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刷到这个视频了吧。
前女足国门赵丽娜在一场网络直播里,被黑粉烦到当场破防,崩溃大哭。
当时,她正在为自己发起的足球公益活动“星球计划”进行募捐。
可一批所谓的“粉丝”跑到评论区说她“吃相难看”,“借着公益的名义,自己圈钱”。
扬言,“敢带货就取关”。
甚至嘲讽她,身为国家运动员,整天拍写真搞代言不正经。
面对这些诛心之论,赵丽娜怒了,流着眼泪做了一番酣畅淋漓的回应。   
她质问喷子:
我打过奥运会、世界杯,拿过亚洲杯,你们凭什么逼逼赖赖?
我退役了接个代言怎么了?
为了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建球场搞直播,有问题吗?
你们哪儿瞧见钱进了我自己的口袋?
这波火力满满的输出很快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都力挺赵丽娜。毕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是该有人狠狠骂那帮无事生非的人。  
且不说她是为了公益活动开直播,哪怕人家就是“自力更生”出来赚钱,也没毛病。
还有网友晒出赵丽娜筹建的球场,点赞她的实干精神:
“喷子以身入局”被玩成了梗。 
满身正义感的打工人还说,准备请假三天帮赵丽娜骂退无法无天的键盘侠。
说起来,这次的发飙事件确实让赵丽娜涨粉了。
不少还是颜粉。
不关心足球的人忽然对“足坛刘亦菲”产生了兴趣。
没听过“星球计划”的人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偏远地区的足球事业。
不过,也有好多人表示无法共情赵丽娜。
体育大V李璇的建议是,既然选择走网红路线,就该做好被“逼逼赖赖”的准备。
网络喷子无处不在,他们不会因为你是前国脚就嘴下留情。
更激进的网友认为,做网红赚钱就是赵丽娜的原罪。
既然想吃流量饭,就得学会忍受非议乃至网暴。
……
赵丽娜因为商业活动被人诟病不是什么新鲜事。
大家总觉得在球场上拿着自拍杆的她,并不想好好踢球,只想借着女足的名头当网红变现。
网上还一度传闻,她为了赚大钱,准备转行去做模特。
当然这些说法很快被当事人的辟谣打脸。
人家明确表示,自己从来没有为了高薪的模特职业放弃足球生涯。在大家没有见到自己的四年里,一直在上海的俱乐部训练。  
可即便如此,仍有大把的球迷觉得她“不纯粹”。   
这事儿只是一个缩影。每当运动员们搞副业赚钱的时候,都会有一批人站出来指指点点。
在这些人的世界观里,为国争光的体坛名将就应该“耻于言利”。他们不能靠广告赚很多钱,更不能有任何的成绩下滑,否则就会有一堆人把比赛失利归结为运动员沉迷商业活动,影响训练。 
刘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008年奥运会,他因为伤病退赛,引发全网震怒。
很多人嘲讽他是“影帝”,不参赛、不提前公开伤病信息都是为了保障广告商的利益。
   (相关报道)
同样因为赚钱被骂的,还有游泳运动员宁泽涛。
事业巅峰期的他靠拍广告当模特赚了不少钱,但成绩却越来越差。
后来他私接代言被国家队开除,好多人还为国家队叫好。
类似的痛骂,苏炳添也体验过。
只要看到奥运冠军名利双收,就有一堆人对他们进行道德Pua。
他们不能买奢侈品,否则就是庸俗炫富:
“归化”运动员更不能兑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否则就是不爱国:
他们甚至不该到大城市落户:
在一些人眼里,运动员只能接受鲜花和掌声,不能接受代言和其他物质奖励,否则就是不纯粹、不高尚。
可问题在于,体育行业本身就是个不回避经济效益的产业。
个人和集体都赚到钱,整个体育项目才能做大做强。
五年前年,体育总局就允许运动员签经纪公司。经纪公司负责他们的商业活动,国家队掌握他们能否参加这些活动的决定权。
在这种产业逻辑下,你还要求运动员单方面淡泊名利,现实吗?
很赞同下面这位网友说的:
运动员赚钱不是个寒碜的事儿。
我们不能要求人家饿着肚子为国争光。   
尤其针对那些观赏性不强、难以靠“门票+赞助”变现的体育项目,自媒体运作和粉丝经济正好能为运动员提供价值变现的新渠道。
人家在不影响训练和职业生涯的情况下当网红,咋了?
儒家思想提倡“安贫乐道”。
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可先贤谈这个,是希望你用它来约束自己,不是让你拿着这个标杆到处去苛责别人的。
可偏偏很多人宽于律己,严于律人。他们不仅要求运动员安贫乐道,还要求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都要安贫乐道。
教师应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怎么能开车、点外卖呢?  
至于科学家也应该和金钱划清界限。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宣传往往喜欢把“贫”作为“道”的必经之路,大搞苦难叙事,非要用一个人的清苦衬托他的伟大。
比如宣传某个劳模,就喜欢写他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即便一贫如洗仍然以厂为家。
至于他这样受苦,是否合理?好像没人在乎。
就在去年,某企业公众号推出了一篇奇葩文章,主要内容是表彰某位女劳模。
可为了凸显这位女士的敬业精神,文章大书特书她沉迷加班的故事,特别强调了她即便流产也要保证项目中标的大无畏精神。
几乎每一个看过文章的人,都被其中畸形的三观惊掉了下巴。 
而媒体跟进后发现,这事儿完全是杜撰出来的。
至于作者为啥这么编,没人知道。   
维特根斯坦说过:“只有我知道我是否真的疼,别人只是推测。”
只能说,讴歌苦难的往往不是受苦的人。
苛求别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键盘侠,往往自己什么贡献都不想做,只想坐享其成。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基层民警,在写文章的时候,特别写了一段他外出度假住民宿意外抓捕一名歹徒的故事。
可对方那边的宣传干事却觉得这个情节不宜多写,理由是“警察休假住500一天的民宿会让读者觉得他们生活奢侈”,建议还是多写写他们坚守一线辛苦加班、穿着布鞋外出走访的场景……
很多人的观念里,高尚的人似乎一定要过得清苦,越苦说明他们越高尚。
可细想想,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里,“架桥铺路无尸骸”根本不是时代楷模应有的境遇,而是一种该被彻底根治的病态。
让每个人的奉献都能得到与之匹配的回报,才是真正的公平。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某位连长牺牲了。 
战友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欠条,上面详细记下了他在部队里欠的账。
透过他的遗书,大家才知道,这位家境清贫的战斗英雄给妻儿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一件舍不得穿的军大衣。  
至于欠战友的巨额债务,他也想好了偿还的办法。
他希望家人把家里养的猪卖了,这样再加上部队发的抚恤金,应该就够了。   
故事的最后,丧子的老母亲坚持用抚恤金替儿子还账。
看到这一幕,上到军长下到普通士兵,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最后,编剧借军长之口说出了自己对“高尚”与“苦难”的深刻反思:
农村烈士凭什么过得这么苦?这事必须反思、修正。   
而这也正是所有观众的心声。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理应得到善待。
对于退役运动员,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一点儿都不希望看到他们过得像这样惨兮兮:   
公众还是希望他们能在人生的其他赛道里,活出精彩。
当大家看到某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能获得应有的礼遇和激励时,人们才愿意向它靠近。这个行业才能欣欣向荣。
反之,如果它向外界输出的尽是苦难,那所有人都会自动选择敬而远之。   
所以,真为体育行业好,就该允许运动员们拥有体面的生活。
其实,德育宣传应该不排斥价值宣传。
《吕氏春秋》里有个典故叫“子贡赎人子路受牛 ”。
说的是,鲁国有一条法律,但凡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只要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就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孔子的弟子子贡赎了个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收下国家的奖励金。
孔子知道后对他说:“你做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这么做,鲁国以后就没人愿意去干这种好人好事了。”
又一天,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出于感谢,送了他一头牛。
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态。
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道德标准不仅无法约束公众,还会让大众闻之色变,自觉与之保持距离。
真正的道德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既无损于己,又有利于人。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