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
新春将至,细细盘算下来,我们恢复正常生活刚好一年。疫情的阴霾还在延宕着,很多人还在阶段性受困。在生活的重压和未来的不确定之间,在“躺平”与“内卷”之间,摇摆不定,进退两难。
过去的一年,我们频繁地拷问时代,只是为了搞清楚自己该如何存在。今天,看理想邀请多位主讲人,聊一聊Ta们“与时代周旋”的经历。现实的问题避无可避,但幸好,我们可以知道从哪里汲取力量,又如何做出选择。
01.
我们处在怎样的时代?
✉️杨照,看理想劳模主讲人
和漫长的历史状态相比较,我们所处的不会是最好的时代,也不会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它不会是最坏的时代,所以我们仍然可以抱有理想,可以有斗志。同时我们所处的也必然不会是最好的时代,总是还有可以持续去努力、去改进的地方。于是在这种状况底下,也就清楚了解自己最需要的,应该是一种和大环境周旋的方法——
不放弃,但也不投降。你就可以不断地去观察,不断地去寻找任何有利的转机。在周旋的过程中,也许一方面你替自己平缓了心中的愤怒、不平、不安。另外一方面,也许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让这个大环境变得稍微好一点点。
人年轻的时候最大的好处跟缺点,都是有一份自以为是的莽撞,会真正去相信一些什么,会坚持自己所相信的,并且用自己相信的原则来摹想这个世界。
《宇宙探索编辑部》
我相信非理性跟不义不能够长久。非理性跟不义之所以势必伴随着暴力跟威吓,正因为它们内在没有支撑,终究会在爱、理性和非暴力的理想面前,显现出它们那种朝生暮死、无可长久的特性。

✉️刘海龙,看理想传播学大佬
在今天,社会学家鲍曼认为,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想象美好未来的能力。我们把今天的理想投射到过去,觉得过去比今天更美好。这是一种“时代永远在衰落下行”的思维方式,被鲍曼称为“怀旧的乌托邦”。
其实无论是中国先秦时代,还是古希腊时代,都认为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糟糕。“世界会越来越好”的看法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或者是相信进化论的思维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对未来的乌托邦想象。
对于这种时代的变化,我个人觉得只能泰然任之,去认识它,去思考,去适应。因为历史的发展本身都是有周期的,有起必然有落。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落到低潮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詹青云,看理想法律女王
《房间里的大象》这本书说,房间里的大象来自众人的沉默,而打破它最终也要靠众人的力量。大家都会感慨时代会往复,风向会变化,一些闪闪发光的人会消失、会陨落。可是群体的觉醒是一旦拥有,就没有办法忘记、没有办法倒流的东西。
这些年里,作为一个职业女性,我感受到了自己是一代人的接力棒中的一环。我们被前辈的实力鼓舞,理所当然地站在他们铺就的道路上,而我们今天走下的路也会成为下一代人新的起点。
《芭比》
作为公共讨论的参与者,我看到了许多曾经被视为禁忌的话题,比如家暴和月经。我在十几岁的年纪或许才刚刚开始想,世界是不是不必然如此。他们这一代人仿佛已经非常清晰地接受了,世界必然不该如此。
在许许多多的至暗之后,我所看到的希望是一种群体性的希望。《京华烟云》里的最后一句话说,木兰走到了人群中她该站的位置上。如果我感受到力量和希望,那是因为我觉得我站在人群之中,而我们终将以群体的力量去跟时代周旋。
02.
尚未行至穷途末路
✉️鞠白玉,《祛魅:当代艺术入门》主讲人
这是一个经营价值破碎和瓦解的时代,但是你仍然能从一个夹缝里去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你还相信意义的话。而且我们看到前几代人的个人生活和事业,要比我们更加的诡异、多变、波折。
在不确定中生活,这几乎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人无法在确定中生活。就算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至暗时刻,也从来无法在确定中生活。
《薄荷糖》
你手中在做的事情,你正在经历的情感,不管多渺小,置于个人来说,都很大,都是你扔在一片苍茫大海中的锚。在海上,你失去了坐标,失去了灯塔,失去了固定的航线时,你做什么呢?
你肯定不会任由自己自生自灭,你会不断地抛下你的锚,直到看到天空中出现了北斗星。它也可以不是坐标,你可以只是看星星。

✉️段志强,看理想最强声优
我想聊聊一个失败的异议者,顾炎武。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希望改变政治,但立身的东西还是学问。所以政治搞不好,至少还有学问,甚至换句话说,幸亏政治搞不好,因为政治只是暂时,而学问可以永久。
在后来的历史中,顾炎武被尊为清代学问的鼻祖,他的治学方法、探索精神一直影响到今天。他说的几句话后来被概括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近代历史上最响亮的民族精神。顾炎武还有一个特殊的荣誉,就是他是历史上拥有传记和年谱最多的人之一。也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想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力量,而且确实获得了力量。
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是与时代周旋的人,我只知道,就算在天崩地裂的时代,仍然有一些人在试探、在坚守、在推动,一方面自己过得不差,一方面也还想着别人。

✉️成庆,看理想修行领路人
或许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一直没有失去探索生命意义的初心。虽然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所谓的“至暗时刻”,但今天看来,那不过是精神探索的题中之义。因为正是有困惑,有痛苦,我们才会去探索,才会去寻找。这让我想起大学时读帕斯卡的《思想录》时最感动的一句话:
“我要同等地既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赞美人类的人,也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谴责人类的人,还要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自寻其乐的人;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

✉️杨芮,看理想不焦虑担当
我20多岁时,遇见了很多有毒的叙事。比如“20多岁就是最美好的时光”,“人一定要努力过上精致的自由生活”,“一定要特别的独立自主,要不然就是loser”。它们给本来就存在的困难加上了没有必要的阴影和压力,让眼前的黑更黑了。
《燃烧》
现在想想看,真的没有必要太在意一个既定的叙事史,来规定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当下看起来脱轨的事情,可能只是引导你走上了另外一个道路而已,不是让你的人生跌下了悬崖。而且就算是跌下了悬崖,也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也不代表这就是最糟糕的结果。悬崖下面也许还有其他的风景,还有其他的道路。
我们只要再去拿起笔,就还可以书写新的内容。只不过不需要去按照那个规定的叙事和期待,去过自己的人生。我们平时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已经很多了,从外部的叙事中把自己解放出来,也许可以让我们轻松一些,找到不一样的道路。
03.
普通人的解法
✉️王磬,看理想欧洲之眼
在我看来,普通人是没有办法面对那些真正的不确定性的。我们只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没有追逐时代的资本,也没有与时代较量的砝码。这样讲可能有些悲观,但我觉得,认清这一现实,也许能让我们对所处的状况多一些清醒,对于那些不得不与时代共舞、甚至是被时代裹挟的人们多一些共情。
2022年的秋天,我采访了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她写了非常多关于苏联的书,比如说《二手时间》。我问她,在这样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还可以做点什么?她是这么回答我的:
“给我动力的,是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比如我是个作家,我自己的事就是写作。那就要写,要寻找某些答案,要帮助那些今天陷于孤独的人。
《枯叶》
许多人都很迷茫,知识分子很迷茫,普通人就更迷茫了,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去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具体来说就是,坐下来,然后写作。不要向绝望投降,而是坐下来,写作。

✉️庞颖,看理想思辨力担当
我对“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非常有共鸣。个人能够改变的其实非常非常少。我只能说好好活着,锻炼身体。
我与时代相处的方法,是重新给自己的生活设定意义。我经历了一个不断被打脸,或者说不断调整预期的过程。曾经我的梦想是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后来变成通过表达去影响小范围的人。现在我追求的,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由,不被他人和社会的条条框框所限制。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变得不那么在乎别人的想法了。当别人评价我的时候,可以比较随意地怼回去,不像小时候心里怼一百遍嘴上也不敢说。这是我对抗外界限制的力所能及的部分。我不会去说这些东西,但是我这么活被看到了,也许就能够影响到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梁捷,看理想经济学担当
“及时行乐”在我看来不是什么“防御性的悲观”。我大学时有一位很敬佩的老师,他的人生建议就两句话八个字:“好好学习,及时行乐。” 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得太对了。我们不要太自我膨胀,太自以为是,以为地球离开我们就不转了。
我自己作为普通老百姓,承担不了什么“社会责任”。我要承担的是最基本的责任,是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但我也经常忍不住对一些社会问题,甚至有时候对一些宏大的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言。
我觉得这不是我的“社会责任”,是我还关心这个问题,我还爱着这个非常糟糕的人类社会,仅此而已。而且我觉得,对社会与人类的关怀和“及时行乐”之间,好像也没有必然关系。这些问题大家当然应该关心,但与此同时,大家更应该好好过好自己的生活。

✉️翟志勇,看理想普法男代表
一个人对于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不给社会作恶、不伤害别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尽到了社会责任。当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做好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自然就好了。它不需要有人抛家舍业、牺牲自己来专门为社会尽责任。
《重启人生》
至于如何平衡个人生活中的责任和享受的问题,这可以取决于你对于责任跟享受的界定。对于我个人来讲,当然首先是把该尽的责任尽了,剩下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

✉️王缉思,《冷战的故事》主讲人
大概十年前,我在毕业典礼上讲了一番话,主题叫“持平常心,做普通的好人”。我所谓的“持平常心”,就是你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既要出人头地,又要不触犯社会的根本利益,不做亏心的事情,这本来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不如把自己的目标放得低一点,做一个普通的人。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能够对周围的人做出一点贡献,当然对社会也做出了点贡献,比如捐一点钱,帮助受灾的人、受苦的人,这样就是普通的好人。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了,如果能做得更好,我祝福你们,祝你们过得越来越好。
04.
活着就是要“加油”啊
✉️沈媛,看理想音乐推广大使
我刚刚博士毕业的时候,有一次忍不住思念,偷偷跑回东京,想给博士导师水垣玲子一个惊喜。我打了电话,老师在电话那头说:“哎呀,怎么突然间就来啦。那你明天来医院吧,别担心,我只是来医院检查身体。我要给你留一些谱子,博士毕业了,也要继续练琴的。”
第二天我拿着礼物来到医院,才知道老师在一年前检查出肠癌晚期。就在我来的前两个小时,她开始发高烧,丧失语言能力,也就是进入癌症患者的弥留之际。她的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地大幅度抽搐着,手和额头都是滚烫的。
她的儿子用非常大的声音叫醒她:“妈妈,媛媛来了,你不是一直在等她吗?”老师睁开眼,使劲地想对我微笑。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微笑这么简单的事情,原来对病人这么难。我没头没脑地说着一些以前和老师上课的记忆,还有在德国读博的生活。
《随风而逝》
突然间,老师想要开口说话,我记得那是一个长方形的口型。但是她最后也没有发出任何一个声音,她的声带完全没有一点点的震动,也没有多个口型可以让我去猜她那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她盯着我,保持这个口型很长时间,然后开始疲劳,开始放弃,最后仿佛是睡了过去。
我拿着厚厚的一摞谱子回到住处,本想第二天再去看看老师,但是老师的儿子打电话说,老师在那睡着之后就再也没醒来,我是老师见到的最后一个人。他不停地说着感谢,感谢,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他说,日本人认为,每个人都在等待那个来把自己送走的人。“媛媛,谢谢你来看我母亲。”
在那之后,我仿佛中了一个魔咒,我不停地回到那一天,特别想知道她那个长方形的口型到底在说什么。直到有一天,我在和我的学生说同样的话时,才恍然大悟,那个口型有可能说的是日语的“頑張ってね”,意思是“加油”
从那天开始,我人生中曾经听过的、所有人用不同语言和我说的“加油”,这些声音像交响曲的副歌一样,在不同的声部、不同的时间反复出现。所以如果我说我信仰勤奋,并不是相信勤奋会给我带来什么回报,只是勤奋这件事,会在无意识之间治愈我。
尾声.
《特写》
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写道:
“你要发现一个民族或者一座城市最关键和最隐秘之处,却永远不能通过书本;同时,即使你整天四处游逛,也永远不能获得;而是始终只能通过这个民族或这座城市最优秀的人物。你要了解民族和乡土之间的真正关联,唯有从你和活着的人的思想友谊中获得;一切外部的观察始终是一幅不真实的粗略图像。”
从昨日的世界幸存的人,是幸运的。我们到底还是迈入了新的世界,还有人愿意做表达,还有人愿意同行。熟读了历史,会知道时代循环往复,不好也不坏。认清了现实,会发现悬崖之下,也会有路。接受了平凡,会懂得为自己加油,好好活下去。
希望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在身体里埋下一个不可战胜的春天。新春快乐!
*本文编辑整理自看理想5周年特别节目《与时代周旋的人》,完整音频内容请移步"看理想"收听,点击最下“阅读原文”。
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只选取部分主讲人寄语
更多主讲人精彩内容请至“看理想”
收听《与时代周旋的人》特辑👇
音频编辑:看理想内容中心
微信内容编辑:布里

策划:看理想新媒体部
封面图:《重启人生》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