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希望我们都能带着善意去和这个世界对话,如此即便我们没能收获善意的反馈,但至少也收获了一个善良的自己。
01
罪名
贾玲和《热辣滚烫》遭遇非议,我并不意外。
十天前,我在《热辣滚烫》的那篇观后感里,就写过一句话: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围绕在贾玲身上难免会有各种争议。”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因为人红是非多。
但是,万万没想到,十天之后,《热辣滚烫》竟然被扣了一顶“七宗罪”的帽子。
说她过度宣传,更震惊的是竟然讲贾玲,在把中国电影拉下深渊…
说句老实话,讨论电影内容,演员演技,制作水平啥的,都能理解。
文艺作品嘛,有人钟意,有人反感都很正常。
可给一部电影定罪,认定一个只拍过2部电影的导演,会将整个行业拉入深渊,也太上纲上线了。
一部电影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可随手扣帽子,进行某种程度的道德绑架,就有些越界了。
现在舆论,常常进入“二极管现象”。
喜欢一样东西就拼了命地鼓吹,不合心意就拿着放大镜去找黑点。
然后就是割裂、对立、互相攻击。
长此以往,别说文艺创作了,就是普通人的正常表达,也会越来越沉默。
02
减重
有人在上映前就将《热辣滚烫》冠以贾玲的减重vlog,还未看过就用“减重”概括电影的全部内容。
起初,我在没进电影院之前,内心也有这样的嘀咕。
可看完才发觉以“减重”定义《热辣滚烫》是一个多么狭隘的视角。这部电影真的和减肥无关。主角在泥沼中爬起向生活挥拳,而身材的变化作为拳击的附加品显得那样无足轻重。
映后贾玲有一段采访,她说这部电影真的和减肥无关:
“电影真的不是讲减肥,但是我又确确实实瘦了100斤,我无力去抵抗,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电影上映之后,大家看完以后给我的回馈,我不愿意掩盖电影本身的内容。”
这样的表达足够坦诚,又有些许无奈,她理解映前大家聚焦点的偏移,也不愿打扰真正讨论电影内核的观众。
和大家分享一些读者的留言。
贾玲的两部作品,他都看过。
他说看不懂贾玲电影的人,是幸福的。
字里行间,一句也没提减肥,只留下一句扎心的感悟:
“两者都是在跟人生和解,跟遗憾和解,都是痛,也都是喜。”
还有她,很喜欢电影里的那场拳赛。
感谢贾玲,让她回归现实。
感谢乐莹,让自己变强,让自己更爱自己。
她也会好好爱自己!
再比如他,他看过不少关于《热辣滚烫》的负面评论,观影热情大打折扣。
后来是陪着妻子去的影院,没想到收获意外惊喜。
搞笑的情节能让他笑到闭气,影片结尾业余没能打败职业的现实遗憾,也打动了他的心。
一部电影,人们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和乐趣,这不就是它本身所彰显的魅力吗?
03
营销
关于贾玲和《热辣滚烫》最大的争议,大概都围绕在两个字上:营销。
说的直接点,就是影片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全靠营销。
这种说法,对贾玲来说并不公平。
电影上映前,贾玲曾经在微博里写道:

“其实一直以来,我知道瘦了100斤的我,现在只要跟大家见面,就是对电影最好的宣传,可是我舍不得。我怕打扰了电影带来的惊喜,我更不想让你们认为我单纯地拍了一个关于减肥的电影。
所以这一年虽然有很多讨论,但我从来没主动提过。因为这部电影跟减肥无关,甚至跟拳击关系都不大,这是一部讲述善良的人如何找到自我,学会爱自己的电影。”
贾玲是真不希望大家把目光集中到减肥这件事上来,但是身兼导演、主演、编剧的贾玲,又确确实实瘦了100斤。
减重是事实,所以从上映第一天到现在,很多有关《热辣滚烫》的话题都是围绕减重,这当然可以理解。
因为这个最表面的元素是天然的流量,被各路媒体自媒体追逐也在情理之中……
减重话题越滚越大,讨论越来越多样,而这一切,早就不是谁能控制的了。
如果说这是一种营销,不如说是贾玲这么多年积攒的观众缘、路人缘的释放。
贾玲本身的国民性摆在那里,从上部电影的表现来看,票房号召力也是实打实的。
把众多与自己意见相悖的好评打成营销实在是对这部电影最恶毒的一盆脏水。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朋友圈大力推荐过这部电影,总不能说《热辣滚烫》买营销买到了我的朋友圈吧?
再者说,商业电影哪部不营销?
如今,几乎没有一部电影,是不经宣传就上映的。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不过,无论是何种宣传手段,前提条件一定是底子要好。
你说单靠营销,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我觉得不太能够。
观众不是傻子,如果电影本身不值那张票价,也不可能到现在的32亿票房,这可不是一两个营销手段就能促成的。
04
职业
自从《热辣滚烫》在春节档高歌猛进,网络上就有一种论调。
贾玲瘦身100斤有啥大不了的?电影票房几个亿几个亿地涨,给我钱,给我团队,我也行。
先不说能不能真的做到,这个说法多少有股子醋味。
扪心自问,如果你真的是贾玲,挣钱的方式肯定不止这一种,能拍的电影也不止这一部,她为何偏偏选择这么一个吃苦头的剧本?
要知道,贾玲可不是单纯的减重,她还要增肌,至少站上拳台,对得起拳手这个身份。
再则,高票房是后话,在做一件事之前,谁也无法预知一定有好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心理学法则:延迟满足。
当即时满足和未来奖励需要我们做选择时,即使我们很想要未来的重大奖励,也往往会因诱惑而选择即刻满足。
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知道努力能获得成功,却还有那么多人不够努力的原因。
也有人说,演员就是吃这碗饭的,减个肥罢了,夸来夸去有意思吗?
为了角色,进行身体塑造,的确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即便这种自律的态度无需赞赏,但在现在娱乐圈做到60分吹成100分的风气下,有人实打实的付出,并且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不能夸一句吗?什么时候正常人的“钦佩”“点赞”被打成了“无脑”“韭菜”?
观众都是有记忆的,当初国外那些为了电影健身、减重,刻苦训练的演员,不都出尽了风头吗?国内这些人不都一边倒的吹捧和赞誉?
怎么放到我们中国的女演员身上,出现了如此多阴阳怪气的声音?
05
罪过罪过
说了这么多关于贾玲和《热辣滚烫》的非议。
其实我想要表达是,不喜欢可以,批评也OK,但真的不必上纲上线。
观众是用脚投票的,电影不喜欢就不看,同样喜欢的人,也有各自喜欢的理由,请互相尊重。
一部电影如果能让观众有所感怀和思悟,当然最好。
如果不能,能给一些人带去心灵慰藉,或者只是单纯的哈哈大笑,那也挺好。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看到贾玲新发的一条微博。
被问及了无数次,这部电影拍的是什么?
其实答案,就在每个观众的心中。
作为创作者,她的初衷永远是那份“爱与被爱”
这不就是很多人喜欢贾玲,愿意支持贾玲的原因吗?
说真的,末了那句“风好大,因为站在山顶的缘故吧”,挺应景的。
最后用一位网友的留言结尾吧。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影院外的评论区,字字句句都将人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贾玲胖的时候说人家又胖又笨,靠外形搞笑。拼命减重一百斤,又说瘦了不好看,没有以前爱笑了,疲惫了,给自己这么多钱,我也能做到……
此刻,我突然理解乐莹为什么不愿融入社会和家庭:因为你的善良不被善待,你的让步并不会换来别人的认可。
所以,别人的看法已经不重要了,人们并不想看你好,你只能善待自己,这才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吧……”
希望我们都能带着善意去和这个世界对话,如此即便我们没能收获善意的反馈,但至少也收获了一个善良的自己。
此心安处是吾乡,共勉。
- END -
*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青年计划
一个清醒的公众号
点击名片关注青年计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