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有过类似这样的关系吗?
伴侣常常对自己生气,虽然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但是往往都会选择道歉来息事宁人;
和妈妈相依为命,舍不得离开妈妈,但是待在一起又常常觉得窒息;
朋友极少,最好的朋友总把自己当成垃圾桶来倾诉,即便自己很疲惫了也不敢拒绝对方;
......
以上关系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对你而言重要且难以割舍,但你在其中感受到的压力和消耗已经多过了正面的情感联结。这样的关系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有研究发现,令人倍感压力的关系会有损人们的健康
一方面,压力会加速人们的认知退化。一项研究中显示,那些感受到最多压力的人(前30%),在思维灵活度等方面的衰老和退化,比最少感到压力的人(后30%)快了10年(Liao, et al., 2014)。
更糟糕的是,长期处在充满压力的关系中还会加速人们的死亡。
一项长达11年的跟踪研究发现(Lund, et al., 2014),关系越是亲近,关系中压力对于人的影响越大——那些与伴侣或孩子的关系糟糕的人比一般人过早死亡的概率高出50%-100%(过早死亡,指的是早于所处人群的预期生存寿命)。

8个信号,
说明你可能处在压力关系中

1. 在这段关系中,你总是主动或率先道歉,而对方总是永远正确;或者总是需要你妥协、改变,而ta的行为总是出于“为你好”、帮忙指出你的问题;
2. 你或ta都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怎么都快乐不起来,甚至连听到彼此的声音,都会倍感烦躁或压力山大;
3. 你发现自己无法在这段关系里忘我的付出或是安全地索取,或者觉得自己被动地陷入一种斤斤计较之中,或是觉得被迫背负了一种巨大的亏欠感;
4. 不难发现,沟通在这段关系中时时刻刻都是“高难度”的。甚至可以说,每次和对方的对话,都会让你心烦意乱或提心吊胆;
5. 你觉得自己常常陷入对关系莫名的担心和恐慌之中。而对于和其他人的关系,却并不会有这样的不安全感;
6. 每当想起自己需要和对方长时间地待在一个仅有你们两人的空间里,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7. 你觉得自己无法从对方这里获得支持。即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首先求助其他人,尽管你们的关系可能更近或理论上应该更熟悉、亲密;
8. 你需要通过沉溺于某些行为或活动来感到片刻放松,比如饮酒、暴饮暴食等。
如果你发现,在你们的关系中出现了诸多以上“信号”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你正处在一段压力关系之中。尽管这种关系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却让人们长期浸润在压力、矛盾及痛苦之中。
可以说,这就是一种不断蚕食健康和生命的危险关系。

这三点,
促成了压力关系

这样的危险关系之所以会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双方在有意无意的相处中,营造出的一种关系动态(dynamics)。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双方本身具有某些性格特点,导致相处必然会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关系中的一方强势地主导着关系,长期如此形成了难以化解的压力。
总的来说,以下这3个关键要素促成了压力关系:
1. 给予与索取的不平衡
有时候,这种给予与索取的不平衡在关系的一开始便存在——可能是付出者与索取者的一种相互吸引,关系中双方相互塑造,病态共生,从而促成了关系中给予与索取不平衡的稳态。
然而,这种关系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可厚非。
往往是,给予方在长期的付出且不求回报中感到精疲力竭,同时也因为自己的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而陷入痛苦,甚至在内心斤斤计较着等待“结算”的那一天。
不仅如此,ta们还会陷入莫名的恐慌——一旦自己停止付出,对方极有可能会抛弃自己。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彼此的关系的维系与发展,究竟是基于感情,还是自己不断的付出。
而索取方(获得方)也并不总是乐在其中的。Ta们很有可能因为对方不断地过度付出,而无法得到自我成长,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被过度的给予也可能成为他们长久的心理负担和内疚感的主要来源。被迫背负着的亏欠感,其实也是这些索取方在为给予方所做的一种“付出”。
2. 充斥着未被妥善处理的冲突
关系中的冲突,可能会伤害关系,也可能给关系带来新的契机,让双方有机会直抒胸臆。冲突究竟是解决问题还是制造问题,还与1)引发冲突的问题,以及2)冲突是否被妥善处理有关。
比起一些关于社会问题或个人计划的冲突和争吵,两个人之间关于“关系中的权力地位”以及“亲密感”的分歧与矛盾,会更加伤害彼此的关系(Kurdek, 1994)
而在解决冲突时,人们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冲突能否被妥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人们在关系中所感受到的压力与困扰(Russell-Chapin, et al., 2001)

冲突发生时,人们通常会采用三种沟通策略:
  • 利他的/抚育的,常常表现得温暖而友好,回应也很及时,积极解决或协调当前的问题
  • 坚定的/直接的,表现出有很强的说服力,希望即刻结束对话,投入解决问题的行动中
  • 以及分析的/自主的,客观、实用和谨慎,着重于分析利弊,为行动考虑得周全
在冲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交替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时而友善地为对方考虑,时而客观地分析利弊。但研究者们发现,如果双方都一味地表现得“坚定而直接”,便会让关系充满更多的压力和矛盾。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总是坚定而直接的表达,往往会让对方感到不被倾听,只顾说服、不近人情。
3. 缺乏基本的情感支持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情感回应。也正是因为情感基础的存在,才得以让关系在经历冲突、困难或是需要付出、牺牲时,人们更愿意不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如果一方在关系中的情感需求,始终无法及时得到回应,ta就会感到压力。
如何应对压力关系?
正如开头所说,带给我们压力的关系并不是那些陌生的、有距离的关系,反而是亲近的、难以很快切割的关系。
处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需要学会一些方法来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对我们的伤害。
1.当冲突发生时:
  • 提醒对方当下的争论是为了解决冲突,而非指责谁的错。彼此可以约法三章,比如:吵归吵但不要波及对方的品格;无论是提出指正或是建议时,应当针对行为,而不是人本身等等。避免谈话陷入无效又伤感情的争吵中。
  • 传递你真正想说的信息,而不是表达攻击。
    比如,用“我”而不是“你”来表达:“我觉得很累,不想洗碗了。”而不是攻击性地表达,“你真懒。”
    同样,当你感受到了对方的攻击时,也要指出来提醒对方多说自己的感受,而不要用指责式的话语。
  • 避免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通过“翻旧账”来让自己显得有理有据。
    张口闭口“你总是这样”,“你永远都不…”,只会让沟通的过程变得更困难。
  • 当你意识到你自己在将事情变得更糟时,停止争吵。
    保持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你可以是阻止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的那个人,并可以导致一个更积极的结局。
2.平日里,试着学会表达愤怒:
Robertson教授指出,在面对压力时,人们要学会适当地展现和表达愤怒。只有这样,才会更有冲劲去面对问题,克服困境来消除愤怒。然而生活中许多人会选择压抑愤怒,是因为ta们觉得愤怒是“坏”的。
事实上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情绪都有它的用途。比如愤怒的用途是,激发人们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并且让引起你愤怒的人意识到得尊重你的需求。
哪怕是在亲近的关系里,适当地表达愤怒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在这段关系中,重新建立起被突破的边界,并捍卫住它。
3.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尝试提升自己的力量:
从小事做起,尝试自我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比如当你试图拒绝对方的要求时,你可以从“我”的角度来陈述(I statement),“我没有时间做…”,“我不想做…”。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尊重对方、不愿为你们的关系做出妥协而是意味着你能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去尊重对方。通过这样的方式,你也能逐渐减少单方面的付出。
如果尝试了很久,关系的状态也没有起色,你还是只能感受到压力和折磨,那么我们就需要适当远离了。关系和联结很重要,但那一定不能以你个人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今日互动
你有经历过压力关系吗?

你觉得最好的应对办法是什么?

Reference:
Cacioppo, J. T., & Patrick, W. (2008).Loneliness: 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social connection. New York, NY: W.W.Norton & Company.
Brown, A.D. (2017). Toxic relationships.Psychology Today.
Deitz, B. (2016). 9 Signs your relationshipis making your anxiety worse. Bustle.
Fromm-Reichmann, F. (1969). Loneliness.W.A. White Psychiatric Foundation.Kurdek, L. A. (1994). Conflict resolutionstyles in gay, lesbian, heterosexual nonparent, and heterosexual parentcoupl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6, 705-722.
Liao, J., et al. (2014). Negative aspectsof close relationships as risk factors for cognitive aging. American Journal ofEpidemiology, 180(11), 1118-1125.
Lund, R., et al., (2014). Stressful socialrelations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pidemiology CommunityHealth, 1-8.
Perel, E. (2017). Fight smarter: Avoid themost common argument patterns.
Philips, A. (2014). Good relationships keepyou heathier for longer. The Conversation.
Russell-Chapin, L.A., Chapin, T.J., &Sattler, L.G. (2001). The relationship of conflict resolution styles and certainmarital satisfaction factors to marital distress. The Family Journal:Counseling and Therapy for Couples and Families, 9(3), 259-264.
Sung, S. et al. (2016). Secure infant-motherattachment buffers the effect of early-life stress on age of menarche. PsychologicalScience, 27(5), 667-674.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点点 在看,警惕压力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