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修明1644
来源:沉思的托克维尔
文章已获授权
先搞清自己的阶级
最近刷到一个热门话题,叫“小县城的同学过得比我好”,看了话题下几个热门的文章,大意就是说大城市的白领回到县城老家,发现当年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过得都比自己好,他们事业有成,有房有车,大多成了体制内的小领导,同学聚会,自己反倒成了无用的边缘人。
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就是大城市是不是真的不如小县城,在县城躺平会不会过得更舒服。

看完这些文章,我真觉得这些作者要么是“割韭菜”,要么是愚蠢至极,任何一个有逻辑,有阅历的人,都会觉得荒谬。
这个对比,最大的谬误,就是忽视了自己的阶级,选错了参照系。文章里的大城市白领,说的不是本地人,而是通过努力学习,到大城市工作、居住的县城做题家。而且这些人,往往是在私企工作,不是体制内人员。这说明什么?他们的原生家庭大概率是县城缺少人脉的普通人。
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得努力学习,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无法在依靠关系的县城扎根,只能到相对看重能力的大城市打工。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只能找到需要996的辛苦工作。
换句话说,他们的对照应是留在县城的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有关系有人脉的县城贵族。这些文章里,他们所谓的,让人艳羡的县城同学,大都是在当地体制内核心部门工作,而且大都用了父母的关系,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县城的大多数,而是县城顶端的存在。
这些白领,其实,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他们错认为学历可以弥补人脉的差距,在学校中的平等不过是一种错觉,到了社会就原形毕露。

说完这个问题,我再谈谈大城市和县城哪个好,答案很明确,当然是大城市好。
如果我们纠正参照系,对比两方同生态位的人,大城市和县城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都是普通人,想都不要想,一定要去大城市工作。在县城待过的人都知道,县城是最讲人脉和关系的,县城的关系一环套一环,圈子很小。一个县城就那么几个产业,就那么几个家族,蛋糕早被分完了,普通人连残渣都吃不到。
有个词形容得很透彻,就是“公务员经济”,整个县城都是围绕公务员展开的,只有体制内和为体制内服务两个阶层,小地方体制内,又离不开当地的政治家族,这个,冯军旗在《中县干部》中有很详细的表述。总之,要想在县城混得开,必须要有关系、人脉,没有这些是寸步难行。
留在县城的普通人,真可以说日子一眼望到头,没什么希望。一个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城市能进大厂,在县城却无用武之地。

相对县城,大城市机会多得多,因为肉太多了,贵族根本吃不完,下面人就是喝汤都能喝饱。有人脉的贵族也就是占着几个高利润的垄断行业,那些需要辛苦和能力的技术产业,仍需要普通人。
很多县城做题家到大城市工作,月入1-2万,过得很紧凑,确实不如县城贵族,但和县城普通人比又好太多,后者一月工资三四千,抛去衣食住行,剩不下几个钱。
而大城市白领再不济,买个电子产品,去泰国旅游还是绰绰有余的,实在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还能带着多年的存款回县城买房躺平,这些机会,普通人留在县城,能得到吗?普通人去大城市打拼,进可攻退可守,选择比小县城多了不少。
其实县城做题家早就用脚投票,在大厂工作的朋友会知道,很多同事都是来自小城市,正因为没什么关系,只有一点能力和学历,才在大厂996。大厂,已经是普通人想要逆天改命,最好的选择。
说完普通人,再说说贵族,大城市和县城贵族一个生态位的,不是在大厂996的白领,而是谷爱凌、姚安娜这种大城市贵族,要这么比,县城贵族塞牙缝都不够。
人家家里在国外几千万上亿的资产,握有多国身份,动不动去欧洲旅游度假,在法国、迪拜奢侈品店消费,朋友圈子都是各种世界名流。而县城贵族,最多在县城普通人面前吹吹牛逼,在大城市贵族面前,连法眼都入不了。
只要是同生态位对比,县城和大城市的差距,都不是一星半点。
其实,现在县城贵族也在把子女往大城市送,之前和冯军旗老师聊,他就说现在县里的中高级干部,都希望子女到大城市工作,定居,不希望他们回城继承“家业”,当然,他们子女不会去大厂,而是进入体制。
能过国考进入部委最好,不济也要在省里当公务员,其次是去高校、国企、官媒,我一个师兄,家里是河南省中级干部,就让他去了人民日报,可见,就算是县城贵族,只要有机会,也不会让子女待在小城市。
他们这么决策也很简单,他们也看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减少和地方债,很多县城注定萎缩,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既然如此,不如早早安排子女去大城市。相对那些鼓吹“逃离北上广,回到县城”的人,他们要精明得多。
我的意见也差不多,我一向是主张年轻人留在大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很多县城,尤其是中西部县城,会出现萎缩。一是新生儿减少,人口会一直负增长。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资源也会集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县城,移民流向是小县城——新一线和二线——一线城市。
最近,就连沈阳、哈尔滨的人口都增长了,不是本地人不离开东北了,而是大量东北县城的人,迁移到省会城市居住,这种流动是未来的大趋势。
未来的图景是,县城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走了,产业也就走了,人走了,也没有维护公共服务的必要了,所以近年出现了某县公交、地铁停运的状况。
另外,地方债问题也在不断发酵,中央为了根治地方举债过度建设的问题,也开始对地方的基建进行限制,之前中央就发了一个文件,叫《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就对12个债务较多省份的基建项目进行了限制。中央还提了一个原则,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中央不再无原则兜底了。
熟悉县城的朋友知道,小地方的富人,大多是靠包工程富的,现在工程少了,他们的利润肯定受到影响,大家钱少了,又会影响当地的消费,总之,都是一环扣一环。未来,去大城市,总归是没错的。
其实也不用说这么多,大家看看每年人口流动趋势就行,相对于网上的发言,用脚投票永远更加真实,年轻人都叫嚷着要去大理躺平,但躺下来的又有几个?所以说,真的要看人在做什么,而不是他在说什么。人的行为,永远是最诚实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