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白色巨塔》后,对编剧井上由美子+导演西谷弘的黄金组合意犹未尽,于是又刷了一遍他俩合作拍的《昼颜》。
第一次看《昼颜》的时候,完全沉迷于斋藤工的肉体,当偶像剧看的,没太咂摸出味来。二刷的时候,才发现利佳子这个人物太好了,台词写得犀利出彩,对婚姻的反叛也更有张力,后劲比纯爱组大多了。
《昼颜》能成为现象级的经典作品,绝不是因为“出轨”的噱头,而是因为深度探讨了一个问题:女性在家庭中的工具化
上映十年之后,新一代迈入婚姻的女性依然在弹幕中一行行地刷:“我不想当冰箱”,“我不想当冰箱”,“我不想当冰箱”。
这些无声的弹幕,如此起彼伏的洪流,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故事?
冰箱梗,很多人一看就懂,来自绝望主妇利佳子的著名台词。
人类的终极痛苦,来源于社会对人的异化。

在社会上、职场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人变成了工具,人成为了非自我目的的奴仆,这是没办法的事,出卖自己的价值才能存活下去。
但是在最亲密的关系之中,在所谓的“家庭港湾”之中,如果你继续被当成一个工具呢?那就太可怕了。
工具是没有喜怒哀乐的,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提供价值。生儿育女,赚钱还贷,做饭洗衣……讽刺的是,你越有用,也就越被困于“有用”

我第一次产生“人被工具化”的恐惧,是在生完孩子之后。
那时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激素问题产后抑郁了,就是觉得日夜颠倒,生无可恋,天天想哭。

但就连哭,也是不被长辈允许的,我被指责:“别的妈妈生完孩子都喜笑颜开,怎么就你整天哭哭啼啼的”。
我不能伤心,不许哭泣,因为会“影响奶量”。
对,我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按时按量产奶。
我还要随时接受产品质检,为什么别人的奶又黄又厚,你的奶又白又稀?你的奶是不是没营养,孩子怎么一会就饿了?
那时我才26岁(相当于现在98年的),怂得一逼,社会经验和心理年龄都很弱鸡,真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我一边攻击自我,一边感觉内心在坍塌,没有人能看见我,没有人在意我的情绪,我不再是人,而是一个定时喂奶的机器。
这段时光,是我最糟糕的人生体验之一。
回到利佳子,她为什么锦衣玉食,住着豪华的别墅,内心却充满绝望愤怒,同样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被工具化了。

在和丈夫吵架时,她说着自己内心的种种痛苦,但丈夫只是轻描淡写地说:

利佳子其实一直都很顾家,也不舍得孩子,听完丈夫这话,才彻底绝望了,决定离开这个家。
丈夫不是不知道她内心的痛苦,他就是故意看不见,他需要的只是妻子为自己和后代提供的功能性。
一个不被看见的工具人,和一个冰箱,一张桌子有什么区别?
所以,为什么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利佳子,会独独对那个落魄画家动了真心,是因为他是第一个看见她真面目的男人。
他面对明明衣妆精致的利佳子,敏锐地捕捉到她内心的破碎,他拒绝继续描摹这种虚假的精致,只在画布上那张美丽的脸上,涂下了小丑一样的眉目和重重的一行泪,甩给她,走了。
利佳子对着画沉默了很久很久,说,你真是个超一流的画家,和我本人一模一样。

利佳子最酷的几场戏,都是对自我工具化的反击。
她离家出走后,知道小女儿生病,回来昼夜不眠地照顾她。
大女儿明明很想妈妈回来,但脱口而出的话却是:如果你愿意做保姆,我可以让你留下来。

利佳子沉默了一下,扬起头说:抱歉。
然后放下钥匙转身离开了。
你知道吗?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简直是击节叹赏,利佳子太酷了。
这种把女性工具化的言论,无论出自丈夫,还是女儿,都不可原谅。
利佳子没有被身份绑架,没有向母性投降,这一刻,她迈出的不是家门,而是那个精美又窒息的壳。她不想给你们做饭了,她也不再是任何人的保姆,她决定做她自己。
画家问她丈夫,利佳子在你眼中是什么?

丈夫很奇怪,她是我老婆啊。

但画家说,你说得不对,你想要的只是一个叫做妻子的人偶。
画家听过利佳子在电话亭里悲恸的哭声,他看过利佳子在海滩上快乐的笑容,他明白这个女人不是生育工具和家庭稳定的砝码,她是个有感情需求的活人。就这么朴实的一个道理,偏偏和她生活在一起的至亲之人,都不明白,或者说装不明白。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孤独的事吗?

康德说,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人,不能成为工具,至少在家庭中不能。
上篇文章留言区有位男士,自称是学社会学的,他认为“女人对社会真正的贡献是养育了后代,什么事业都是浮云。”
这就是把人当作工具的典型,在他的认知中,女性最牛逼的功能是拥有子宫,最大的用途,就是生孩子养孩子,女人是一种“社会资源”。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不可能有人格上的平等,也不可能有爱和尊重,他物化别人,也物化自己。
不单单是女性讨厌自己变成工具,我跟一些男性朋友聊过,他们内心也有类似的恐惧,因为自己目前还能挣钱,所以才在家里有一席之地。如果自己哪天失业、病倒,不再能给对方提供生存价值了,也会被抛弃或取代吧?
他们都不愿承认一个事实,妻子早已经不爱自己了,没离婚只是因为自己还有用。
有人说,东亚家庭最稳定的模式就是互为工具人。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是社会的工具人,是人口红利,是税收来源。在职场上,我们更是天选工具人,努力提升自己的工具属性,越少自我才会越少内耗。
在仅剩的家庭生活中,如果依然还是当工具人,那就彻底否定了你成为人的可能性。所以,实在不想当冰箱,那就不要当了,我们追求那种近似死亡的稳定是为了什么呢?反正一定不是为了幸福。
欢迎点赞、转发、分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