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报名咨询:龙老师15110089360(微信)
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
——朱永新
前些日子,去朋友家串门,正好碰见她陪女儿练琴:
“错了错了,又不看琴谱!”
“哎哎,怎么回事,手形又塌下来了!”
“慢一点慢一点,别总抢拍子!”
女儿弹奏一小节,朋友就打断一下,再弹奏一小节,又被嫌弃一下。
几次三番下来,把孩子折腾得筋疲力尽,从刚开始踌躇满志,到后来像一棵蔫了的白菜,耷拉着脑袋沉默着。
这时候,朋友不甘心,又开始挑剔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
“你说你,每次练个五分钟就退缩,太不像话了,就你这样,能练好才怪!”
一连串的“挑刺”+“抨击”,让孩子彻底罢工,摔下琴盖,气呼呼地走了。
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想起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一段经历。
亲戚家的小男孩兴致勃勃地给她讲故事,由于年龄太小,难免叙述中有词不达意的地方。
尹建莉发现一处错误,就立马给男孩纠正,接连纠正几个后,男孩嚎啕大哭起来,说什么都不肯再讲故事了。
事后她非常懊悔,发现是自己急切地纠错,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伤害了孩子。
心理学家约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指出:
“我们应当给他时间让他自己纠正错误,让他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能力和自信。”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试误和弯路,这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
若是父母的眼睛里,只看到孩子身上的污渍和瑕疵,缺少欣赏美好和优点的能力,则更容易养出一个不敢爱自己的孩子。
01
父母越“挑”,孩子越差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经设计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要求被试者不要去想一头白熊,结果大家都控制不住地想象出一头白熊。
越是禁止,越是反弹。
这一心理现象,被称为“反弹效应”。
迁移到教育情景中,如果孩子练琴或者从事学习活动时,不停地听到“这样不对,那样不对”的声音,大脑接收到的指令,反而是在强化这件错误的事情。
久而久之,脑海中的白熊,印象越来越深刻,怎么都甩不掉了。
即便孩子主观上想要避免出错时,行动上会更不由自主地陷入错误之中。
而越是警惕出错,越容易积累内心对错误的焦虑,错得更多。
樊登老师曾经在讲座中谈到过一个案例。
他朋友的孩子写作业总是出错,母亲会很严厉地纠正,甚至由于情绪失控,会忍不住吼孩子。
结果显而易见,孩子的出错率更高了。
原因在于,父母的挑刺,挤占了孩子的心智带宽,令他的一部分专注力,都用于对抗父母带来的压迫和恐惧感。
注意力的偏移,削弱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陷入越挑剔越差劲的恶性循环中。
更深入而持久的影响是,来自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自我认知上的改变。
04
教学学者朱永新说:
“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
归根结底,孩子才是教育的原点,是舞台的主角。
先去读懂孩子的心,才能找到开启教育之门的钥匙。
不要用挑剔和苛责,让孩子感到无助、迷茫、恐惧,而是要呼唤爱的微风,轻抚着孩子的脸颊,给他坚实的臂膀依靠,让他们勇敢地乘风起航。
于己,这是父母之职;于他,这便是最好的家。
百战归来再学习
标杆课程(点击下方蓝字了解)







·女性学堂·EPC工程·心理学班·国学班



·金融创新与上市并购·清华经济管理班

·标杆地产·地产营销·项目总·建筑业
·全流程精细化·清北状元学习训练营
·新能源领军班·数字经济领军人才计划

报名咨询:龙老师15110089360(微信)
北京大学课程(点击下方蓝字了解)



·金融与投资期货·特色地产·人力班

·金融与私募基金·物业管理·营销班

·顶层设计与国学·国学商道·工商管理

·中国文化与经典·中国书画·管理素养

·医疗产业投融资·医疗产业·医院管理

·青年企业家传承·创新经营·康养产业

·青年企业家领导力·历史班

报名咨询:龙老师15110089360(微信)
“每一次赞赏,我都当成是喜欢”

—————已赞赏99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