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YouTube前CEO 苏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 19岁儿子Marco Troper在伯克利宿舍身亡,原因可能是吸毒过量!
这则新闻一下子把我从新年的余热中拉回现实世界。而朋友圈里也有留学生妈妈第一时间评论:华人孩子最多就是沉迷游戏、短视频,厌学社恐,而西人问题青少年面临的却是早孕、酗酒、毒品、枪支……
根据美国国家中心药物滥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因药物过量死亡的人数已接近100万。在药物滥用的人口统计中,18-25岁人群吸毒率最高,达到39%。
对于12-17岁的青少年,药物滥用百分比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大麻、阿片类药物,以及处方止痛药。2017年,70,237例药物过量死亡中,67.8%与阿片类药物相关。
根据Troper的祖母埃丝特告诉有关媒体,Troper可能是服用过量的阿片类药物而去世。此外,他也是兄弟会Zeta Psi的一员。
这个新闻带给我的冲击不亚于大地震:
Troper出身于硅谷超级精英家庭,母亲苏珊·沃西基是YouTube前CEO,父亲在谷歌担任高管,祖母更是外号“硅谷教母”的著名教育专家埃丝特·沃西基,而Troper自己也是伯克利数学系名校生,为何一步步走向了吸毒?
△图表来源:Troper和父母
要知道,Troper的母亲苏珊·沃西基是女性精英中的精英,毕业于哈佛大学,还拿到了加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有句话叫“Google在苏珊·沃西基的车库中诞生”,因为当年Google的两个创始人把办公室设在苏珊·沃西基的车库里。
2012年,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百名权威女性排行榜”中,苏珊·沃西基位列第25名。
△苏珊·沃西基参加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
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母亲竟然也没有办法阻止孩子吸毒。
说到吸毒,作为一个中国人会本能地厌恶、拒绝,更不可能让孩子接触任何形式的毒品。但在美国,父母对此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大麻合法化,留学生需警惕
在我们中国父母担忧孩子成绩不好、有网瘾、青春期叛逆时,美国的父母却在担忧“枪支、毒品、药物滥用、酗酒”等。
有研究显示,美国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五种毒品分别是:酒精、大麻、处方药、摇头丸和可卡因。
早在2015年,美国大学生中吸大麻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吸烟人数。根据美国国家中心药物滥用最新统计研究发现--
美国12岁以上的人中有一半至少用过一次非法药物。
在大学前从未吸食过大麻的学生中有74%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了大麻,54%的学生吸食大麻

大学毕业时,36%的学生会获得可卡因,13%最终会吸食可卡因
图表来源:DrugAbuseStatistics.org
为啥美国大学生的酗酒和吸毒率会这么高呢?
👉第一,美国大学生不认为吸毒有耻感。
在国内,一听说谁吸毒大家都会看不起对方,认为他这个人就废了。但在美国大学生眼里,酗酒和毒品都是大学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
近年来,美国一直试图推进大麻合法化。目前美国27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已经实现了大麻完全或部分合法化,意味着小额个人消费不犯法。有7个州还专门设立了大麻犯罪的清算法律。
大麻被视为一种娱乐工具,地位跟“保健品”差不多。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虽然不同意大麻合法化,但说要给大麻“去罪化”。
没有法律禁锢的大麻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美国的商店、药房、咖啡馆,甚至在自助贩卖机里都可以买到大麻。
所以美国的大学生就不认为吸毒有罪感、有耻感,反倒觉得这事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梅尔罗斯》
👉第二,好奇心和交友需求,很容易被同化
进入大学后,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独立生活。没有了家长的管束,他们常常会因为好奇心尝试新东西。而各种大学生排队、聚会,更加大了大学生接触毒品的可能。
对新生来说,融入群体是大学生活的重中之重。美国大学生分为两种,“Greek life student”和“Non-Greek life student”。
“Greek life”翻译为“希腊生活”,是一个本科生组织,通俗的名字是“兄弟会或姐妹会”,其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代末。
这个组织的成立原本是为了让大学生共享学术资源、互帮互助,现在已经成了全国性的学生交友组织。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青春王室》
如果加入这个组织可以很快结识新朋友、找到社交圈,强大校友网络,并增加毕业后成功的机会,同时这个组织也一直因为“酗酒、欺凌、毒品”等被诟病。
研究显示,希腊生活会导致学生酗酒或吸毒成瘾的风险更高。大麻在这个组织中相当常见,而且与不参与希腊生活的同龄人相比,参与者会更频繁地使用迷幻药、可卡因等。
但很多学生一旦离开这个组织的第二年,酗酒和毒品使用量都会立即下降。
吸食毒品,已经成了这些新生融入集体的一种手段。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梅尔罗斯》
👉第三,精神问题和学业压力导致毒品上瘾
精神疾病成为美国大学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抑郁、焦虑、悲伤的学生可能会寻求大麻、酒精来治疗疾病。
大麻有抑制、刺激和致幻功能,医疗上可用于镇静作用。部分海外当地大学生会用大麻来缓解焦虑和失眠,用酒精带来的麻木和放松感来缓解压力。
此外,阿片类药物滥用也非常普遍。这些药物原本是用来治疗多动症的,但因为能帮助人保持清醒、集中注意力被大学生视为“应试神器”。
这种手段短期内可能会给人带来愉悦感和效率,但长期使用则有上瘾的可能性。
毒品耻感消失、触手可及再加上新环境和交友压力,让美国大学生毒品泛滥现象非常严重。大环境如此,即便是亿万富豪苏珊·沃西基也无能为力。
看到这里,我想任何一个计划或已经把孩子送到美国的家长内心估计都在打鼓,害怕自家的孩子有一天也会接触毒品。
对此我想说,家长别抱任何侥幸心理了。只要孩子落地美国,接触大麻等毒品是迟早的事儿。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吸食毒品的新闻也不止一件两件了。
2023:一位在加州留学的中国女大学生因为吸食毒品饿死了几个月大的亲生儿子。
2018:2018年,23岁的中国女留学生邱某因为常年吸毒导致下肢瘫痪。在她之前,女留学生林某就因为吸食毒品致残,还写过一篇文章《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 
文章中她说,很多留学生接触毒品是从“笑气弹”开始的,称为“打气球”。认识的留学生里有一半都吸过笑气,而且他们觉得笑气的危害比烟酒都小,很多人成箱成箱地买。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梅尔罗斯》
不过家长也别草木皆兵,接触和真正的吸食是两回事儿。我们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打预防针,教孩子拒绝毒品的方法。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在美国读高中的女孩如何抗住压力拒绝大麻诱惑并处理困扰的故事。她的做法很值得效仿,建议家长讲给自家孩子听。
建立“禁毒”底线,
孩子就不会走偏 
这个女孩在美国读了四年寄宿制高中,一进校就和同寝室的一个美国女孩成了很好的朋友。她们都属于性格外向的女孩,兴趣相投。
但从11年级开始,她频频在室友身上闻到大麻的味道。尽管她早已知道周围同学有吸食大麻的,但这件事发生在好朋友身上还是让她很震惊。
她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梅尔罗斯》
第一步
静观其外,不主动融入其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直都作为旁观者静静地观察室友的行为,看她和其他朋友去小树林里吸大麻,看她吃带有大麻的蛋糕,看她从一周一次发展到一周多次吸食。
那时女孩对大麻并没有什么了解,再加上俩人彼此包容缺点的相处惯性,就一直没有开口。直到室友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主动谈起自己吸食大麻的经历。
不主动、不好奇,是保护自己远离毒品的第一步。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梅尔罗斯》
第二步
底线寸步不让,态度始终如一
从得知室友接触大麻后,女孩的“禁毒”意识一直在线。尽管室友一再强调吸食大麻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轻松感,女孩也从未改变过立场,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别抽了,对身体不好。”
室友一开始还会找各种证据试图说服女孩,后来则索性不理会。女孩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她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
第三步
不争辩,离开现场,不加入圈子
女孩和室友决定一起度过感恩节,她们选择在室友爷爷的家里开个派对,邀请了很多朋友。聚会中,室友熟练地吸了一口后问女孩:
“真棒,你要不要试试?”
女孩没有犹豫,说:“不了,谢谢!”
紧接着,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拒绝诱惑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诱惑。女孩一方面明确拒绝,一方面快速离开现场,就是个很好的办法。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梅尔罗斯》
第四步
关注负面作用,警醒自己
当室友沉浸在大麻带来的虚幻快乐时,女孩却在密切观察毒品带来的危害。
她观察到室友真的变了。原来,室友是个神采奕奕的阳光小美女,但长时间接触大麻后,眼睛里的光消失了。
室友时常处于眼神迷离的状态,笑容也消失了。她的朋友圈也换人了,周围都是那些同样吸食大麻的人。
而她也越来越厌恶在充满大麻的房间里学习,时常会让她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女孩决定要做些什么,保护自己也拯救好朋友。
△图片截图自电视剧《梅尔罗斯》
第五步
运用机制,实现双向拯救
最简单的做法是举报,但这会让室友受到惩罚。女孩一度在友谊和校规之间很是纠结,最后她发现学校还有一个政策,叫Sanctuary。
Sanctuary不同于“举报”,有点类似学生向校方求助的性质。
比如学生A告诉老师这件事的发生过程,由老师处理教育关涉学生B,告知家长,但并不会对学生B本身有惩罚,也不会透露A的名字。 
很快室友就被老师约谈了。那几天她很生气,跟父母吵架,反复强调自己没有错。室友怀疑过很多人,但始终没有怀疑过女孩。
压力重重之下,室友终于爆发了,第一次缺席了宿舍例会,还错过了宵禁时间。室友被学校正式惩罚,停学一周,俩人连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期间女孩内心忐忑,总觉得自己背叛的好朋友。不过学长的一句话启发了她: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帮助好朋友。
一周后,室友重返校园。这次她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笑容也回归了。室友还说,自己已经意识到了错误,还觉得这次被惩罚的经历不失为一件好事。
与美国本土大学生相比,留学生面临的环境差异、同侪压力和学业压力只会更大,但只要我们守住了“不心存侥幸、不主动加入、不参与圈子”这三条底线,大概率就不会被毒入侵。
尽管并不相识,但我依然能够想象这个精英母亲此刻的心痛。毒品无情,禁毒底线一定不能丢。
▽参考资料:
https://www.ncsl.org/civil-and-criminal-justice/cannabis-overview
https://ballardbrief.byu.edu/issue-briefs/substance-abuse-among-colleg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
https://drugabusestatistics.org/
https://www.rollingstone.com/feature/cannabis-legalization-states-map-831885/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