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杨元庆在合肥向中国科大捐赠2亿元,这是科大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校友个人捐赠。
资金用于支持少年班学院楼建设,杨元庆说:“今天我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跟少年班的同学们交流,也很有感触。希望我捐资支持的这座新大楼投入使用后,能够让学弟学妹们享有非同一般的学习、科研、活动的环境,助力他们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
一、 厚德载物
1986年,杨元庆从上海交大本科毕业,成为中国科大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之后的“职场经历”极为简单,1989年毕业后到北京加入联想集团,一直干了30多年。
杨元庆在捐赠致辞中笑称,当年没资格报考,对少年班的校友们有点儿“羡慕嫉妒恨”,但跟少年班多少有点“转折亲”,好几个科技圈的好朋友都是少年班毕业。在他读书的 80年代,“科大的名气甚至比清华、北大还要响,很多状元放弃清北也要来读科大”。
这个“名气”其实是对优秀学生而言。长期以来,中国科大在民间不算知名,“科大在合肥”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有意思的是,少年班却名气不小,人们对“少年天才”的传说很有兴趣。
笔者就是少年班系毕业的,但并非少年大学生。少年班同学入校时年纪小,只有 13-15岁,学校担心有生活问题,就选拔了数量相当的同学(科大称为零零班,相当于数理强化班),和他们共同居住学习。其中不少人是竞赛保送生、高考状元,也有和少年班学生对比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培养,是少年班学生厉害,还是强化班更强?
在90年代兴起的经济大潮中,合肥的“地域劣势”对科大的招生应该有不小影响。毋庸讳言,许多校友对于科大与合肥的发展势头有些担心,笔者也是如此。进入新世纪,“中国大学排行榜”成为长期热门话题,科大在榜单中形势并不乐观,经常排到10多位,正如安徽在全国的经济排名。用杨元庆的话来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调”。
到如今,少年班学院已经成为科大的招生“大招”。以多年积累的少年班教育声望为基础,科大一方面继续招收15岁及以下的“少年天才”,人数增加不多,仅从90年代早期的约30人增长至40-50人;另一方面,从高二及以下提前招收200多名“创新试点班”学生,有时300人以上。这些优秀学生如果到高三参加高考,可能会选择其它名校,但提前一两年进入科大少年班学院学习,有不错的吸引力。少创班学生提前进入大学,是16岁及以下,具备少年大学生的某些特性,但学习轨迹和高三入学的类似,专项突出。科大每年招本科生约1900 多人,少年班学院已经成为全校招生最多的大系,从这个意义来说,确实需要一个新的大楼。
笔者九十年代时,经常出入水上报告厅边上的少年班系小楼。电脑机房、阅览室都很小,想用电脑也排不上,烦恼了一段时间,跑到同步辐射加速器实验室里才能自由学习编程。少年班学生想要实践,也基本散到其它系去了。感觉那时少年班教育主要体现在前两年的数理基础教育,这很有特色。如果有2亿元投资的新大楼,想必学院老师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实践,笔者很期待,学弟学妹们的天才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不少同学都有兴趣回来参观,发自内心地感谢师兄的贡献。
虽然合肥对科大很照顾,但直到九十年代,学校的条件都不算好,发展方向不明。但学生普遍对母校感情很深,例如科大东区退休教授楼加装电梯,因在校内无维修基金遇到困难,是校友的393万捐款解决了问题。其中300万来自近日去世的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他1990年毕业,和杨元庆在科大的时间交叉。
科大人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在全国大学中都算是罕见的。笔者以为,这种气质有特别的历史原因,也与合肥这个城市很有关系。杨元庆既是合肥人,又是科大人,虽然身份是全国知名企业家,但同样的气质一望可知。
合肥人的特点是厚道、实诚,但商业气息不强。当初科大从北京一路辗转南迁,1970年得到合肥接待,在此落脚。这段历史,已经成了合肥发展史的传奇佳话,多年前的厚德,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
科大南迁之后,仪器设备损失三分之二,教师流失一半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能够恢复过来,靠的是精神气质。科大老师的传统,是对学生特别好,条件不好也尽力让学生过得好些,是真关心学生。例如八十年代科大装暖气时,是先给学生装,教师延后了很多年。科大校风纯正,专心学习的气氛全国知名。这也与合肥的气质相合,虽然在中国城市中不算知名,但风气淳正。
也许因为历史曲折、发展不易,许多科大学生离校后对于母校、校友有一种特殊的关注,发自内心地想帮助扶持。这在高校中常见,但科大人的感情似乎更深一些。
科大与合肥都是非常务实的,长期以来默默坚持发展,不太会宣传,也不追求“爆发成长”。科大来到合肥的时间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不算短,但长期以来,合肥并未将科大当作急功近利的“资产”,而是默默支持,让科大的气质潜移默化发生影响。
某种程度上,这与杨元庆和联想的气质是相合的。杨元庆在联想,主要贡献就是把造电脑这个事做好、做到极致,直到联想集团成了年营收4200亿的全球500 强,有段时间几乎是中国唯一的全球化品牌。在商业上似乎没什么好说的,没有著名的商战“段子”流传,杨元庆就这样平凡地成了知名企业家。有些人甚至觉得,联想成为全球 500强只是运气好,没什么难度,电脑谁都会造。这么想也许是直觉,但就会看不懂联想,也看不懂合肥近年来耀眼的发展。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的气质,在成形以后,很难改变。在合肥,在科大,夸夸其谈吹嘘仿佛是不言自明的禁忌,不是说不敢干,而是本能就不会这样想。严谨、靠谱、言必有据,是许多人言传身教的行为准则,在科大是通过严格的数理教育推行的。在这种气氛中,科大人去从事传统商业创业经营,并非所长。同样地,合肥的传统工商业并不突出。厚德载物的传统,不会突然就出现奇迹,而是在岁月中沉淀,积蓄力量。
杨元庆捐赠建成的少年班学院新大楼,并不会有直接的经济产出,但它会成为这个城市、这个学校“厚德”的一部分。
少年
虽然工商业气氛不浓,但合肥与科大绝非自甘平凡,而是有信念有追求。这就是另一种气质,“少年意气”。
在笔者看来,杨元庆身上就有罕见的“少年气”,不太象老谋深算的企业家。在捐赠仪式上,杨元庆与身边的少年英杰郭一凡看上去就是“同类”,相得益彰。想必对杨元庆来说,捐赠的目的很单纯,是很自然的想法,开心地来,希望以后开花结果,就象少年人对待内心喜欢的事物。笔者注意到,联想内部人时常提到“元庆”,这个听上去很少年的称呼。
发展传统工商业往往需要人情练达、交游广阔等特质,但在科技产业中,“少年意气”就是很好的气质。全国城市都想发展高科技,想成为高科技企业的更是数不胜数,成功实现目标的却不多。带点理想主义纯真的“少年意气”,对科技产业十分重要。进入新世纪,合肥与科大在科技潮流中,找到了感觉。随着显示面板、新能源、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相继出成果,“科里科气”正式成为合肥的气质。
从学习科技来说,少年人更有优势。“少年班学生厉害,还是强化班更强”这个问题,笔者的答案是,少年班的潜力更大。尹希、曹原等人,在物理学领域展现了少年天才的风采。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高难度课程中,少年班与零零班都有突出的天才,但少年班的似乎更为纯粹一些,能在数理的道路走得更远。遇到难题或者产业机会时,少年班的会更有爆发力一些,如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
合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象是有爆发力的少年,一路狂飙,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城市,2022年GDP相比2000年整整翻了37倍之多,而且科技产业布局极为优秀。
提到合肥的发展奇迹,往往会从成功引入京东方开始。但很少有人知道,联想是京东方在合肥渡过前期艰难的重要助力。联想在合肥有规模庞大的联宝工厂生产电脑,承诺每年5%的产品使用京东方的液晶屏。而联想在合肥培养的模具人才,许多人又服务京东方,后来还进入了比亚迪。从这个意义上说,联想在合肥,是一个合格的“链主”。笔者相信,杨元庆在合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起到了重要作用。捐赠当天,杨元庆还当选为首任徽商会长,这是实至名归的。
在一段时间的低迷后,科大焕发了新的生机。正如杨元庆说的:“在基础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领先成就,无论是学术成果还是综合实力,排名又在稳步上升;这让我和所有的科大学子都倍感骄傲。”
对于合肥,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全球学界忽然发现一个没听说过的“小城”,居然在代表高水平论文的自然指数等榜单中排名很靠前,而科大在高校中时常能进全球前三。例如在2022年的自然指数排行榜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次于哈佛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在全球第三。
当然合肥其实不是小城,人口近千万了,GDP超万亿,排名全国前20。笔者2013 年回到合肥参观,发现合肥即将崛起,十年来一直鼓吹,但没想到合肥的发展比最好的预想还要好。而科大也是好消息不断,让我的朋友、风云学会会长、科大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袁岚峰在科普视频中总是有很多话题可说,我们也算是为母校宣传出了一些力。
有趣的是,许多人以为袁岚峰是少年班的,因为他进入科大时是14岁,但他上的其实并不是少年班,而是化学物理系。他由于连续跳级,14岁已经高三了,所以没有进入少年班,他属于另外一个很有科大特色的群体:少年班之外的少年大学生。
合肥与科大焕发的勃勃生机非同一般,即使在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堪称奇迹。看到一个又一个成绩不断往外冒,胸中如少年人一般地畅快,发自内心的欢乐,这是何等快意之事!
杨元庆对科大的捐赠并非首次,对上海交大的捐赠也有多次,但这次2亿元的捐赠金额创了纪录。这并非是在母校困难时的“雪中送炭”,也非对困难学生的补助,而是要奋发向上大展宏图。少年意气风发,少年无忧无虑,少年对未知充满好奇,这笔资金落在少年班学院很合适。
在致辞中,杨元庆多次提到了“智能化”,笔者认为是捐赠的关键。在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联想有十分强大的高性能计算产业实力。例如在全球高性能计算500强榜单即TOP500中,连续多年有1/3左右的超级计算机是联想生产的,稳居第一。
在新的少年班学院大楼中,少年天才们得到机器“赋能”,又反过来以奇思妙想“赋能”机器,甚至有条件尝试需要极多算力的“大模型”研发,这个场景光是想象就让人振奋。比起笔者以前在少年班系机房使用286、386电脑,如今的学弟学妹的学习条件让人羡慕。
因为DNA组合的随机性,少年天才会以一定概率产生,有些人天才得不可思议。但限于条件,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天才埋没在历史长河中,有时生活都不能保障,谈何少年意气。
科大在中国率先探索少年班教学实践,成果已有不少,少年班学院发展壮大了。但以笔者在九十年代的经历来看,之前还是受发展条件限制,少年班学生接触到学术前沿、直接进行科研创新的机会不多,往往是到国外名校才出成果。进入新世纪,情况就好了不少,一些少年班学生在本校就能作出顶级科研成果。如2002年毕业的少年班学生陈宇翱留校工作,2013年因量子光学成就获得了欧洲物理学会的菲涅尔奖。
笔者祝愿并且相信,以后少年班学院新大楼里就能有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产生。到那时,杨元庆和许多科大学子,会如少年一样满心愉悦地开怀大笑!
■ 扩展阅读
全球首颗忆阻器芯片,清华团队突破了什么?| 陈经
为何说对华“卡脖子”阴谋不可能得逞 | 陈经
光伏风电水电超级能源网,中美欧谁能建成?| 陈经
赣北大山深处的往事 | 陈经
技术解读联想5G编码投票事件,真相如何?| 陈经
从2020年最新定量指标看中国的科技实力 | 袁岚峰
我是如何14岁上大学的?| 袁岚峰
石墨烯超导和21岁博士生:对科学的宣传要高调,对个人的宣传要低调 | 袁岚峰
■ 作者简介
陈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中国的官办经济》作者。
风云之声
科学 · 爱国 · 价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