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ana的故事

我的朋友Juliana是一个奇人。她在年近四十时,放弃了国内体制内的工作,到美国读书,考取了护士资格证。
她一边做着护士,一边写她做caregiver(保姆)时所认识的人和故事。

写作是她新发展出来的爱好,但护士的工作很辛苦,她有时只能利用工作间隙记录日常琐碎。但即便如此,也很有意思。

所以,又给她开了一个记录护士日常的系列。这是之五。
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谈梦想和职业,是不是觉得可笑?
昨天遇到一个53岁的护士,她和我谈职业选择,她的经历让我很感兴趣。谈话的起点是我问她一周上几天班,她说自己老了,一周只上2天班。她看起来很温和的一种性格,做事不紧不慢。
她告诉我:“我是年龄大的新护士,今年53岁,刚上班一年,护士这个工作让我有点累,respiratory therapist这个职业更适合我。
她说完这句,我被打动了。立马给她一个拥抱。一是她近50岁换工作不容易;二是她似乎刚刚明白自己适合干啥,只要活着不算晚吧。
“那你以前的职业是干什么?”我问。
“我在军队训练狗十几年,那是一个有意思的工作。
“哇,我第一次认识一个专业训狗的人,你肯定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可讲。
“是的,我遇到的事千奇百怪。
时间太紧,期待下次遇到她,把未完的故事补上。
护士这个职业简直是海纳百川,除了一些年轻小姑娘是第一职业外,年龄大于30岁的护士中,很多人是第二次择业,开始干护士的年龄跨度从30岁到55岁。
我遇到的护士中,第一个职业有宾馆经理、调酒师、计算机程序员、律师助理、老师、销售员、警察、心理咨询师等。但训狗的专业人员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病号里也有健谈的人,恨不得抓住一个人聊上半小时,把他祖上三代讲清楚,只可惜大家各有各的任务,没空瞎聊天。
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里,二战时期,花季少年的他,因为照明弹在他身边爆炸,造成大面积烧伤住医院几年,他不能上学,只能想办法对抗疼痛,寂寞无奈的医院生活,启发他早熟并开始观察和思考生活。成年后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通过幽默风趣的笔法加漫画的形式,写了6本《怪诞行为学》。 这些看似怪诞的行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干。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