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刚刚对吴阶平先生的标准版介绍,需要有所补充,要不然年龄比我小的大多数参会的协和师生,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为什么比我年龄大的人如此尊重吴阶平先生。
1)追求卓越
吴阶平先生一家四兄弟,与他们的大姐夫五人都在协和医学院读书,他们学业追求卓越,才能全家五人都轻而易举进协和读书。吴阶平先生更是当年毕业生第一名。那时的协和可不容易,先在燕京大学生物系读本科,之后需要经过摩尔根的学生、老处女Alice Boring的严厉考试才能进协和学医。
吴先生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追求科学,到芝加哥大学跟随的导师以后是诺奖得主。医学诺奖得主很多是生物系研究者,而医生里面还有一些发错的,所以医生能够因为确实卓越的研究而获奖的人数就更大折扣。
吴先生的医疗水平非常卓越。周恩来总理不仅自己用吴先生,而且在邓小平第二次复出时告诉他医疗就请吴家兄弟,说明他们一家的医疗水平在我国领导人中有口皆碑。
2)坚持原则
一般人会误认为,做过“御医”会不会容易养成听上级话的习惯。或者至少不那么讲原创、或者不那么有骨气?
吴先生正好不是这样,而是讲原则、有骨气。
在座的协和年轻师生们,可能看到吴阶平先生任协和医学院院长是1983至1984。会不会好奇他怎么成了协和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院长?
那时,上级提倡大力支持年轻人、支持留美回来的。这种总体精神当然是对的,但具体落到某个人及其研究,上级就不一定每次都准确了。
为此,吴阶平院长及其班子与上级意见不同,结果是几乎整个班子(好像除了排名最后的副院长)被免职了。
四十年后的今天,历史已经证明、大家已经公认当年吴阶平的判断是对的,而他坚持原则、不怕免职,就是铁骨铮铮。
1980年代,我父亲留美期间,了解吴阶平先生不赞同的人和事,曾明确告诉我对方是有夸大问题的。在美国期间,我也曾到过吴先生家里。我认为现在不用对此时躲躲藏藏,它正好显示吴先生的风骨。
......
2024年2月3日上午即兴补充发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