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近 200 家 A 股公司鼓励员工抄底
美国消费超预期,但卡债也创新高
中国游客境外游消费比疫情前少了一半
阿尔特曼认为应该让 AI 技术走在监管前面
去年近 200 家 A 股公司鼓励员工抄底
中国证监会 2014 年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指导意见,目的之一是让员工和企业利益互绑。自那时起累计实施过 1974 次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晚点财经》的不完全统计,有 214 次是在去年完成实施的。其中,又有 191 个可以通过 Wind 查到平均成交价,每次成交规模从几百万元到十几亿元不等。这些操作截至今年 1 月 18 日收盘的收益率中位数是 36%。
买入至今亏钱的操作的有 58 次,占三成。亿联网络(-57%,实施 5100 万元)和海优新材(-65%,实施 1050 万元)股价已经较其买入均价跌去 50% 以上。
而在盈利操作里,又有超过一半盈利幅度超过 50%。四家公司的涨幅超过 200%,从高到低依次是神州泰岳(365%)、海信家电(267%)恺英网络(240%)和大洋电机(215%)。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时间十分影响最后的收益率。比如在 A 股近年表现相对不错的 2021 年期间实施的,亏损比例就高了,89 家公司占了 47%。
这些钱有的来自员工薪资,有的来自持股计划本身的奖励金。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对象、股票兑现条件等方面较股权激励而言灵活的多,但通常而言实施价格也会比股权激励 “差” 得多。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每期员工持股计划购入股票后至少锁定 12 个月。以定增形式实施的,至少锁定 36 个月。我们统计收益率的时候没有纳入分红或者派息的影响,也假设所有的持股计划一股没卖,持有至今。(龚方毅)
美国消费超预期,但卡债也创新高
据美国商务部 17 日数据,美国去年 12 月零售额环比增长 0.6%,超过市场预期的 0.4%,是 11 月增幅的两倍。

其中核心零售额(不计汽车、汽油、食品等)增速达到 0.8%,线上、服装销售均增长 1.5%。唯一的服务类餐厅及酒吧销售额环比没有变化,但同比增长 11.1%。由于数据相当乐观,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会放缓降息,不急于刺激经济。
零售额主要反映商品购买,占消费比重约四成,而消费支出约占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二。2023 年美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 3.2%。
去年 4 月开始,美国零售额基本均环比增加,只有 10 月小幅降 0.1%。在这期间,机构大多预测消费会回落,例如德意志银行去年 7 月预测美国零售额会在四季度下降,如今也已落空。
市场的担忧一部分源于美国消费者在疫情间的超额储蓄早在 2022 年底已经见底。而美国从 2021 年初开始进入高通胀,时薪涨幅直到去年 7 月才逐渐赶上物价水平。
去年一季度,许多消费品牌观察到销量下滑,就连可口可乐也说不打算继续涨价,以免赶走顾客。美国政府则认为还不够,要求企业降价,“是时候停止哄抬物价了”“让美国消费者休息一下吧”。
溢价较高的时尚业先一步降价,例如刚发布季报的 Hugo Boss 利润不及预期,被认为是迫于行业趋势跟进降价。而成本更刚性的食品公司暂时没有降价,理由之一是通胀只是放缓,但成本没有显著下降。
消费者仍有办法继续消费,例如精打细算和借贷。去年中调查显示,超九成美国人计划节省支出,过半选择自有品牌食品,或直接不买。沃尔玛说人们对自有品牌、低价日用品需求增加。去年三季度,折扣零售商 Burlington Stores 收入逆势增长 12%。
据美联储,美国 11 月消费信贷环比增加 237 亿美元,远超预期的 90 亿美元,其中信用卡等循环信贷(不包括车贷、房贷等)总量超 1.3 万亿美元,算下来每个美国人负债近 4000 美元。而目前美国信用卡平均年率超 20%。另据美国商务部,去年 9 月美国人约有 3.4% 收入转为储蓄,大概是 2019 年同期的一半。
去年 11 月,信用评分公司 VantageScore 表示美国消费者 “相当健康”,尽管信用卡债务已突破万亿美元新高,但通胀放缓、就业良好,三季度全国平均信用分保持在 701 高分(低于 660 分属于次贷)。
不过 VantageScore 本月新报告基调有变化,数据显示,去年 11 月所有贷款类别拖欠率均同比上升,尽管平均信用分仍在高位,但许多信用级别较低的消费者感到负担加重。期间信用卡欠款同比增速超过通胀,也超过工资增速。
悲观的说法称之为 “末日消费”,即不顾财务状况地支出。积极的说法是 “只要就业保持强劲,美国人消费就会继续超预期,似乎感觉自己所向无敌”。分析师预测,“随着人们审视财务及偿还债务,2024 年消费者支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林广英)
中国游客境外游消费比疫情前少了一半
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数据,2023 年中国出境游客在机票、酒店和购物等方面花了 1190 亿美元,只有疫情前 2019 年水平的一半不到、绝对值少了 1290 亿美元。
中国也让出了最大海外旅游消费国的 “头衔”。其它主要消费国里,美国、英国和德国都已经几乎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法国还略有增长。
巴黎的奢侈品店、孟买的寺庙都受影响。媒体援引航空研究机构 Cirium 数据显示,中国的国际航班量较疫情前缩减了四成以上。只有中东和非洲的航班运力迅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更多消费留在了境内。据奥维咨询数据,2019 年,中国消费者在海外购买的奢侈品还明显多于境内,而到了 2023 年,中国人在境内的奢侈品消费已经翻倍增长至约 4000 亿美元、是同期海外消费的 4 倍多。
机构们预计,中国游客最终会重新出国旅游和消费,只是还需要等些时日。国际航班运力最终会逐渐恢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也明显放宽了签证政策,并得到部分国家 “互相免签” 的回应。
WTTC 预测,到 2025 年,中国的出境旅游支出将比 2019 年水平增长 21%,增幅高于目前领先的美国、德国、英国及法国。而到了 2033 年,该数字将比 2019 年水平增长一倍以上。(邱豪)
阿尔特曼认为应该让 AI 技术走在监管前面
达沃斯论坛期间,OpenAI 的 CEO 山姆·阿尔特曼和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出席了《经济学人》组织的讨论会,议题涉及通用人工智能(AGI)、两家公司的合作以及对监管的看法。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欧盟和英国反垄断部门正在调查 OpenAI 和微软,纳德拉表示,“我们是两家独立的公司,拥有两个不同的董事会、两种治理结构……垂直整合模式有利于大公司,但是并不鼓励竞争。微软将继续投资 OpenAI,与 OpenAI 合作,合作是与资本雄厚的垂直整合公司竞争最好的方式。”
当被问到对于 AI 安全的担心和监管时,阿尔特曼认为应该让 AI 技术走在监管前面。
“通常认为飞机是安全的交通工具,但这并不代表着以后飞机就再也不会发生事故了,这就是我认为应该尽快将 AI 技术推广到全世界的原因,只有这样监管者才会开始思考制定 AI 标准。” 阿尔特曼说,“等到我们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时候,就会有全面而且深思熟虑的 AI 相关规定和国际标准。”
这种担心可能来自于去年密集出台的 AI 相关监管规定或者提案。去年 11 月,中、英、美在内的 28 国政府官员,以及欧盟代表,在英国签署了份有关人工智能的国际技术宣言 ——《布莱切利宣言》,法案同意前沿人工智能存在不可控风险的说法,希望各国之间保证信息透明、通力合作。
去年 7 月中国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相关服务提供者在内容审核和保护用户隐私等方面的重要义务。10 月底美国发布针对人工智能的行政指令,确保其安全可靠;12 月欧盟就《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初步协定,要求成立专门审查机构、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划出红线,包括禁止使用远程生物识别技术等。(实习生刘权)
北京、上海两城预计春运进出客流总量超 9000 万人次。
国家发改委预测今年春运规模将显著超过疫情前水平。其中,北京预计铁路、民航、省际客运进出京总量 4988 万人次,同比上升 55%,较 2019 年同期上升 12%。上海预计到发客流总量 4237 万人次,较 2019 年同期少 5.5%。广东预计今年春运旅客发送量约 1.27 亿人次。
12 月网约车上报订单数为近三年新高。
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系统 12 月收到订单 8.94 亿单,日均约 2884 万单,环比增加 8.3%,较 2021 年同期增加超三成,至少是近三年新高。数据显示,聚合打车平台(高德、美团、百度等,不包括滴滴)12 月完成订单环比上升 14.1%,份额升至 28.9%。
北京住宅用地供应规模连续三年持平。
北京 2024 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 1060 公顷,连续三年持平,较 2017 年少约两成。其中新设了 “保障性住宅用地” 类目,提到 “坚持以需定建,稳慎有序推进的原则,安排保障性住宅用地 460 公顷”。随着地产调整,保障性住房成为政策重点之一。近期广深等高线城市都计划建设大量配售型保障房,以供给中低收入群体及引进人才。
招行 2023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存款比贷款增加得多。
招商银行发布 2023 年业绩快报,去年营收同比减少 1.64%,归母净利润 1466.02 亿元,同比增长 6.22%。另外去年存款同比增加近 6200 亿元,比贷款和垫款总额增加值多近 1700 亿元。
长白山景区运营主体扭亏为盈。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3 年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超过 1.36 亿元。全年长白山主景区接待游客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9.4%。长白山公司主营业务是旅游客运和酒店业务,伴随旅游复苏,2023 年二季度起开始由亏转盈;受哈尔滨旅游出圈和冰雪游概念等影响,最近一个月股价已上涨约 150%。
台积电推迟亚利桑那州第二工厂建设计划。
据媒体报道,台积电宣布推迟亚利桑那州第二工厂运营时间,预计 2027 年 - 2028 年才能开始生产。这是亚利桑那工厂第二次被推迟,去年 7 月台积电宣布第一工厂的完工时间推迟到 2025 年。推迟原因是缺乏熟练劳动力、成本过高以及美国政府的补贴没有及时到位。
比亚迪泰国经销商计划 2025 年底前开 300 家店。
据媒体报道,比亚迪泰国唯一的经销商 Rever Automotive 表示公司今年要新开 100 家门店,明年再开 100 家,也就是说 2025 年底之前要把目前 100 家门店翻两倍到 300 家。目前比亚迪是泰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司,占据四成市场份额。预计比亚迪投资了 179 亿泰铢(约 35.84 亿元人民币)的泰国工厂在今年开始完工。
珠宝拉动卡地亚母公司四季度销售额的增长。
历峰集团去年四季度销售额 56 亿欧元,同比增长 8%,尽管增速远不及疫情时期,但已经好于预期。超预期主要来自珠宝品类(卡地亚、梵克雅宝等)增长 12%,制表部门增长 3%,Chloé 等其他业务下降 1%。分地区看,中国市场在低基数上增长 25%,美洲则摆脱此前颓势、增长 8%,被视为积极信号。
Meta 预计斥资近百亿美元买英伟达显卡。
扎克伯格 18 日透露,Meta 的人工智能宏图需要构建 “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到今年底预计将包括 35 万张英伟达的 H100 显卡。据分析师推算,按较低市场价计,Meta 需要为此支付近 90 亿美元 —— 相当于其全年支出的约十分之一。扎克伯格还说,如果加上其他显卡,该设施算力相当于近 60 万张 H100。
Google 今年将继续裁员,同时扩大对人工智能投入。
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近日告诉员工,2024 年公司将继续裁员,同时加大 Gemini 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Google 2023 年 1 月曾裁员 6%,皮查伊表示今年不会裁这么多。Google 上周已在硬件、广告销售、Google 助理等部门裁员超过 1000 人,其中也包括副总裁等管理层员工;同属 Google 的 Youtube 近期也裁员 100 人。
三星表示 Galaxy AI 功能在 2025 年底之前都会免费。
手机厂商经常使用附赠的服务来推广新功能或者促进产品销量,美国时间 1 月 17 日,三星发布 S24 系列手机,主要的亮点就是它配备了 Galaxy AI,拥有包括画圈搜索、同声传译(Live Translate)、笔记助手(Note Assist)、语气助手(tone tweak)等 AI 功能。三星在官网的脚注中表示这些功能在 2025 年底之前都会保持免费。
2019 年发布的三星 S10 手机和 Galaxy Fold 可以免费获得半年的 Spotify 和四个月的 YouTube Premium 会员。2019 年 Apple TV+ 服务上线后,购买苹果设备赠送一年 Apple TV+、三个月的 Arcade;2020 年 Apple Fitness+ 订阅上线以后,购买 Apple Watch 就能赠送三个月的免费试用。
传统汽车供应商博世对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 1200 人。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 1 月 18 日表示,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内在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 1200 人,原因是高通胀和疲软的宏观经济加速了汽车减产、降价,自动驾驶业务 “面临着比预期更大的挑战”。同一天,法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法雷奥宣布合并动力总成和热系统部门,并在全球裁员 1150 人,目的是提高公司转型电动化的效率。去年 12 月,博世曾宣布在变速箱工厂裁员 1500 人。
Zara 老板去年 11 亿欧元抄底地产。
Zara 创始人 Amancio Ortega 的个人投资基金 Pontegadea 去年宣布了 10 项地产收购,总价值 11 亿欧元,涵盖物流、办公楼、住宅等,集中在西欧和北美。Pontegadea 拥有 Zara 母公司 Inditex 约 59% 股份,每年分红可超 20 亿欧元,且没有债务,因此不受高利率影响。Pontegadea 说近期看到欧洲资产价格调整,加上信贷收集,对无债务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机会。
美国或加大对外国人购买农田的审查力度。
据美国农业部,2021 年外国投资了 4000 万英亩的美国农场、牧场、森林,较 2016 年增加四成。但随后被认为数据不可靠,包括与中国相关部分土地被计算了两次,数据主要靠买家申报等等。出于粮食供应链等考虑,美议员正呼吁打击外国购买农田。美国问责局已提出 6 项建议,包括农业部及时与外国投资委员会分享数据,后者主要负责审查外国交易。
日本 2023 年核心通胀创 41 年来新高。
日本全年去除生鲜食品的核心 CPI 同比上升 3.1%,是 41 年来的最高值,主要原因是非生鲜食品成本上涨和日元贬值导致进口价格上涨。另外,日本 2023 年 12 月核心 CPI 同比上涨 2.3%,相比 11 月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政府补贴了电费等能源费用,冲抵了非生鲜食品价格以及酒店价格的上涨。
龚方毅 @Barynx  /  栏目主编
邱豪 @porison  /  作者
林广英 @Lingying0311  /  作者
刘权 @sjrmy-yyjqh  /  实习生
张帆 @setsail213  /  实习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