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年轻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美了。
往年加班,只敢屏蔽领导偷偷吐槽,今年加班,直接公开最新人设“过年还在打工的人";
往年面对熊孩子,我只能强颜欢笑,今年直接把“别碰我手办,会倾家荡产”贴在门口当对联;
2024年,世界终于疯成了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问我,春节居家旅行出门必备的是什么,小妹的回答一定是:
“发疯”。
碰上不怀好意的搭讪,要发疯。
网上有人分享了自己被出租车司机频频骚扰后的反击。司机:“小姑娘从哪里来?”女孩微微一笑:“刚从局子里出来。”
“我跟你说我不能跟人说话的,别人一跟我说话我就焦虑,一焦虑我就想杀人,一焦虑我就控制不住,你告诉我你还有多久到,我不行了我要控制不住我自己了——”
一番神操作下来,再厚脸皮的司机也把油门踩得飞起,只想赶紧送走这尊大神。
不高兴了,也要发疯。
只要人人都当发疯的“刺儿头”,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为什么不能开发票?”“明明是我们先来的,你为什么插队?”“你怎么抽烟呀,这里不让抽烟。”
甚至今年的文旅局、企业蓝V也开始拥抱美好的精神世界。
各大文旅局把抢人写进章程,每一条评论区里也都有自家网友在线为文旅局长谋出路:
我们四川文旅局长会生熊猫!我们广东文旅局长可以吃蟑螂!我们山东文旅局长可以倒立爬泰山!
网友们在线发疯,文旅局长们汗流浃背。
企业蓝V也纷纷踏上蓝V历险记的路。
集五福开始后,支付宝开始了一系列蓝V历险记操作,给各路网友颁奖,奖品一个比一个离谱。
网友迟迟不现身,支付宝就开始给网友写日记,每天喊话,疯得像个营销号。
当然,这届网友也不负众望,利用五福的飙戏小剧场,把自己变身成各种角色陆续加入发疯阵营。
面对相亲,你可以换脸成古装剧女主,发疯式表演精神分裂:“我现在谈了个公司捧我做艺人,上升期不能谈恋爱。”
亲兄弟也直接贴脸开大,主打原地发疯。
甚至,明星也下场加入了发疯阵营。
好好好,世界终于疯成我想要的样子了!
如果说之前的发疯,还仅仅是对激烈情绪的抒发,表现形式是尖叫扭曲阴暗爬行。
那么现在的发疯,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用颠三倒四又合乎情理的胡言乱语,找寻生活的解药。
如今的现代人,靠发疯找到同类。
发疯,不是因为别的,恰恰是因为想要快乐。也正是在一次次发疯之后,年轻人突然发现了生活的新解法:
摒弃无用的体面,脱下长衫,拥有面对真实的勇气。
比如,坦然承认“没错,我就是喜欢钱”。
儿时觉得谈钱太俗,现在只觉得“一夜暴富(无副作用)”是最美的祝愿。
这两年网上各种教你赚百万的私董会大火,正是想要赚钱的年轻人们催生了行业进程。想办法搞钱,已经成为了所有年轻人的共识。
之前觉得封建迷信要不得,现在笃信“左眼跳财,右眼跳是用眼过度、疲劳现象造成的眼睑肌痉挛”。
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又在财神庙前长跪不起,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拜神新方式。
到了网络上,这种赛博拜财神的行为更是遍地开花、层出不穷:
过去接是一个动词,这两年接是一种现象,和运气、财相关的视频下方永远都有【接】字军的身影。
只要有人中奖,无论是20块的刮刮乐,还是公司年会一等奖,评论区一水儿的“我沾沾财气”,“财神爷,你怎么背着我和别人在一起了。主打精神富裕优先。
最近,五福支付宝发布了MV,因为提到了接财两个字,评论区几天时间涌入了六十几万的【接财】大军,花式写出接财文案。
以至于官方不得不连夜上线接财表情包、接财模板,估计支付宝也没有想到接财大军居然有如此大的威力。
至于年轻人为什么会去支付宝接财,前几天看到一个论调很有道理,玩手机都要坐得挨路由器近一点,接财当然也要选一个离钱近的地方。
“发财”也成了这届年轻人的短视频减速带,如果人生可以选择BGM,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那个清脆悦耳的电子女声:支付宝到账,一亿元。
这波操作,也让支付宝成了当代年轻人的“赛博财神殿”。
除了寻求精神上的富有,现实生活里,攒钱也成了年轻人的关键词。
今年抠组走红,平替开始流行,年轻人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彻底向消费主义宣战。
在小红书上搜索“平替”,话题浏览量已经高达6.9亿。在豆瓣平台上,“平价替代小组”聚集了22万成员。他们的口号是: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
为了攒钱省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就连和社交关系不大的支付宝小荷包,都因为攒钱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
比如,角色扮演:看似平平无奇的攒钱计划,其实风起云涌。
重生之我在七侠镇开客栈”“霸总回国拿属于自己的一切”“穿越宫心计之回宫复仇”,花样特别多,路子特别野。
今天要选秀,置办行头30元,耳环10元,打点公公20元,各位小主存入账户60元……
谁说积少不能成多,只要你的毅力足够强大,支付宝里的余额总不会辜负你的选择。
攒钱不易,花钱的手也逐渐停了下来。
以前和朋友的吹牛方式,是我这个包两万块购于巴黎,现在的吹牛方式,“看我这裤子,厉害吧,只要三十块!”
大方承认:幸福生活,从惦记钱开始。
发疯文学也好,沉迷搞钱也罢。总而言之,这届年轻人不装了,摊牌了,他们正学着对所有的委屈say bye bye,也跟所有的快乐say hi hi。
事实上,这种发疯,不是自我放弃,背后恰恰是对真实自我的肯定。
发疯文学,最初就诞生于催商家发货、催客服回信息,习惯了“逆来顺受”、催发货怕商家觉得自己很小气的年轻人,第一次尝到了勇敢表达、勇敢做自己的甜头。
不再担心说了会被讨厌,表达了会被人说矫情,甩掉社交包袱,勇敢表达自己。
而主流互联网好像永远逃不开被围观、被审视、被贴标签的命运,于是,逃离主流互联网的年轻人开始跑去像豆瓣、小宇宙,甚至支付宝这样的平台,做回自己。
在朋友圈之外的角落,年轻人们在舒展自由地做自己,也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在朋友圈不好意思分享的鸡毛蒜皮,在这里都能拿上台面,哪怕打卡的内容不是学习和健身,而是“买一辆机车”,都能有志同道合的人为你加油助威,一本正经监督你完成。
我们就是在俗世生活的俗人,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喜欢从天而降的红包,喜欢包包、球鞋、电子产品,我想通过钱获得喜欢的一切,也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但合法),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
发疯的本质,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用发疯就能获得真实的幸福,搞钱的本质,是为了追求更多金钱之外的快乐。
他们逃离了“年轻人不能只看钱”的规训,因为他们自己知道,看钱没什么不好。
接纳自己的平凡,并拥抱真实的自己,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
不装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