们发现了今年很多家办从新加坡回流到香港,核心原因在于,他们前两年去新加坡之后,发现没有很好的投资标的。新加坡资本市场的规模,撑不起新钱大量流入。在资本市场规模、成熟度以及配套设施的便利度等方面,新加坡相较香港仍有一定差别。”香港资深家办从业者Karina观察道。
四、在获取身份方面,新加坡审批周期漫长。
今年以来,在移居政策方面,香港发布了“高才通”计划、重启“投资移民计划”等。其中,自10月25日开始,在香港投资逾3000万港元可通过“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来香港,可买股票、基金和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这不仅对想要在香港进行投资的人来说是利好消息,对想要来香港成立家办的高净值及超高净值人士来说,更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目前一些超高净值个人在新加坡提交移民申请后,往往好几个月收不到任何反馈。一些超高净值人士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根本耗不起这么长的时间,因此香港便成为了一些超高净值人士的最优选择。”Rebecca表示。
五、新加坡人才瓶颈明显。
“新加坡的家办人才缺口太大了,根本无法与香港比拟,很多新加坡家办即使有钱也招不到家办顶尖人才,”某新加坡家办投资负责人Robbin告诉家办新智点。
对于家办而言,所需的银行家、基金经理、律师等家办专业人士需要多年实践与历练,其成长无法速成。新加坡人才服务尚难以充分满足来自家办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相较之下,香港背靠大陆,通过“高才通”等计划,能够快速吸引上万人才赴港。
此外,由于业态缺乏创新,房价物价飞涨等原因,新加坡也面临着“留不住人”的窘境。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1%,远高于2021年2.3%的涨幅。新涌入新加坡的富豪们热衷于投资房产,使得本就昂贵的新加坡房租进一步上涨。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私人房屋租金上涨30%。
“新加坡资源极度有限,政府也会极力保护自己的国民。譬如,今年新加坡出台新政,外国人购房的税率从原本的30%提高到60%,这是全球向外国人征收购房税的最高水平。”Fiona补充道,种种原因,大家会更愿意将新加坡作为工作地,而非居住地。”
香港or 新加坡?
香港和新加坡同有「亚洲四小龙」之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地理位置、区域面积、历史、城市经济体、规模等相似,两者被称为「镜像之城」。
在家办地点的选择上,一些超高净值家族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间举棋不定。哪些人适合选择在香港成立家办?哪些人则更适合在新加坡设立家办?
对于家族主业仍在国内运营的超富家族,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首选的家办所在地。此外,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家、以及来自传统产业的超高净值个人大多将家办设立在香港。
“对于财富来源、客户来源均在香港的超富家族而言,一定更适合在香港设立家办。”联合家办从业者Vivian告诉家办新智点。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新加坡並非「水火不容」。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其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透明的监管制度以及对资产和客户隐私的保护,仍被来自全球超级富豪所青睐。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有意投资和布局东南亚市场的超富家族,更适合在新加坡设立家办。
Vivian表示,目前寻求在新加坡设立家办的超富家族,主要有三类:
一、出于扩张家族生意的目的,一些超富家族希望将新加坡作为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销售中心,从而进一步走向国际,因此希望将家办设立在新加坡;
二、考虑到子女教育规划,一些超富家族为了获取新加坡身份,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家办;
三、一些超富家族考虑到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分散资产的需求,为财富寻求安全的“避风港”,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家办。
据悉,近年来,戴森电器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以及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等众多世界顶级富豪均在新加坡设立家办。
结语
据悉在2025年年底前推动不少于200间家办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是港府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这与拥有逾1100间家办的新加坡,仍有一段距离。
今年随着香港不断推出家办利好政策,在香港设立家办的优势愈来愈明显。在吸引内地家办的赛道上,香港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更熟悉的语言、文化及生活习惯、更便利的地理位置且靠近近年来发展蓬勃的大湾区等。
此外,香港的红酒及艺术品相关行业对于部分家办具有一定吸引力。这些因素无疑使在香港设立家办成为一个理想的选择,愈来愈有具国际视野的显赫家族选择落户香港,拓展业务。
未来, 新加坡和香港对于“家办之都”的争夺或将愈演愈烈。
(备注:文中受访对象均为化名。)
转自家办新智点 作者 foinsight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扫码加入华尔街俱乐部&活报告读者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