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2023年最好看的犯罪悬疑片,还有人说,这是英国版《漫长的季节》。
连片名都像是姐妹篇:
《漫长的阴影》
深夜,28岁的魏玛在镜子前浓妆艳抹。
然后,她给睡梦中的孩子掖好被角,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
这位单亲妈妈,决定出卖身体,为四个孩子换取明日的三餐…
可是,她没有再回来。
天亮了,人们在她家附近不远的草丛里,发现了她半裸的尸体。
四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
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醒来之前没多久,就在距离他们几百米之外,有人将他们的母亲连捅15刀,并用锤子用力敲打她的后脑勺…
孩子们被安置到当地福利机构,在这里,他们抱着玩具,一脸紧张不安,留下了一张合影。
这是1975年10月30日,一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天。
但就从这一刻开始,一桩震惊世界的连环杀人案拉开了序幕。
从1975年10月至1980年11月,五年多的时间里,凶手流窜英国多地作案,残忍杀死了13名无辜女性,重伤了7人,让25个孩子失去了母亲…
凶手名叫彼得·萨特克利夫,媒体称他为:约克郡开膛手。
这桩案件一度让英国上下人心惶惶,凶手的嚣张气焰也一度让英国警方颜面扫地,但这件事影响最深的,还是事件中无辜被害的女性,以及她们悲伤的家属…
7集英剧《漫长的阴影》,不是一部令人轻松的剧集,豆瓣8.5分,一部分打低分的观众觉得,它节奏过慢,不怎么悬疑,也没啥推理,缺乏爽感。
确实,编剧放弃了以往悬疑剧的大尺度和紧张刺激,你甚至看不到任何血腥画面…
取而代之的是,编剧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述被害女性生前的故事。
本剧基于真实事件,根据2003年出版的非虚构作品《难以置信的罪恶:追捕约克郡开膛手》改编,作者迈克尔·比尔顿曾经是一名调查记者,现为电视制片人。
比尔顿曾表示,了解了整个案件之后,他对凶手一点兴趣都没有。
是啊,只会攻击比他弱小的女性,说明凶手是个残暴自私又怯懦的人渣。
但比尔顿同情死者、死者的家庭,同情她们留下的孩子,他更想搞清楚一件事,为什么警察花了五年多时间才抓到凶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些,也都是剧集《漫长的阴影》想要呈现的。
事实上,因为接二连三有女性遇害,英国警方已经投入了大量警力。
在1975年10月至1981年1月期间,警方进行了英国犯罪史上最大规模的搜捕行动。搜寻持续了五年,有超过一千名警员参与,询问了超过25万人,这彻底改变了英国警方的工作方式。
但随着一起又一起的谋杀案发生,警方办案的问题一点点显现。
比如,一开始丧生的魏玛,生前为了养活孩子出卖身体,她还有过酗酒扰乱公共秩序被抓的记录。
以男性为主的英国警方就想当然地认为:凶手的行凶对象是妓女,这个女人自己不检点,才会被杀。
有人甚至直接给案件命名为,妓女谋杀案。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无理地要求“完美受害者”,但在40多年前,这样想似乎是理所当然。
而这一偏见,直接耽误了案件的侦破。
魏玛之后,凶手持续攻击杀害女性,这其中有不少是良家妇女。
有个十来岁的女孩被袭击了,死里逃生,家人带她去报警,只因为不是妓女,警方拒绝并案调查。
还有一名黑人女性被袭击后,提供了重要信息,对方是白人,开着白色的车,她甚至做了一个相当接近凶手的画像。
但因为她的肤色,因为她坚称自己不是妓女,警方认为她在撒谎,她提供的线索不予采纳。
直到后来不断有女性被害,警方意识到调查方向有误,不应该只排查性工作者…
但此时他们想要纠正,女人们却不配合了,有的女性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遭受过袭击。
因为在当年,受害女性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电视上。
一个女人说:如果我承认我被伤害,就会带来耻辱…而我得独自去面对它,在我工作的店里,会有人买报纸看,他们都会看到,认为我是妓女,让我百口莫辩…
就这样,警方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线索…
我们今天开启上帝视角,回看这起连环杀人案,固然,凶手无差别攻击、留下的线索相当少,警方缺乏现代侦查技术,破案难度巨大…
但警察在查案过程中对女性的一次又一次傲慢的歧视与偏见,才是令他们多次与真相擦肩而过的重要原因。
这些以男性为主的调查者,对女性受害者先入为主的怀疑和看不起,觉得她们不守妇道、愚蠢、缺乏判断力,更不用说与她们共情…
事实上,在警方地毯式搜索之下,真正的凶手被找来审问过9次之多,到后来,甚至凶手本人都纳闷:明明他们已经掌握了真相,怎么还不抓我?
男女平等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
20世纪初,英国女性走上街头,掀起了无比激进的妇女参政权运动,拉开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序幕。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争中来…
女人抗争、流血、牺牲…最终拿回了本该拥有的权利:选举权、受教育权、提高工资待遇…
但平权之路道阻且长,时至今日,各种性别不平等依然随处可见,更何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外英国女权运动先驱潘赫斯特塑像
《漫长的阴影》最让我感动的是,导演那么用心地展现那些受害女性的人生困境。
那个年代的英国,物价疯涨,工人罢工,人们花光了积蓄,最穷苦的人,生活几乎面临崩溃…
而众多社会问题,往往会在底层女性身上集中爆发。
比如,一个家庭已经付不起账单了,女主人为了圣诞节给两个孩子买圣诞礼物,决定出门找嫖客。
她把车开到僻静处,让对方付钱、上车,然后背过身去,在狭窄的空间里,接受命运的压迫…
她手上紧紧攥着5英镑,那是全家人的未来,仿佛一松手,她就忍耐不下去,要崩溃…
而她的丈夫就在附近的酒吧里等着,默认这一切的发生…
比如,一个年轻女孩,会做饭、会带孩子,还在酒店做过服务员,但这年头工作太难找了,她找了很久都找不到。
每次面试,她强打精神,认真打扮,小心掩藏贫穷。
只是有一次太饿了,她忍不住往咖啡杯里放了一颗糖,彻底暴露了她的困窘。
而就因为这一举动,她丢掉了机会。
不久之后,她被杀害了,因为找不到工作,她不得不去卖身,上了凶手的车…
在那个时期,多少女人为了生存、养家,不得不出卖身体,她们没有别的选择。
剧中有一幕意味深长。
警察在排查时,询问一名妓女: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嫖客,突然变得暴力,你怕他怕得要命,他随时能伤害你?
女人没好气地说:所有的妓女都认识,所有的嫖客都这样。
案件一直无法侦破,已经让民众不满,而最让人气愤的,警方开始呼吁:晚上太危险,女人别出门…
言下之意,不听劝走夜路的,后果自负。
一个国家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逼良为娼,却要女性承受所有的耻辱,一群拿着国家俸禄却无法保护百姓安全的人,却反过来要限制女性的自由…
这多荒谬!
直到有一天,第13名死者出现了,是一名女大学生,堪称“完美受害者”,人们的愤怒推向了极点…
夜晚,女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是的,她们偏要晚上出门。
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晚上在街上走路不犯法,属于基本民权。
她们高举着旗帜:男人才该宵禁,男人待在家里。女性互助,阻断男权!
很可惜,这不是爽文故事,这起轰动一时的连环杀人案,结束得十分潦草。
凶手是落网了,但那些伤害,旷日持久。
绝大多数在案件中受害的女性,没有获得应有的赔偿,警方也没有因为失职得到应有的惩罚。
那位口供不被采纳的黑人女性,在遇袭后的第六年,终于在女律师的协助下,获得了17500英镑的赔偿,但同时,她失去了获得医疗和社会保障金的资格。
本案最后一位死者,那位女大学生的母亲曾控告警方玩忽职守,上议会承认警方存在过失,但起诉被驳回了。
而相反,约克郡总警司,退休后把案件的相关见闻卖给了《星期天邮报》,获得了4万英镑的版权费。
本案的凶手被判终身监禁,一直活到了2020年11月。因为在狱中感染新冠病毒,引起并发症死去,终年74岁。
新冠送走了恶人,但正义始终不算真正到来。
连环杀手:彼得·萨特克利夫
忘了谁说的,当你觉得这个时代很糟糕,就去看看历史,过去漫长的岁月,有更多残酷绝望的故事…
我们今天回望这段故事,当然不是为了找优越感…
而是我们看到前人走过的路,体会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不幸,从而更深地明白一个道理:
我们走到今天,不是这个社会自动变成这样的,而是很多人在努力和抗争的结果。
一直有人在为我们铺路…
无论是100多年前的参政运动,还是后来的“Metoo运动”,无论是改变日本性侵法案的伊藤诗织,还是用生命对抗强暴的房思琪…
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改变了这个世界,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这个接力棒。
而这或许,也是英国人今天还要拍这样一部剧的原因。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
,我们要做的是接好这个接力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