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温静导读2月7日(腊月二十八)晚7:35,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广播电视台主办,沿黄九省(区)卫视共同承办的《“更上一层楼”——2024黄河民歌春晚》在山西卫视首播,浓厚的黄河文化氛围感,辅之以“量大管饱”的民歌演出,以人民为本,以时代为题,以文化自信为根,以技术革新破圈,整体展现出“新主流”黄河文化IP的综合影响力和持久创新力。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林夕
相对于“国宴”的总台春晚,颇具本土特色的省级卫视春晚更像是一场“家宴”,在晚会创作上以巧妙地融合地区发展、地域特色以及区域文化,从而呈现出“烹小鲜”式的独特味道和多样年俗。
而一年一度的《黄河民歌春晚》凭借自身差异化策略,深耕民歌垂类、实景展现沿黄九省(区)生态与风俗、打造黄河文化IP,每年都为全国观众带来一场最有年味、最具中国式浪漫的春晚。
2月7日(腊月二十八)晚7:35,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广播电视台主办,沿黄九省(区)卫视共同承办的《“更上一层楼”——2024黄河民歌春晚》在山西卫视首播,浓厚的黄河文化氛围感,辅之以“量大管饱”的民歌演出,以人民为本,以时代为题,以文化自信为根,以技术革新破圈,整体展现出“新主流”黄河文化IP的综合影响力和持久创新力。
1
沿黄九省(区)合力共创
2024黄河民歌春晚,带观众奔赴一场精彩的“黄河文化”大集
春晚本质上是一场联欢,“联”是团聚,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建构起人民性、整体性的共享时空,这是各大春晚永恒的主题。
山西广电一直坚守“守正与创新”的创作大方向,并在此指引下,传承传统文化,深挖地域文化。从2020年的《大河奔流新时代——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到2023年的《“大河欢歌幸福年”——2023黄河民歌春晚》,再到 《“更上一层楼”——2024黄河民歌春晚》,无不展示出山西广电协同九省(区)办黄河春晚的决心担当。
2024年黄河民歌春晚,通过滚滚黄河“闹新春”、黄河花开“庆团圆”、泱泱大河“看大戏”、黄河儿女“唱幸福”、大河上下“好风光”五个篇章,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沿黄九省(区)最传统、最热闹、最丰富的多彩年俗。
作为农历中国龙年,晚会将选址定在华夏文明肇始地——山西运城,以“天下黄河第一楼”鹳雀楼为主会场,其九层楼台的设计理念与沿黄九省(区)一衣带水的兄弟情深进行巧妙融合,再现“天下黄河一家亲”的幸福图景。此外,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中探源黄河文化,以多姿多彩的民歌演绎和民俗表演,打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双向奔赴,在多棱镜般的古今情景穿越中,打卡“黄河文化大集”,感受广袤黄河文化时空的龙腾盛世,传承“开拓进取,坚韧勇毅、包容团结、格局辽阔”的黄河精神,讲好新时代山西故事、黄河故事、中国故事。
纵观《“更上一层楼”——2024黄河民歌春晚》,以科技、艺术和文化的创新融合,整体呈现出黄河文化的历史变迁,通过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激活时代主流价值观念,贴近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记忆,建构出具有文明生态、文化价值、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集体审美范式,更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远方与乡愁的情感纽带与文化大餐。
更重要的是,2024黄河民歌春晚将实现三大纬度上的鲜活创新与具象落地:
在创新原则指引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鹳雀楼下九省(区)人民联袂奉献一场千年黄河文化与新时代“诗与远方”双向奔赴,同时也是一次兼具艺术性、创新性、群众性的全民文艺盛典。该晚会基于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在欢快喜悦的叙事节奏中串联起整台晚会,完成新时代黄河精神和盛世中国的文化赋能。特别是,以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鹳雀楼为主会场,将黄河流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进行激情碰撞,实现黄河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并打造“民歌+”系列黄河文化IP,讲好黄河故事,展示沿黄九省(区)新形象,同时为文旅融合赋能,实现长线良性发展。
诸如晚会作品《花开富贵舞中国》,其中涵盖了青海《花儿与少年》,四川《康定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甘肃《裕固欢歌》,宁夏《妹妹的山丹花儿开》,内蒙古《春天来了》,陕西《把咱的秧歌扭起来》,山西《人说山西好风光》,河南《家在黄河边》,山东《谁不说俺家乡好》,不仅巧妙串联起沿黄九省(区)的民歌文化代表,更是画龙点睛、呼应晚会大主题。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人民大联欢。晚会充分调动沿黄九省(区)群众艺术力量,共有62个演出单位和团体的2000多位演员参与,以浓浓的中国味、暖暖的中国情、美好的中国梦为目标,让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成为春晚主角,勾勒出一幅幅幸福满满、热气腾腾的美好画卷。此外,以小故事体现大情怀、小人物反映大命运、小切口突出大主题。诸如开场节目《龙腾黄河中国年》,是一场由10多个演出团体、1000多人参与的超级表演秀。而《挺好个人呐》则将镜头聚焦到各行各业平凡岗位上的普通群众,时代新人、行业标兵更是倾情参演,一幅幅充满生命张力的人物群像,将黄河儿女激情蓬勃的奋斗姿态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场景展现上,最大程度展现“黄河”特色化和联动力。据悉,晚会将打造“1+N”多场景多空间的融合呈现方式,特别是选取黄河流域标志性场景,从青海互助县的《安昭索罗罗》到山东沂源县的《沂蒙山小调》,从甘肃白银的《刮地风》到陕西延安的《信天游》等,晚会将九省(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地标、最具年味与民族特色的地方民俗和经久传唱的黄河民歌,以“黄河文化大集”的形式搬上春晚荧屏,创造出一道独属于黄河的迎春仪式,开创出一场真正富有文化生命力的联欢接龙,从而营造出一种“放眼看世界,更上一层楼”的壮阔意境和精神力量。
同时,整台晚会将借助舞台特效与虚拟技术的硬核加持,为观众打造一场东方极致美学的视听盛宴。特别是融合了实景、舞台、虚拟三位一体的多场景表达,不仅消弭传统舞台的空间界限,还让整台晚会在视觉空间上,变得自由且灵活,更是加强了观众对于黄河春晚视觉创新之美的记忆点。
在原创作品输出上,依据深入基层,汲取营养,拓展思路的创作思路,高效输出一系列优质且颇具域特色的表演内容。诸如开场作品《龙腾黄河中国年》,不仅为晚会奠定了热闹团圆的现场氛围,同时还巧妙融入了打铁花、秧歌、剪纸、糖画、面塑、布偶、威风锣鼓等黄河民俗表演。
一曲《千年之寻》,青年歌手刘宇和山西文旅虚拟星推官青鸟,二人共同陪伴观众跨越时空,领略中华文物的博大精深和璀璨光芒,且巧妙嵌入大量珍贵文物知识,舞蹈纹彩陶盆、齐家文化石罄、太阳神鸟金箔、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贺兰山岩画、红山文化玉龙、龙山时代玉刀、大型人面石雕、龙盘、贾湖骨笛、蛋壳黑陶杯等,可谓是一部行走着的文物百科全书。
2
地域优势与优质作品,
《黄河民歌春晚》持续打造“黄河”文化IP
众所周知,省级卫视春晚经过多年孵化,品牌认知度逐渐提升,甚至成为具有“时段”属性的晚会品类。近些年,沿黄九省(区)卫视共同推出的《黄河民歌春晚》,凭借自身地域优势和优质内容,成为大众心中一份特色化春晚的独家记忆。
通过一系列创新打法和优质作品,《2024黄河民歌春晚》将为观众构建起一场立体化、联动式、穿越感、青春力的黄河游园会,努力让这台春晚成为国人心中,甚至是世界观众眼里黄河文化的代名词。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纬度上的创新与落地:
在文创落地上,山西卫视民歌春晚推出原创IP形象“黄河娃”,并顺势推出“黄河娃”系列文创手办,不仅将其巧妙融入到晚会节目之中,还设计成徽章形式,为黄河晚会品牌赋能。同时,从将文化影响力延展为商业变现的纬度来看,可谓是实现了一次有益探索和有效尝试。
在文化传承上,让古老艺术和现代技术激情碰撞,使其得到重塑和新生,持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闹春巷》中,“出生”在B站的二次元虚拟人——泠鸢,以俏皮动听的歌声、蹁跹灵动的舞蹈,让传统文化找到了最年轻化的语态,开启了民歌文化的元宇宙。
在融合传播上,整合传统媒体资源、借力新媒体构建矩阵化传播阵势,充分利用“黄河流域广播电视台跨区域制播合作体”,调动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制作资源和传播渠道,多维度、全方位、多视觉、多层面解读民歌春晚和黄河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晚会官宣之初便迅速得到关注,其中#黄河民歌春晚阵容##黄河民歌春晚全员花式登楼#等登上微博热搜、文娱热搜、视频热榜、抖音热榜,全网阅读量超1.4亿,讨论量超150万,单话题词最高阅读4900万+。
3
彰显文化自信与主流价值表达,
传递和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运城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而这无疑为2024黄河春晚指明了创新方向,作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的母体和发端,黄河文化既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将黄河文化融入现代文明,进一步激发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春伊始的春晚精神大餐上,2024黄河民歌春晚凸显黄河流域高品质发展和文化使命,以创新化优质作品,新意化编排串联,展示出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彰显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从2023年“大河欢歌幸福年”到2024年“更上一层楼”,一路走来的沿黄九省(区)春晚,在文艺晚会创作之路上,持续讲好黄河故事,同时从黄河叙事上升到中国梦叙事。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年一度的黄河春晚,以小见大,鼓励全国人民担当尽责、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