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角膜植片溶解排斥风险极大的重度干眼等病况,非生物人工角膜是唯一的选择
来源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我能看到了!张医生,我看到你穿着白衣,在对我笑啊!”“查视力吗?这是朝……朝上!这个朝左!”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重医附一院)眼科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后的小王(化名),兴奋地喊了出来,一旁的爸爸和姐姐开心地抹着泪花。据悉,该手术是西南地区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术。手术后的第一天,失明9年的小王终于重见光明。
母亲的遗愿“希望孩子能看见”
9年前,11岁的小王因为药物反应,眼部、面部和全身都出现了可怕的皮肤剥脱溃烂,确诊了“Stevens-Johnson综合征”(因免疫炎症导致的严重皮肤—黏膜损伤)。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后,小王的全身症状得到控制。
此后,他又经历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叶部分切除术,呼吸功能受损;双眼重度干眼、角膜毁损新生血管化、严重睑球粘连,导致视力丧失,生活也陷入了沉沉黑暗。从此,小王再也没有去过学校,能被扶着喘息着走一段平路已经是全家人努力的结果。9年的求医让这个家庭痛苦不堪,小王的母亲离世前仍念叨着“希望孩子能看见”。
西南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术成功实施
2年多前,小王和家人慕名来到重医附一院眼科张琪教授门诊寻求治疗。今年1月,怀揣着复明的希望,小王住进了重医附一院眼科病房,开始为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做准备。
据张琪教授介绍:“小王的疾病是极重度干眼,常规角膜植片溶解的风险极大,不用角膜植片的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他复明的唯一希望。”
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手术难度系数大,对手术团队要求高。眼科高度重视,邀请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张琪教授也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详细讨论制定治疗方案,眼科医护团队精心照顾,重庆市眼库工作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麻醉科副主任魏珂教授带领团队评估小王的全身情况,决定采用眼球局麻联合非插管静脉麻醉,全程实施无创高流量通气支持。手术医生植入人工支架,用耳软骨加固,并作晶状体摘除和玻璃体切除,植入光学镜柱,久违的光亮终于照进了小王眼内。最终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此次人工角膜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第一天查房,小王眼前的纱布被揭开,他慢慢睁开眼睛,开心地脱口而出:“我能看到了!张医生,我看到你穿着白衣……”时隔9年,再次学习认识视力表后,小王激动地比划出了“E”的朝向。术后第一天,小王的视力已恢复至0.25。术后一周,小王可轻松行走并阅读。
重医附一院眼科角膜移植术助近4000名患者重见光明
据悉,我国有300余万角膜盲患者,患病人数在致盲性眼病患者中排名第二,角膜移植手术是主要的复明方式。但约15%的角膜盲为严重眼烧伤(酸碱烧伤、热烧伤)、重度干眼、多次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失败、严重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眼部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瘢痕性角结膜病等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常规手术难以成功,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这类患者仅有的复明希望。针对角膜植片溶解排斥风险极大的重度干眼等病况,非生物人工角膜是唯一的选择。
重医附一院眼科是重庆市眼库的依托单位,角膜眼表团队已为近4000名角膜盲患者施行角膜移植手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此次西南地区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将为更多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的希望。
专家简介
张琪
  • 主任医师,教授,眼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UCSF眼科博士后,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市眼库负责人。重庆市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组组长,重庆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组副组长。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组委员,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中国分会(TFOS China)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委会眼表与泪液疾病学组委员等多个学术任职。
  • 擅长诊治角膜及眼表疾病、干眼、胬肉、眼烧伤、眼表肿瘤、眼表整形等及其疑难重症,已完成相关手术逾万例。对角膜移植、干眼综合治疗、羊膜移植、复杂眼前段重建联合手术等有深厚造诣。
专家简介
徐梅
  • 主任医师,副教授,眼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干眼康复学组委员等。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专著2部。
  • 从事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已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移植术、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复杂眼外伤等眼科手术逾万例。擅长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眼前段疾病(角膜病、眼化学伤、翼状胬肉、白内障等)诊断与治疗经验丰富。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