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年参加黑珍珠发布,今年的发布地是无锡,这座美丽的江南城市成为“讲好中国美食故事”的全新舞台。
今年的黑珍珠榜单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上榜有下榜,我每年都很关注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的发言,今年他上来就是一个重磅——吃得好不等于吃得贵。
张川说,这一指南的评选注重回归餐饮本质,对味道极致追求的同时,回归本地食材,“如何把本地食材而不是世界上最贵的食材做好,是黑珍珠评选重要一点”。
也许是为了映衬川哥的话,在当晚的黑珍珠晚宴上,我吃到了“三凤桥酱排骨”和“熙盛源小笼包”。
我对于无锡小笼包是有感情的。我小时候很瘦,不喜吃饭,在幼儿园午餐,阿姨第一个喂我,别的小朋友睡中觉了,我还在那里艰难吞咽。上小学之后,大概运动量增加,忽然胃口惊人,爱去家附近一家早点摊,老板是一对无锡夫妇,我自带碗筷,一笼八只小笼,一碗干拌馄饨,八九岁的小姑娘一人吞下,小肚皮圆滚滚,擦擦嘴巴走回家,进门感觉又能再吃两只小笼。
一起吃的小伙伴问我,你不觉得甜?甜是有一点甜的,但我对于甜度的评价确实是不够客观的,毕竟,我是一个拥有近似《红楼梦》里贾母的老太太口味的人,嗜甜如命的甘党。
但对于无锡菜来说,“甜”是无法回避的,仿佛一说到无锡菜,大家就会开始讨论甜度,在众甜之中,无锡小笼包尤为引人瞩目,一枚小笼包的甜,似乎更加可以证明无锡菜的甜,对于今天见到糖就避之不及的人们来说,仿佛有些恐怖了。
真的这样吗?今天,我们来着重说说无锡的“甜”。
实际上,无锡小笼包的甜,可能是这一百年才开始有的事情。
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惠山忆秦园小笼包就不是甜口的,他们家声称自己创立于1751年,我查了一下,那是乾隆十六年,估计店家是以乾隆首次下江南的时间来定的,秦园就是寄畅园,乾隆首次南巡对寄畅园非常喜爱,驻跸其间,亲称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回去之后还在北京清漪园(就是今天的颐和园)仿建了惠山园(今谐趣园)
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当中的秦园,图源论文孟凡玉,“诗意造园”到“知夫画脉”——寄畅园改园之较
乾隆究竟有没有在秦园吃过小笼包呢?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了,因为1751年南巡时的膳底档并没有留存下来,我们今天可以见到的南巡膳底档,最早的也就是《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在这本膳底档中,出现了不少由当地官员们进献的江南本地菜品,其中有一些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表扬,表扬的方式就是在进献之后皇帝再次“钦点”,说白了,就是“上次推荐的不错,我还想吃”。而这些菜品中,出现了以下两种点心——
猪肉馅包子、绉纱猪肉馅馄饨
绉纱猪肉馅馄饨就是今天的小馄饨了,那么“猪肉馅包子”有可能是小笼包吗?有可能的,明朝人宋懋澄所辑的《竹屿山房杂部》里,有一个关于“包子”的条陈:“用面水和为小剂,轴甚薄,置之以馅。细蹙其缘,束其腰而仰露其颠,底下少沃以油。甑中蒸熟,常以水润其缘,不使麫生。馅同馄饨制,宜姜醋。”又是“细蹙其缘”,又是“束其腰而仰露其颠”,馅的大小与馄饨相当,吃时候又要佐以姜醋,这不是小笼包是什么?
所以,虽然忆秦园小笼包并不一定真的开业于1751年,但它的存在至少证明,无锡小笼包确实存在过不甜的版本,而且这个版本相当古老。
清末,无锡的小笼馒头代表店是拱北楼面馆,这家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由面馆、茶馆、浴室3个部分组成的清末著名餐饮娱乐场所曾经是无锡的餐饮巨无霸。据说,清末举人杨乃武在冤案辩白后南下途中曾到此就餐,吃了小笼馒头,也赞不绝口。我查了查相关文章,拱北楼主营肴面和小笼馒头,面汤用肉骨、鳝骨和鸡吊熬,并加甜汁,面浇头花色多。小笼馒头皮子匀薄而韧,馅心咸中带甜,卤足,属正宗无锡风味。
随后出名的店是创办于1913年的王兴记。王兴记的创始人王庭安(1891~1965)向亲友借了两枚银元,在崇安寺升泉园茶楼下撑起两张半桌子、一只炉子,摆了一只馄饨摊,因为市口不错,生意逐渐兴隆,挂起了“王兴记”的招牌。老前辈们回忆,“王兴记”最早的馄饨是“干吃”的,煮熟后捞出来蘸着酱油、姜末吃。后来才改为肉骨头汤、红汤辣油这两种流行至今的“基本吃法”。日占时期的无锡,百业萧条,王庭安发现有不少顾客喜欢从别的店买了小笼馒头,带到他的馄饨店,与馄饨干湿搭配着吃。加之许多人又有过春节买馒头送礼的习惯,他便增雇了朱阿荣、魏金奎两位做小笼馒头的师傅,制作当时无锡已流行的紧酵小笼馒头。所谓“紧酵”,是相对“发酵”而言,在面粉中仅混合进一成的老酵,面皮属“半发酵”。我找到了《王兴记的百年经营》,上面说,王兴记的小笼馒头“口味保持咸中带甜,甜中有咸”。
也就是说,无锡小笼馒头的甜,很有可能是从王兴记开始的,尽管发展到今天,本地人已经不再推荐这家老字号了,大家更喜欢去吃熙盛源、聚成园。
我采访过几位研究无锡饮食文化的老法师,关于无锡小笼为什么甜,我得到了两个答案,答案一:这是因为民国时上海人来无锡玩得多,上海人的口味偏甜,要往回带小笼馒头,所以无锡的小笼馒头就开始甜了。答案二:民国时候无锡菜和苏州菜合流了,受到苏州菜的影响,包括小笼馒头在内的无锡菜开始甜了。
答案一有一些问题,1933年的《申报》有一篇《无锡的土产》文章,里面并没有提到小笼馒头,而是三凤桥肉骨头、油面筋、桂花栗和蜜林醛。不过,抗战后的游记里,上海人坐火车去无锡游览,玩过太湖鼋头渚后,坐船回城,乘车返沪前,确实开始出现吃小笼馒头的文字。那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猜想,无锡小笼馒头的向外流传,是在抗战胜利之后才开始。
答案二也有部分《申报》上提到的无锡菜馆,确实都是以“苏锡帮菜”的名称打出来的——
可是,如果按照这两个答案,无锡人原本吃的是没有那么甜的,都是受到上海人(或者苏州人)的影响,这才甜起来。这样一说,上海人和苏州人肯定不同意了,拜托,你们明明吃的比我们要甜好吗?南翔小笼包也明明没有王兴记甜啊?还有,看看那张广告,提到苏州就是昆山卤鸭面和虾仁焖蛋,提到无锡则是乳腐肉和各式包子,究竟哪个更甜?
我觉得最甜的无锡菜是脆鳝,简直是另一种蜜汁豆腐干的味道。
好,讲到此处,我们需要探讨第二个问题,无锡菜究竟甜不甜?
对于外地人来说,无锡菜当然是甜的,比如散文家汪曾祺就曾经放话:“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
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除了甜到忧伤的小笼包,还有从民国时期就闻名遐迩的无锡特产三凤桥肉骨头。抗战胜利之后,京沪铁路经过无锡站时,游客可以买到酱骨头,使得这种特产更加出名。而肉骨头是甜的。
汪曾祺是高邮人,我们来看看无锡人钱锺书的答案。
《围城》中,方鸿渐回国返无锡,第一顿饭吃的是方老太太亲手做的“煎鳝鱼丝”、“酱鸡翅”、“西瓜煨鸡”和“酒煮虾”,这些“都是大儿子爱吃的乡味”。
这几个菜都是红烧,吃过无锡红烧口味的同学们知道,都是偏甜口的(西瓜煨鸡究竟好吃吗我真的很好奇!)
我认识的无锡人还有著名画家方召麐,她是张大千的弟子,我因为给她写传记的缘故,认识了这位坚强有趣的老太太。她曾经说,张大千很喜欢吃自己包的馄饨,问自己馄饨馅的配方,她说其实没什么稀奇的,但这个馄饨是干拌的,秘诀在于猪油+酱油+白糖,“我就用太古糖,不能少放,少放了就不鲜了。”
方老太太说出了一个要诀,无锡菜中的甜,其实是为了鲜。
江浙菜流行吊鲜,用加入白糖的方式,增强食物的鲜味,有点类似日本人吃西瓜时撒盐,是为了让西瓜更甜。所以,糖在此处并不是为了增加甜味,而是为了增强鲜味,比较能够吸引味蕾。
所以,“甜”不是无锡菜的骨架,“鲜”才是。
比如民国时期最为出名的太湖船菜。
太湖船菜起源自旧时娼寮,其为迎客,便备画舫于城中,谓之灯船。一船可坐二十余人,客人来后,挟姑娘于船上游山玩水,俏伎作陪,晨出晚归。至饭点时,由姑娘亲自下厨烹饪。后来聚丰园、迎宾楼等无锡知名菜馆也发展船菜业务,由菜馆大厨亲自随船,风靡一时。
太湖船菜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原汁原味,鲜货鲜做,精料精制,一菜一格。一席船菜,一般为四双拼冷盆,二炒、二汤、五大菜,加上点心。船菜所用菜式,多为新鲜鱼虾、所谓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多为当日捕捞或开船后当即捕捞,配以江南小点心,讲究半饱留有余味。在酒席菜吃完后,便有四碗吃饭小菜,通常是炒菠菜、素面筋、红烧豆腐、咸菜百叶、金花菜等,吃鱼肉荤腥后,有几样清爽的素菜。四时八节,讲究时鲜瓜蔬入馔:菜花甲鱼、菊花蟹,刀鱼过,鲥鱼来;春笋蚕豆荷花藕,八月桂花烧芋艿。
不过,民国时期的太湖船菜,不仅无锡有,苏州也有。吃过两种船菜的唐鲁孙可以给我们讲讲这两种的不同,他在回忆1928年来无锡体验船菜的情景时,曾提到“我以为无锡船菜,跟苏州船烹还不是大同小异,实则大相径庭……无锡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样式,让姑娘们每人做一两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红做的是糟鸡,姹紫做的也是糟鸡,但是吃到嘴里,可能手法差异,风味迥然不同……久听人说无锡船菜太甜,我们吃的几样,绝无过甜感觉。”
由此可见,唐鲁孙时期,大家对于无锡菜的刻板印象就是“甜”,而他作为亲历者,则认为,无锡菜并不是那么甜的。
1928年的《锡报》也曾经报道了蒋介石夫妇品尝的船菜,除了四色冷盘外,还有清汤鱼翅、清蒸肥鸭、生蒸火方、莲子甜羹、扣麻细汤、蟹粉菜心、红烧鲫鱼等——也并不全是甜味的。
去年三月,我曾经探访过一次湖滨饭店,点了一道很有趣的菜,肉酿面筋,这当然是一道传统无锡菜,但吃口却和传统的很不一样,原来,厨师在里面加了一点时鲜的螺蛳肉,这道不甜的“锡帮菜”,坚持的仍旧是一个“鲜”字。另外,我采访了包括熙盛源在内的好几家无锡小笼馒头店,他们说现在的馅料配方,白糖含量已经比过去的比例大大降低,由此可见,无锡菜的甜度,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对于地方菜的探寻,也许永远在路上。
黑珍珠榜单发布做到第七年了,每一年发布,我都有许多感触。在这几年里,精致餐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牌与重塑。2023年,有许多我熟悉的餐厅遇到了问题,也有许多餐厅找到的新的出路,13%的精致餐饮门店关闭,客单价下降了3%,但总体营业额提高了17%。
张川的发言当中,有三个“回归”很引人注目:餐饮要回归本质,这个本质是味道;餐厅要回归本地食材,如何把本地食材而不是世界上最贵的食材做得更好;回归经营本质,做餐厅不是为了拿奖,要为了生意好,是不是有很多人去吃。
所以,放弃高价、放弃短期的资本效应、放弃豪华装修和过高的投入,把美食利润让给用户,这是黑珍珠期待的价值观,当然,这也是我们这些吃客们愿意看到的。
你们觉得呢?
*本公众号图文消息为 「山河小岁月」独家创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