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真逗,近日发表一篇文章 ,标题是《美国股市会像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几十年”吗?》。眼下美股正不断创新高,美国经济似乎也有望实现罕见的软着陆,你拿日本出来忽悠,是怕中国把那“失去的三十年”抢了去吗?
要知道,现在中国经济圈议论最多的,就是中国会不会像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三十年。
这篇文章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20世纪80年代在东京,日本经济崩溃之前,股价也是大幅飙升。跟现在美国的情形一模一样。天啊,这也未雨绸缪了。
文章并补充论据,虽然现时美国与经济繁荣时期的日本截然不同。但对于“股票长期来看总是上涨的”或“买入时间并不重要”这样的观点,后两者的经历显然都可以被当作惨痛的反例。有时确实如此。
不需要爆发一场战争或一场疫情,就能破坏市场的长期回报。糟糕的经济决策、疲软的人口结构和负面的政治都足以摧毁市场回报。日本的例子很有启发性。
都说美国人富于激情、独立、实际、进取、乐观、敢于冒险、渴望成功,但从这篇文章里,我读出了美国正统媒体的忧思,并未一味唱响经济光明。文章指出,近期美股三大指数连续创出新高,科技股“七雄”的估值也已经相当高,这种乐观情绪是否错判了呢?
文章称,近期日本的日经指数飙升,距离1989年12月(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前夕)创下的上一个历史高点38,957点不到8%。巧合的是,道琼斯指数目前也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在当时则不到7,000点。
回忆1989年的日本,文章称那时候的日本在全球简直是风光无两。日本经济在1988年增长了6.7%。索尼当时刚刚以3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好莱坞最大的制片商之一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1989年10月,日本房地产公司三菱地所控股了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在东京的地价达到顶峰时,日本皇宫的土地要比佛罗里达州的所有土地加在一起还值钱。
然而之后日经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的头两年总计下跌了约60%。后来多次反弹也都以失败告终。
不过文章也中肯地说,美国市场的泡沫还远没有达到这种水平。美国也没有出现日本崩盘前那样的房地产泡沫,而这一泡沫是日本股市当时暴跌的一个关键因素。
日本当泡沫破灭时,日本僵化的政治阻碍了其做出更有力的经济反应。事实证明,对于日本在科技领域重要部分的技术领先地位,尤其是芯片和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的优势将持续下去的假设是错误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帮助抵消了日本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影响,但还远不足以让经济增长回到接近泡沫前的水平。日本极不愿意彻底改变对移民的态度,也使其无法获得新活力的来源。
文章话锋一转把美国联系起来了,听起来耳熟吗?对美国股市涨势的一种看法就是在押注,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能够继续弥补负面政治因素和人口结构疲软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如果今明两年实际增长放缓、市盈率持续上升。
但如果事实证明,例如人工智能对生产率和利润的促进作用被过度夸大了,那么投资者可能就远不会那么愿意忽视美国的其他结构性缺陷了,尤其是人口增长乏力和政府债务沉重的问题。
日经指数的市盈率为26倍,与标普500指数基本持平。日本当前的牛市并不是因为市场在炒作日本将成为下一个经济超级大国,部分原因其实是日本的公司治理得到了改善,这是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亲市场改革的一个关键内容。日本公司在股息和回购方面的支出正在增加,并且纷纷采取措施给出了名臃肿的资产负债表瘦身
而日本股市上涨还因为激进投资者也在增加。最值得注意的是,外国投资者在2021年赶走了墨守成规的电子巨头东芝公司(Toshiba)的董事长。这家标志性的工业公司最终在去年被日本国内的一群投资者私有化。日本现在是巴菲特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美国以外持仓最大的市场。
这篇文章让我啼笑皆非的是,文章标题立意虽然放在美国股市是不是有泡沫。但全篇没少提中国。
文章称,当下投资者不断撤离中国给日本带来新的推动力。中国本身也正遭受自身经济失误和人口结构崩溃所造成后果的冲击。更不用说,对于所谓的 "ATM"(包括阿里巴巴(Alibaba)、美团(Meituan)和腾讯(Tencent)),投资者现在已不怎么谈论了,而此前这些公司曾经被视为堪称中国版“七雄”。
也许从长远来看,股票总是会上涨的,只要你愿意等上30年。这......,还是说中国股票恐怕要失去三十年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