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
l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卷卷兔。
回想起即将过去的农历一年,每个人总结都在说,好忙,没时间。
被社会时钟抽着鞭子走的我们,生怕停下来就落后,一休息就内疚,仿佛你越忙,就越有价值。
而父母最担心的事情也是孩子「闲着没事干」——
仿佛只要看起来在忙,投入的时间越多,仿佛就越努力越有用。
然而,「内卷」这个词的英文常被翻译成Rat Race,形容在滚轴上不断奔跑,忙忙碌碌不知为什么而疲于奔命的一生。
而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方向错了的忙碌,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倒正在「毁掉」我们的幸福。
01
10000小时定律?
研究表明,若想取得杰出成就,投入的时间的确是一大关键要素,尤其是从「优秀」到「杰出」,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异在变小,成就的区别在于投入时间的长短。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定律——
如果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投入10000小时去学习、研究和付出,才能成为专家。
这个理论也成为无数人「鸡娃」的指明灯,我就听闻过诸多家长让孩子坚持一些他们眼中重要却被孩子认为极其枯燥的事来训练耐性,比如必须每天必须在桌子前坐满5小时,必须记日记。
然而,也的确曾有一个人,在一件事上花了不止一万小时,甚至十万小时以上。
他叫Robert,他在去世前写了3750万字的日记。

他每天花4小时记录生活琐事,从每天早上的血压,到晚上收到的垃圾邮件,事无巨细,就连晚上睡觉都要两小时醒来一次,记录下梦中的点点滴滴。 

这10万+小时的投入,却并没有让他成功,而是仅仅是被大家看作一个疯子,和他长如裹脚布的日记一起,迅速被人们忘记。 
别以为Robert只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笑话,世界上有无数的人也正在和他一样,只花了时间,却没有提升。
举个例子,按理说医生与护士,理应成为跟随时代脚步、更新知识储备的人吧?
研究却显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很多人并没有进步多少,只是日复一日重复已有经验,职位升迁也只是因为熬到了资历,经验日渐纯熟的结果,并非因为获得了多大的突破。 
与其说有20年的经验,倒不如说同一个经验用了20年。
而斯坦福大学研究也发现有经验的医生只有60%的概率看对病,开对药,但人工智能医生能将比例提升到90%等。
陈旧的经验用了5年,与在流水线上机械操作5年的装配工,其实没什么区别。
那么真正忙有所成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美国知名教育心理学家的Benjamin Bloom教授曾发现,大多数顶尖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的导师们并非只看重时间投入、能力高超、提供情感支持,而是不停严厉地将学生推到更高水平。 

「他们有让学生总想变得更高、更强的野心。」 
研究显示,单单一个人的野心一项,就可以作为成功的预测指标,而基于野心上的提升动力,比时间、比智商、能力、收入等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获得巨大成就。 
若只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纯粹为打发时间的忙碌,真就是瞎忙。
野心+动力+时间,才是忙碌的正确姿势。
■Bloom 教授任教于芝大,提出了诸多知名教育心理学理论。
02
过度忙碌让人越来越不快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庆幸了:
我很忙,我也很有野心,总是在主动加班加点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下应该离成功不远了吧? 
已经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过度学习会导致身心疲惫,无法正确看待失败,失眠抑郁等情况发生。而针对成年人过度忙碌的研究则更多了,相关结论也更清晰。
总体来说,过度工作弊大于利。
研究显示: 
●它与运动减少、身体疲乏有关;超时忙碌导致的快乐损失,要大于收入提高带来的快乐(何况还有更多没有加班工资的人);


●在高压环境中,你提出创意解决方案的概率减少45%(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


●当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5小时,效率直线下降,每周工作70小时的人,实际上有15小时是无效率的(斯坦福大学研究);
●收入在top6%的人中,有69%认为如果不那么拼命会更健康,58%认为工作影响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46%认为工作影响了自己的亲密关系(哈佛大学研究);
●一项针对2300名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的调查显示,他们大多有野心,却压力巨大、情感冷漠、内心焦虑,少于40%的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亲密成员,只有30%的人对自己外表满意,只有18%的人对亲密关系满意;


●心理学家RichardRyan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高成就者之所以焦虑、抑郁一大原因
,就是没有好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


●21%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够,「如果能改变父母工作对你生活的影响, 你希望是什么」时,大多数小孩子说「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工作那么累,压力不要那么大」。
●加班让你总是睡不够,如果连续几天睡眠少于5小时,即便你花了一周正常睡眠也无法完全补回来,而缺觉还会影响决策能力、情绪水平、自控能力。这会让我们的大脑像宿醉一样混乱不堪,对负面事物的反应比正常人高出60%,会劳累、愤怒又悲观(诺贝尔奖的熬夜研究)。 
03
松弛感的成年人
更悲催的是,研究告诉我们,当我们不喜欢正在做的事情,却不得不忙碌其中时,这些伤害还会呈几何级扩大。
那么,过度忙碌带来的各种伤害,有办法减少吗? 还真有。
各种老生常谈的鸡汤都会鼓励我们,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坚持一份热爱的事业,这与各种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喜欢就有坚持的意义

当我们做着一份感兴趣,有意义、有使命感的事情时,即便辛勤到老板心疼,家长心疼,内心的鸡血能保护我们不受伤害。
一项对被试跟踪研究数十年的Terman研究发现,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拼命奋斗的人,活得最长。 
什么算是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 对我们很重要,第二,我们也很擅长。
很多研究都发现,但一个人能在自己喜爱并擅长的事情中花时间越久,你会越少感到迷茫彷徨、焦虑不安,愤怒、压力甚至身体疼痛,也会一并减少。 
我们愿意为意义付出更多的热情、野心和提升的动力。而那些有着自驱力的人,或许也常想过放弃,之所以坚持下来,也正是因为这股气。 
●掌控感,帮你减压、给你鸡血 

除了意义,一件喜欢的事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掌控感。 
正因为喜欢,我们更愿意深入钻研、挖掘、学习和提升,才会越来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就是掌控感。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掌控感让我们主动去做事、去参与,哪怕没有真正控制住局面,仅仅是有控制权的感觉也能提升成事的几率。 
掌控感还让我们充满鸡血,乐此不疲。 
有一项针对2000名创业者的研究,超过50%的人一周工作40小时以上,41%的人为自己工作非常减压,70%为自己的小公司满意,79%的人对于自己生活方式感到快乐。 
而失去掌控感呢? 
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即使是非常轻微的压力,也会让我们丧失掌控感,继而使大脑前额叶片功能减弱,被大脑边缘系统(掌管情绪)占领高地,理智、推测、决断能力直线下降,无法准确思考,陷入情绪化的泥潭难以自拔。 
怎么才能拥有掌控感? 
发现擅长之事,利野心、动力,花大量时间,被人认可、获得权力、占据主动,做事前做好计划,就会越来越感到命运在握。 
那么,那些累到内伤,又伤害了人际关系的人,又该如何让自己好过一些? 
第一, 放松一些。 
研究表明,成绩或金钱的增长并不能缓解我们因为忙碌导致的精神压力,此时就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放松下来。 
72%的人在洗澡时有了新想法;偶尔走神的人,被证明解决问题更高效。以高压忙碌著称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得到假期的员工满意度高出23%,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高出11%,客户评价也要更好。
■油管上有个博主采访了哈佛、斯坦福、MIT、普林斯顿和耶鲁的学生,询问他们一天睡几个小时,大多数还在6小时以上,还有运动员学生保证8-10小时睡眠,也都有自己的爱好。
第二,多花点时间,与家人在一起。 

一项研究发现,一个避免高压崩溃的重要途径,就是与家人、朋友聊天、外出。 
还有一项研究指出,忙碌中压力巨大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只能是:削弱脑功能、损害免疫系统,以及增加肥胖、精神疾病、糖尿病、过敏、牙齿退化几率。
在希望孩子有所成就之前,先把自己从郁闷的压力陷阱中解救出来,比什么都重要。
假期到了,这是最好陪伴孩子时刻,不如放下那些永远处理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作业,全家一起去旅行,看纪录片,做家务。
现在年轻人中最流行的一个词是「松弛感」,而最令同龄人羡慕的,也是那些有着松弛感的父母,不以固定时间的长度如必须学满几个小时来管理孩子,而是以时间的质量来协助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
学得好,也要休息得好。
最后,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hawn Achor的话结束本文: 
最抗压的人,往往是那些在压力中也不忘为社会关系投入时间的人。
大多数以忙为荣的人,也在以忽略家人、不陪孩子为荣,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我的研究中,恰恰是这些社会联结,才被证明是幸福的最关键预测指标。
成功不一定带来快乐,快乐却常常带来成功。」
来源: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编辑:李嘉祺   
刘洁    
终审:姜乃强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联系我们
后台私信联系留学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10-67071542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