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11时许

杨浦区控江路江浦路路口的紫荆广场

发生火情!
事发后
消防部门调派周边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处置
未造成人员受伤

据目击市民介绍,火情发生时,紫荆广场楼顶不断冒出烟雾,但没有明火。“当时,楼顶一角持续冒烟,随后就有多辆消防车到场了。”附近市民说。“我是商场内一家餐厅的厨师,当时烧菜至一半,突然断电了,我们被通知疏散。”这名工作人员说。
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调派周边大连、江浦、国定、北外滩等消防救援站,十余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消防队员到场后,铺设水带灭火,现场险情很快被排除,烟雾散去。火情对商场部分楼层营业造成影响,低楼层营业正常。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上观评论:
春节前,这些问题该警醒了
↓↓
春节将至,这段时间是人员流动高峰期,也是事故隐患多发期。近段时间以来,上海也发生了多起火情等安全事故。举一反三之时,我们不妨再多一些追问——相关的值班值守人员,会不会因为“快过年了”而有思想上的松懈?相关部门平时的安全检查是不是也有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提前打招呼的现象?是不是习惯了多去那些平时就表现良好、门脸光鲜的企业?是不是偏爱在上班时间去检查而忽视了深夜这种事故易发时段?是不是只查看了表面,而没有真正关注安全设施能否正常运转?
也许有人会觉得,上海最近几起事故既没有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也没有造成巨额财产损失,这些疑问是不是过于“吹毛求疵”了。其实不然。
诚然,杜绝所有事故是不现实的,但通过提高平时的治理水平,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却是可以做到也是应该做到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市委领导多次强调,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城市高效顺畅运行。守好安全防线,本就是建设人民城市的应有之义。
上海是一座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任何一起小小的事故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今天衡量“损失”和“影响”,不仅要看伤亡数字、财产数字,还要关注那些“看不见的损失”,比如市民的安全感,比如城市形象,比如外界对于城市治理水平的观感。有时候,一起看似财产损失不大,伤亡人数很少甚至没有的事故,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挽回的。
上海要打造“五个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意味着方方面面都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而安全是人们衡量上海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考量全球影响力,所有的安全事故都不是小事。我们决不能只盯着事故的伤亡人数,不能看到“没有人员伤亡”,就觉得可以“轻轻放过”。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对各级管理者来说,从隐患排查开始,就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树立起“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在第一时间、用有效方式查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前端环节投入充足了、做到位了,往往能够避免“拖”出大问题,防控了风险,也会降低整座城市的运行成本。这笔大账,我们必须算好。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既要用好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也要用好“铁脚板”,在平时工作中多深入一线,在走访中发现死角、盲区;特别是要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直插最真实的一线、直面最真实的问题,不给任何侥幸心理和“钻空子”行为留空间。
同时,消灭安全隐患,也必须动员多方力量。这也是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据了解,上海有的区鼓励快递、外卖小哥在平时工作过程中随手拍下并上传发现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收到后及时处理,并对表现积极的小哥予以适当奖励,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今后,如何更大程度调动好各方力量,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毕竟,这座城市的安全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把上海建设成一座更安全的城市,也需要每一个人的齐心协力。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新民晚报等

相关作者:王闲乐、
徐驰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rong wing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