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网络春晚,如约而至。
从2011年起,连续举办了14年的网络春晚,总有自己的创新呈现。
今年也不例外,网络春晚抓住了无数个年轻人生活的瞬间,打造出了有共鸣的舞台;也在历史文化的基底上,充分发挥创意,让传统之美复现。
既有生活气息,也有文化底蕴,难怪网络春晚被年轻人喜欢了这么多年。
网络春晚,贴近年轻人生活
今年的网络春晚,好比年轻人的一部生活记录手册。
回首2023年,年轻人的关键词中,有一个是关于「旅行」的。
去年,大学生们发明了“特种兵旅游”,主打7天9城,用最短的时间打卡最多的景点,一秒钟都不浪费。他们从“淄博烧烤”到“Citywalk”,从“围观天津跳水”到今年开始宠幸“尔滨”,年轻人打卡祖国的大好河山,体味人间烟火气。
网络春晚用一首《河山大好》,在舞台上重现了年轻人出去走走的快乐心情的同时,还悉心列出了无数打卡地点:峨眉山、庐山、黄山、嵩山;北京、西安、开封、杭州……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风景。
除了旅游,网络春晚还记录了年轻人更多样的生活方式。比如,网晚把在年轻群体中风靡的“剧本杀”带到了舞台上。
《阳光开朗大男孩》节目,由一个丢失的金苹果,引发四位身份各异的“当事人”的现场推理分析。四位能唱会跳的青年艺人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演绎,为大家展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在线推理游戏”。
从狼人杀,到剧本杀,再到今年大火了一把的游戏“鹅鸭杀”,这些玩法打通虚拟与现实,也打通了年轻人社交的壁垒,让年轻人在一次次“角色扮演”中,享受着思维和逻辑的力量。
2023年,也是“科幻迷”的队伍逐渐壮大的一年。
神舟十五、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激发了年轻人的无穷想象。据阅文旗下平台统计,如今有超过51万作家在网上写科幻小说,每月超四成读者追更科幻作品。从《流浪地球》到《三体》,科幻愈发成为年轻人喜爱的题材。
古人以诗词绘画畅想宇宙,而身处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更能直接地在精彩的艺术作品中,进入一个个奇妙的视听空间,感受太空宇宙的神秘魅力。
《到深空更深处去》,将古往今来年轻人们对于深空的遐想呈现在大家面前。
歌曲由两位歌手演绎,其中之一是国宝级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中国称她为“中西合璧的夜莺”,西方赞誉“她就是音乐本身”,她横跨民族美声两大唱法,声音极具包容性。
另一位是央视网虚拟主播“小C”,她化身月宫天女,歌声由AI学习了上万种声音特性后生成,独一无二,仿佛来自宇宙、来自未来,与吴碧霞的花腔吟唱完美融合。
两人联手打造了一场励志动人的深空协奏曲。“我灵魂太坚毅,要到深空更深处去”,表达着年轻人对星辰大海的无限向往。
不管是年轻人新奇的生活创意,还是烟火气的日常瞬间,网络春晚一一进行精准捕捉并创新呈现,与当代年轻人共鸣。
网络春晚,既往开新
除了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收获共鸣外,网络春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时代化的创新呈现。
比如网晚用新形式“复活”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演绎了一场国风美学。
画卷中,仕女身穿黛蓝色的襦衫配齐胸的印花襦裙,化着三白妆、远山眉、樱桃唇,宛如一场盛大的宫廷时装秀,尽显国风之美。
舞台上,她们姿态各异,温婉大气的中式妆容与国风华服,在演员鲜活的展现下,让人找回了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国风之美,戳中年轻人的“审美点”。
节目最后,俄罗斯模特利路修身着“东北大花”走秀,完成了一次国潮和国际的接轨。
《我的家乡最闪耀》作为一个展示地域文化的创新性舞台,今年已经更新到4.0版本。
壮族乐器,甘肃服装,天津快板,让民族音乐和电音融合,传统与国际范儿交织。
创作广西民族乐的蒋亮在采访中说:“音乐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根源的东西,而民族音乐就是返璞归真,能把我们身体最原始的那种情感、对音乐的那种理解激发出来,也就是一种世界纽带。”
在民族乐曲的创新性编排中,年轻人从没忘记自己从哪儿来。
尤其是随着社会变迁,很多年轻人远离故乡,但对家乡的依恋是根植于骨血的,从不因时空的变化而淡忘。
就像网络春晚节目中传达的那样,既往,然后开新。
《一语入华夏》,就是基于中国方言文化的一次创新。
当用河南方言诵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山西方言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东方言诠释“老夫聊发少年狂”时,特色的方言搭配有意境的诗词、恢弘的交响乐,显现出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
在网络社交平台,玩梗总是离不开方言,许多年轻人互相问候用一句“食乜嘢”,刷短视频也会跟着广西方言版“恐龙抗狼”的节奏慢摇。
网络春晚的创意表达,不仅把年轻人喜爱的方言文化搬上舞台,还让人看到隐藏在乡音中的乡情。
今年“央视boys”再次登台,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共同演唱了一首改编歌曲《九州神话》。
歌词之中,藏满了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闹天宫。当然,除了歌词里唱的这些,我们还有八仙过海、牛郎织女、伏羲画卦、百鸟朝凤。
这是古人用文字缔造的浪漫,有对大自然的探索,有对爱情的追求。而这些浪漫的神话传说,给了现代人无尽的灵感,让我们奋力将它们变成现实。
中国载人航天给探月工程取名嫦娥,给月球车取名玉兔,就是中国科技实力和古典浪漫的一次结合。
玉兔二号月球勘探 图源:东方IC
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资源,正等着年轻人继续传承、开新。
年轻人有趣的灵魂,找到一处“归宿”
网晚节目中,我们为歌曲中埋的“包袱”捧腹,在演员抛的“热梗”中获得共鸣。
但最能调动年轻人情绪的,还属“网络神曲”。
如果说“梗”记录下年轻人的生活,那么“神曲”就是年轻人生活的 BGM。
在今年的网络春晚中,“神曲专业户”大张伟带着一首《万物盛开法则》再次登上舞台——
“只要我不在乎,就没人能够伤害我。”
“我不生气,别和傻子置气,都不至于,都跟我没关系。”
简单的节奏,直白的歌词,传递出了一份洒脱不羁的态度,让年轻人在熟悉的旋律中呼唤出一声“爷青回”。
大张伟参加了五次网络春晚,年轻人却始终看不腻,总会期待跟他一起在神曲中狂欢。
每一代人都有专属的共同回忆。对于当代年轻人,想要回溯过往,“网络神曲”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神曲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彩铃和OST时代,来到了如今的热搜和短视频时代。
从《老鼠爱大米》《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的滑板鞋》到《纸短情长》《学猫叫》《野狼disco》,神曲已经成为一种交互的介质,创造出一个个由神曲构建的“共享空间”。
      图源:网络 
网络春晚将神曲搬上舞台,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找回昔日情怀的机会。
在网络神曲中,我们重新触摸到了属于互联网的那份“温度”。
曾经的互联网,人们在论坛一泡就是一整天,分享身边的经历、每日的见闻,透过网络看到不同的故事,感受着人情的冷暖。
如今每天有太多新鲜、刺激的网络热点,全部冲击着年轻人的感官。传播的介质也在不断发展,长视频、短视频、Vlog、Plog,年轻人拥有了太多选择。
但无数年轻人,依然渴望在这个速食的网络时代,找到一份灵魂共鸣。
懂得走近年轻人内心的网络春晚,也许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它看到了年轻人有趣的灵魂,认可年轻人创意的表达,并通过创新的形式,将这一切呈现在这个国民舞台上。
不管是对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呈现,对流行文化的解读,还是对年轻人继往开来心态的刻画,过去一整年的青年网络文化,都汇聚在了网晚这个青春嘉年华,等待着年轻的客人再次开启尘封的记忆,欢聚在一起,通过一个个创造性的舞台,寻找属于我们的时代印记。
宏大的叙事也好,寻常的温暖也罢,14年来,网络春晚一路都陪伴着我们。
在这场小年夜的开新聚会中,年轻人一起翻阅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沉浸于属于我们自己的狂欢,收获共鸣、快乐和感动。
然后,收拾心情,整装待发,向着新的一年奔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