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1月26、27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泰国曼谷与中国外长就一系列全球、地区及双边议题举行了两天的战略沟通。
会谈结束后,沙利文于1月30日晚间在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并接受提问,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媒体广泛报道 。
众所周知,现年48岁的沙利文在美国外交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拜登“竞赢中国”理论的主要发明者之一。
早在2019年,沙利文就与另一位对华政策高级官员坎贝尔(台湾称其为“印太沙皇”)一起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联名文章,称“不要试图改变中国”,同时呼吁美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问题上与北京建立“有利的共存条件”。
这一理念后来被拜登总统采纳,也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合作-冲突管理-竞争范式”。
放眼美国政坛,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总统执行国安政策的“三驾马车”,相较于前两者,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由总统直接任命,无需参议院审核确认,因此普遍被视为拥有“隐性权力”的近臣。
具体推进国防外交工作时,国务卿和国防部长通常充当比较正式的角色,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则负责协调监督各行政部门的落实情况,同时作为总统私人密使就一些棘手问题与他国外交官或元首进行单独谈判。
沙利文称两天的会谈里与中方外交官深度讨论了台海议题,各自分享立场,议题“布满地雷”,双方进行了“有用、直接且坦诚”的对话。
本篇接下来以1月30日沙利文外交关系委员会演讲和回答提问的内容为基础,谈谈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1、
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两大经济体之一,这一过程中离不开中美战略合作、争议搁置与彼此谅解。
具体来说,中美“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三个政治基础之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