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0余载,苹果的造车美梦终于破碎。
2月28日凌晨,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公布一则重磅“内幕”消息:苹果公司决定放弃投入十多年的造车项目,部分员工将被转入人工智能部门。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是在周二内部的一次约12分钟的简短会议上披露了这一消息,并且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决定是由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和分管造车项目的副总裁凯文・林奇(Kevin Lynch)共同做出的。
造车作为苹果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仅在一个12分钟的简短会议上匆忙又潦草地结束。
消息在国内曝光之后迅速冲上了热搜,惊呆的不仅仅是网友们,据说苹果在内部公布这一消息时,也惊呆了参与该项目的近2000名员工。                
据Techcrunch报道,造车项目组里的部分员工将被调到AI部门,转向生成式 AI 项目,至于苹果汽车团队里的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车辆工程师,未来将在90天内找到公司内部的其他职位,否则将被解雇。  
对此,苹果公司也拒绝发表任何评论。从一方面来讲,如果苹果将资源都“all in” 到AI项目,这意味着未来两三年内iPhone可能久违地迎来重大更新。
但把话说回来,在苹果48年的发展史上,失败的产品其实也有很多,但像苹果汽车这样从未正式亮相却被一直寄予厚望,最后悄无声息被“烂尾”的恐怕就仅此一个了,那么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苹果又为什么要突然放弃呢?
回顾整个苹果造车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从最初的秘密研发,历经十年,耗资数亿美元,欲与行业龙头特斯拉一争高下,苹果在电动车领域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全球科技圈的神经。
早在2008年,乔布斯就曾打算研发自主汽车品牌“iCar”,然而到了2014年苹果才正式启动名为“泰坦(Titan)计划”的汽车项目,一开始还是信心满满的,发动“钞能力”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高薪挖来了专家,初步组建了拥有硅谷和汽车产业基因的豪华造车团队,准备大干一场。
在最为鼎盛的时期,研发人员就超过5000名。据外媒报道,截至2019年末,苹果仅从特斯拉挖走的人才就超过300人。

对于这种行为,马斯克都还曾公开嘲讽过苹果,表示“如果你在特斯拉待不下去,就去苹果干活吧。”
起初苹果的造车进展还是很快的,提前注册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个域名,并且在技术累积方面,苹果曾研发出了静音电动门、无方向盘或油门踏板的汽车内饰、增强现实显示器等不少先进技术专利。

按理来说,照着这个势头苹果造车不至于这么坎坷,但这时团队内部似乎产生了重大分歧,据爆料当时造车项目一位高管主张开发一款具备半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产品,但项目总负责人Steve Zadesky却期望打造一款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
最后争论的结局,是苹果CEO库克选择了后者,然而Steve Zadesky却在2016年直接退出了项目组。
好在这时苹果并没有放弃,选择继续砸钱开路,据报道,2020年苹果会在汽车研发上投入近190亿美元,作为对比,当时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支出为800亿-1000亿美元,可以说造车是近十年来苹果最昂贵的研发项目之一。
让人意外的是,钱砸下去了却没有任何水花,苹果汽车从此销声匿迹。当苹果造车的消息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已经是2021年9月,媒体曝光泰坦团队已经有5位高管先后出走,随后还更换了多位负责人,发生多轮裁员,据说目前项目内只剩下一位原Apple Watch部门的高管。
可以说,造车业务也是迄今苹果最混乱的项目之一,或许是因为期间几度更换负责人,最终令董事会起了“断舍离”的念头。
虽然耗费十年没有成功造出一辆车,但苹果对汽车行业的也做出过不小的贡献。早在10年前,苹果就开创了将智能手机与汽车触摸屏连接的功能,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汽车公司都采用了受苹果启发的技术方法,因此才有很多人吐槽“电动车就是一个带着4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可以说,在电动车江湖上已经没有了苹果汽车的传说,但它所研发的技术却一直被传承了下来。
在苹果取消造车这则重大消息曝光后,科技圈和汽车圈几位巨头们也坐不住了。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了该消息,并配上“致敬”“吸烟”表情包,不少人猜测这是马斯克在致敬潜在竞争对手退出赛道前付出的努力,同时“点烟吃瓜”。

除此之外,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瑞特评论称:“苹果花了10年时间尝试制造电动汽车,拥有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太难了,而且利润太小——即使定价10万美元。最初,苹果希望它是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他们没有车队,没有真实世界的数据,也没有经验来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只有两家大型汽车制造商没有破产过:特斯拉和福特。”
而马斯克在下面回复:“一家汽车公司的自然状态是死亡。”
再来看看国内几家造车新势力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

理想汽车CEO李想比较淡定,称:“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
而且在他看来,战略层面,新业务能聚焦一个,就绝不做两个。恒大、乐视在内的战略闹剧不会在苹果上发生。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称:“去年还讨论过,汽车行业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在2024年出了这样的牌。”
和前面几位相比,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的反应就比较大了。
他表示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并且强调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他们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

也有可能是意犹未尽,雷军还打起了营销的主意,表示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 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再从业内人士的态度来看,普遍对苹果的这项举动表示认同,有数码博主直接甩出数据,认为苹果这是在知难而退,毕竟造车的利润确实不高。
还有国内汽车行业人士表示:“汽车行业太卷了,苹果拿得起、放得下。目前来看,AI领域的估值明显更高。”
  还有的网友直言,AI比造车更好画饼。
而资本市场的态度刚好也佐证了这一点,在消息公布前,苹果公司股价大概跌0.5%左右。在随着这样一个“遥遥无期”的项目被砍掉后,苹果股价迅速拉涨,到周二收盘涨0.81%。
从前面各类评价可以看出,业界对苹果造车一事都十分关注,而且支持苹果的还真不少,但这其中雷军略显激动的态度却很值得玩味,毕竟从宣布造车开始,小米似乎就和苹果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
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不少数码圈分析人士表示,苹果放弃造车,尤其对于小米汽车而言算不上好消息,因为苹果造车与小米造车有很高的相似度,巨头苹果折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条路很难走通。
对此还有网友调侃道,苹果这样不地道。

早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米确信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找到了自身定位和用户群体,愿意为即将推出的小米SU7买单。预计小米汽车的第一批用户将与手机用户高度重叠。小米汽车最快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在国内市场交付。
看起来对新车似乎信心满满,但目前小米SU7最大的压力似乎在定价上。
官方已经明确表示小米汽车耗资100亿美元开发,新车性能相当于两三百万燃油豪车,9.9万元、14.9万元甚至19.9万元是在开玩笑。

但面对目前市场上日益激烈竞争,小米汽车在新能源车这条路上作为一个后来者,需要时间需要一款好的产品去建立品牌信任和市场认可,如果价格太贵没有竞争力,如何赢得市场接受度,抢占市场份额仍是小米汽车的巨大挑战,如今苹果造车的结局已经给小米汽车敲响了警钟。
既然造车失败已成定局,那么苹果大力发展AI看起来也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去年ChatGPT的大爆,让发展成生式AI成为了全球共识,比如微软百亿美元入股OpenAI,谷歌有Gemma大模型、Meta有Llama,还有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文生视频Sora,可以说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款重磅AI大模型诞生。
而苹果在这场AI浪潮上步伐显得犹为缓慢,至今未推出生成式AI服务或AI硬件。
对此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曾点评道:“简要说来,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内非常落后,这对于一家自认为是消费技术领域最大创新者的公司来说,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好在目前苹果现在发力也不算太晚,而且布局非常广泛。
根据最新消息来看,苹果正计划为iOS 18进行重大升级,iOS 18有望成为iPhone历史上最重磅的软件更新,预计将采用生成式AI技术,能带来包括图像和视频捕捉与编辑工具的升级、实时翻译与转录优化、更为智能的Siri以及Apple Music的提升。
不仅如此,一向淡定的苹果去年在生成式AI赛道上也开始了动作,不光发表多篇变革性论文,在2月中旬,还展示了一款名为Keyframer的AI动画助手,只要一句话,就能让静态的图像动起来。
同时,还有Macrumors报道,苹果公司最近正在内部测试一款类似 ChatGPT 的生成式AI工具“Ask”,以帮助 AppleCare客服回答用户的提问。
再结合如今还有不少苹果汽车员工转入AI项目,也足以见得苹果正在集中资源办大事了。                
不管怎么说,市场不会对任何犹豫者宽容,包括苹果公司,既然造车已经推迟到“烂尾”,那么在AI领域里苹果还能后来居上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