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有个博主提到周冬雨的文章上了热搜,那篇文本意是在为周冬雨今年的遭遇感到可惜,但点开评论,为周冬雨说话的寥寥无几,反倒是引发了持久的争吵。
周冬雨这两年的观众缘也确实在一路下滑,我们自己都快忘了,就在前几年,她还是那个年纪轻轻斩获三金,断层式领先同龄的女艺人,备受追捧的新一线。
现在网络上再说到周冬雨,表演反倒不是主要谈及的内容了,更多讨厌她的情绪占据了主体。
关于她的负面评论非常多,无论是拍摄《少年的你》时让剧组的人陪她一起剃头,还是和葛优同台颁奖时的态度被指称不尊重舞台和前辈,再加上她和一些顶流男演员的绯闻,这些真真假假的事件累积发酵,让观众对她的不满在今年其主演的三部电影皆口碑票房双扑街之后达到了高潮。
这成了一个在内娱独一无二的现象——一个业务能力过关,奖项在目前同龄电影女星里完全领先的女性艺人,没有致命的负面新闻,但是被相当大比例的观众讨厌。
更离奇地是,大部分讨厌她的人,是认可她的业务能力是比大部分同龄女星更好的,只是依旧讨厌她,那条热搜里有网友甚至直接说出了自己就是“毫无理由地讨厌她”。
要知道,那篇上热搜的微博里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周冬雨是目前电影银幕上唯一一个一线大女主,这意义就和贾玲是唯一一个能扛票房的商业片女导演一样,但两个人的大众好感天差地别。
周冬雨何以至此,这个事情就很值得聊聊了。
正文
首先,业务能力问题当然可以排除,即使在今年争议颇大的《燃冬》和《鹦鹉杀》里,周冬雨的表现都是很稳妥的,她的表演至少都是稳定的,这点质疑的人也没那么多。
当我们排除了这点,再仔细去看那些批评她的内容,我发现了一个可疑的地方——在大部分人对她演技的批评里,用词都不是“演技差”而是“不配”,好像大家只是觉得她目前的奖项和她的能力有落差。
从这个“不配”出发,我们去捋了一下在她之前得三金影后的人是谁,是什么样的作品。
上一位是章子怡,拿奖的作品分别是《茉莉花开》《2046》和《一代宗师》;再上一位是周迅,凭借《如果·爱》和《李米的猜想》揽获三金。
而周冬雨获得三金的也是她目前分量最重的两部作品分别是《七月与安生》和《少年的你》,都拍摄在她20、30岁左右的年纪。
但同样的年纪,章子怡和周迅分别拍出了《卧虎藏龙》《2046》《一代宗师》《苏州河》《如果·爱》等作品。
仅仅把这些作品陈列我们就能看出不管是角色的丰富度,还是作品的厚度,后者都是远远不及前者的,这也是观众产生“不配”感觉的根源。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周冬雨在同期的电影女演员中几乎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我们几乎找不到同代能和她对标对打的人了。
她不像章子怡,虽然出道以来黑料缠身,但从未有人质疑过她的能力和地位,因为这是她在同期的周迅、李冰冰等一众同等级的演员中厮杀出来的道路。
但周冬雨不同,她看似同代中没有对手,只是这种没有对手并非是能力上艳压群芳碾压了所有人,而是一枝独秀,在这一代中,除了她,根本没有别人。
这当然不是她的问题,这指向了一个中国电影女演员断层的问题。
纵观这些年大陆的电影市场,会发现一个很直接的现象——
我们的女演员在70、80后这两代到达过顶峰,“四旦双冰”举足轻重,章子怡、周迅、徐静蕾、赵薇、李冰冰、范冰冰,这些人都分别拿到过不止一次影后,同样挑粱过不止一次大女主。
再其后,还有包括汤唯、闫妮、姚晨、袁泉、海清等这些不断在突破的演员,她们共同组成大陆影坛,让整个电影市场花团锦簇,空前繁荣。
但到了90后这一代,电影圈内的女演员突然直接出现了断层,能叫得出名字的,恐怕也就周冬雨、春夏寥寥几个。
其他更为耳熟能详的,杨紫、迪丽热巴、古力娜扎、关晓彤等人,她们更多活跃在电视剧里。
电影和电视剧的两重分野非常明显,在大多数的电视剧尤其是古偶仙侠这一类型,“大女主”这一角色的选择颇多,但在电影层面,女性角色的附属感其实是比较重的。
这也是为什么和周冬雨同年龄段的、业务能力相对较为出色的大部分女演员都更倾向于去演电视剧。相比之下,电视剧对女性更为友好,那里也成为了女性演员的舒适区,而这对一些人来说,很可能是一种被迫的选择。
不是她们不愿意去演,是反观电影里呈现出的女性角色的分量,是无法与电视剧相比拟的。
只看去年有热度的几部电影,《封神》和《流浪地球2》几乎就是两部男人戏,《满江红》中对几位女性角色的塑造被骂到现在。
《孤注一掷》里金晨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性感荷官,在线发牌”,《消失的她》里无论是表演、人性还是反转围绕的都是朱一龙这个角色;《涉过愤怒的海》里周迅和周依然的戏份和分量也不必我们多说。
女性当然是存在的,只是肉眼可见的不占据主体。
回过头看周冬雨,她算是有一个好运气和好实力,她凭借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来到并继续挑战这一圈层,成为同阶段仅存的几个仍旧在电影内摸爬滚打的人。
但她也在今天成为这个现象最好的例证,因为这里只有她,所以才是她。
为什么只有她,为什么年轻女性演员在电影圈内的生存如此艰难,当我们将这个问题抛向更远的方向,那今天我们在聊的就不再是“周冬雨何以至此”的问题了,而是“大女主何以至此?”
我指的大女主是什么,是整部电影里几乎没有可以与之势均力敌的男性角色,电影的剧情走向、议题探讨就是围绕这个女性主角展开的,以她为原点,构建了整部电影的角色网络。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送我上青云》里盛男,全片围绕着她对性欲的需求、如何直面自我探索自我而展开、建立。
《瞬息全宇宙》里的伊芙琳,整部电影就是围绕她构建,她的事业、她的生活、她的家庭,所有人绕着她爆发了代际冲突、种族冲突,以及电影最后的落点,还是她的自我斗争与对自我选择的怀疑。
还有《三块广告牌》,弗兰西斯饰演的心碎的母亲是绝对的主角;当然了去年还有周冬雨的《鹦鹉杀》,所要讲的报复、情感、需求也都是以周冬雨这个角色为主体。
所以我说的消失并不是非常绝对的变成0,而是指一个比重的下降。
大花勃发的那些年,几乎人手一部或多部大女主或者女性至少有丰富表达空间的电影,有且不止《茉莉花开》《李米的猜想》《云水谣》《亲爱的》《黄金时代》等等。
而纵观近五年,能够称得上大女主的电影,也只有刚刚说过的《送我上青云》《妈妈!》《你好,李焕英》几部,即便是海清主演的《我本是高山》也陷入了重心被一个男人分走的争执中。
这其中当然有疫情停滞的原因,但疫情结束后的去年,本应勃发的市场中算是大女主的电影,抛开周冬雨的那几部作品,又能说出来多少?甚至周冬雨去年参演的唯一一部大导的作品,张艺谋的《坚如磐石》,她的角色在其中根本可有可无。
再离近点,点开今年春节档的片单,除了贾玲的《热辣滚烫》,几乎没有一部,《飞驰人生2》早就因为它的全男海报遭受了不止一轮的吐槽。
而《热辣滚烫》,也是改编自邻国日本的一部由安藤樱主演的《百元之恋》。
所以我并非是在为周冬雨叫屈,事实就摆在这里,我只是看到了从周冬雨身上折射出来的现象,并为此而感到不公。
不止是为周冬雨的不公,更是为同期的大部分女演员以及她们的前辈和后辈们感到不公。
我当然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与周冬雨同台竞技,只是目前放眼望去,大漠戈壁天苍苍,少有几片绿洲。
音乐/
配图/网络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