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车企激进挑战电动化新高点并主导降价促销、全球市场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传统豪华品牌纷纷降低新能源销量预期。
本周,奔驰宣布,推迟电动汽车目标达成时间点,预期无法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50%的目标。该公司表示,市场对电动化需求持续低迷,意味着这一目标将推迟到至少2030年。
与此同时,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aellenius向投资者表示,公司将在未来十年继续生产燃油车,并持续改进技术。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奔驰纯电动车型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1%,如果计算插电混动车型,这一比例为19%。同时,该公司预计,今年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仍将大致保持在19%至21%之间。
“我认为,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变革,不会是一条直线,”Källenius表示,“毫无疑问,过程中一定会有高峰和低谷。”
去年年底,奔驰的传统竞争对手奥迪,也对外表示,将削减电动汽车新车型的推出数量。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奔驰去年的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不足5万辆,奥迪则仅为3万辆左右。
这个数字,不及中国头部新能源车企单月的新车交付量。和传统燃油车市场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奔驰、奥迪、宝马三家传统豪华品牌,交付量排名都远远落后中国对手。
同样在本周,沃尔沃汽车宣布,将向现有股东转让其所持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星(Polestar) 62.7%的股份,并只保留约18%的股份。
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表示将停止为陷入困境的极星继续提供资金,后者在2023年初将销量目标定为8万辆,后在11月下调至6万辆,但最终全年全球交付量仅为5.46万辆。
2022年6月24日,极星以借壳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超过260亿美元。不过,随后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最新市值仅为不到30亿美元。
作为定位高性能纯电品牌的极星,由于车型定位以及定价等诸多因素影响,销量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今年初,该公司突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450人,大约占员工总数的15%。
此外,极星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一直难以令人满意。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新车交付量不到1000辆,还不到沃尔沃的1/10。
就在去年6月,极星与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极星中国,由沈子瑜出任董事长兼CEO。背后的意图非常明确:极星既要坚持全球化,又要做好本土化,抓住中国本土市场的机会。
在中国市场,极星在2023年的交付量不到1000辆。而定价29.99万-39.99万元区间的极星4是该品牌加速中国本土化布局的信号。
有意思的是,极星4在上海车展公布的预售价是34.98-53.38万元。“这不是主动降价,算上配置和权益,调整后的价格其实还是和以前的价格一样。“在沈子瑜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回归到真实的市场竞争中去。
事实上,以奔驰为代表的传统燃油车豪华品牌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市场需求的疲软,还有中国新势力的挤压。
以中国市场为例,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30万元以上乘用车交付量占比同比下滑约3个百分点,同时,受到新势力高端电动车型的挤压,BBA压力巨大。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交付均价更是达到37万元左右,已经接近奔驰(不含进口)的40万元。
同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认为,公司还有足够的空间实现下一阶段的增长。比如,实现渠道的下沉和销售触点的提升,包括加快在三线城市的布局,以及重点四线城市的开店速度。
此外,2023年30万元以上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40%大关,成为整个市场的领头羊之一。相比而言,BBA则是全面落后。
而进入2024年,整个电动化的重心正在转移至25万元以下市场。就在今年1月初,特斯拉CEO马斯克终于证实,下一代平台(NV9X)将在2025年交付首款低成本入门级电动车。
消息称,这款新车型将定位紧凑型跨界车,并面向大众经济型市场(冲击20万元以下市场),预计生产将于2025年6月开始。
这其中,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压力巨大。更快实现盈利目标,是如今摆在所有新能源车企以及传统燃油车转型面前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市场需求疲软带来的价格战,导致车企的盈利压力陡增。
利润,是传统车企尤其是外资车企的首要目标。
此前,为了实现未来几年的利润率提升目标,重新聚焦豪华定位的战略,成为奔驰的核心策略。“豪华细分市场一直以来是我们品牌的核心,也是我们企业战略的核心。”
按照计划,此前,奔驰明确至2026年将高端车型销售份额较2019年提升约60%的发展目标,并增设高端车型专属“品牌体验中心”。
这是康林松带领下的奔驰彻底告别前任首席执行官蔡澈留下的、通过“新生代”车型进行市场下沉以吸引Z世代并追求销量增长的战略。
同时,奔驰75%以上的未来投资将用于开发盈利性最强的“高端豪华”及“核心豪华”两大细分市场。同时,针对入门级的新生代车型,计划将7款车型精减至4款。
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远超奔驰的预期。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
尤其是随着今年小米汽车的入场,小米、华为、魅族三大手机厂商将在汽车行业首次同台竞技。相比于早前一波互联网下场造车,手机厂商的价格策略更加灵活,也更加激进。
同时,中国新能源品牌不断为新车上市喊出「越级低价」的营销卖点:50万、100万、500万甚至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车,而实际价格则是越来越低。
去年11月28日,华为系第二个品牌智界首款新车S7正式上市,24.98-34.98万元的最终售价,比预售价便宜了8200元。“我们都是亏钱的,目的也是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华为的产品。”
毕竟,搭载鸿蒙4.0智能座舱、ADS 2.0智能驾驶系统、支持城市NCA、自动召唤泊车、图灵底盘、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等配置,如果放在合资品牌,40-50万是基本定价区间。
这意味着,追求利润率的传统车企(尤其是燃油车依然贡献不错的利润),根本无法承受价格战榨干利润率,尤其是长期研发投入、持续亏损的电动汽车业务,对于管理层来说,压力巨大。
更可怕的是,已经初具规模的新势力,正在下沉市场。
比如,蔚来汽车将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全新入门品牌阿尔卑斯,首款车型将定位为轿车,售价锁定在20-30万元区间,并基于NT3.0下一代平台打造。
小鹏汽车将会在2024年第三季度推出新品牌MONA的首款车型,价格区间将在15万元左右,并与小鹏品牌现有车型分开渠道销售。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表示,价格战其实推动了行业所有玩家在技术和成本控制、用户服务以及产品品质方面的进步,要打价格战,得有这个能力。
在其看来,“未来2-3年,卷会是常态。所有参与竞争的产品、品牌一定要有卷得动、卷得起的能力,如果没有,就会很快出局。”
去年底,极氪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中型轿车极氪007,官方零售价为20.99万元起,继续对中型轿车市场发起冲击。
极氪007诞生于高性能800V架构,支持快充5分钟续航240km、15分钟续航610km。智能化方面,首发全栈自研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并标配英伟达Orin。同时,智能座舱搭载高通829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
这是中国新势力对BBA传统强势市场(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L)的又一次挑战,并借助电动化再加上智能化以及更低的价格,争夺客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