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在这样时节,很多人都在盘点生活。算算自己一年收入,就是“年味”的一种重要配料。


外卖小哥3年挣了102万元!90后泥瓦工家庭半月收入4万元!瓦工日工资800元还是没人干!……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年轻人纷纷投身
“面子不值钱”
的工作,获得了高额报酬,有关体力劳动者的话题也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


由此,有媒体甚至推出一个概念说法——社会正在进入“M型消费时代”。顾名思义,“M型”的低谷端,是指传统的易碎的伪中产正在滑落为新穷人,而技能型蓝领的生存状态反而越来越接近中产。
“某某时代”从来都是一个大词,是要具有相应内涵的。如果不加甄别地轻易贴上时代标签,很容易形成价值误导。


那么,高薪个案之外,到底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蓝领崛起,“蓝领中产化”时代是否真正来临了呢?


一个最新的趋势或许可以带来不同的理解视角。

上周,《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发布。从数据看,蓝领收入水平已经是10年前的2.26倍,最新平均月薪为6043元,与此同时,约七成的蓝领选择省内就业,跨省流动的趋势扭转,服务员、外卖员、保安员的本地就业比例最多,分别为77.6%、73.3%、71.9%。


简单来说,蓝领确实赚得多了,而选择“回流本地”的蓝领也多了。

所谓的蓝领中产化,并不是说蓝领正在挤占白领,跻身城市新中产——月入过万的北漂外卖小哥回乡买车买房,也是一种
“县城新中产”




看待一项工作,如果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收入视角,忽视劳动者选择这份职业的动机,以及付出的时间、技能、压力,其实是不公正的。

从整体上看,月嫂、货车司机和外卖员的收入目前位于蓝领阶层的前三,但时间灵活性却差异很大。


从数据来看,超60%外卖员择业首选理由为时间自由。外卖员的工作强度与城市高峰时期相关,通常是基于午晚高峰的饮食需求,其余时段可以自由安排接单频率,整体来看工作任务集中且强度适中。


之前有媒体采访过一个骑手小哥,让他谈谈自己的工作,小哥的答案是,“每天可以骑车到处跑,挺好玩的。”


同样收入较高的货车司机,工作强度则大了许多。“开夜车”现象的普遍性,和货运行业追求运输时效及高速路管理有关,工作时间多集中在晚上20:00到凌晨6:00。


其实,社会上还有一个整体误区,就是觉得蓝领工作难度不大,只需要放下尊严,投注巨大体力就可以做好。

这一点,必须纠偏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时间灵活性,个人技能的适配性就是蓝领们择业的第二原因。城市中产苦苦寻找的“月嫂”“做饭阿姨”“装修电工”之所以抢手,正是因为这些技能存在稀缺性,同时,这是机器难以替代的劳动,劳动成本的上升无法用生产率的提高来抵消。
▲有62.8%的外卖员和59.9%的网约车司机将时间自由作为择业首要原因。(图源: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
另外,不加甄别地把所有蓝领归结为同一类“干脏活苦活累活”的体力劳动者,也是一种误区。


就拿薪资给付确定性这个指标来看。在工程流程复杂、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建筑行业里,近4成的建筑零工遇到过薪资拖欠情况,拖延时长集中在1至3个月,占比为36.1%。外卖员则由于薪资结算兼具月结、周结和日结多种模式,薪酬结算准时率高达93.8%,位列第一。

总而言之,从蓝领收入讲,确实已经具有走向中产化的依据,但蓝领工作性质通往平等化、尊严化、创新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几年,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打工人选择向“高幸福度”城市迁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特别是很多二三线城市,因为购房门槛降低、生活品质提升等附加值,成为无数打工人的安放之处。


当然,对无数人来说,如果在故乡能够实现肉身和灵魂的同时安放,就是最美不过的选择了。

不得不说,小城市现在为蓝领就业人群提供的更大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现代服务业,外卖员、快递员、电商客服等职位,已经成为无数人找到生活和事业的动态平衡新选择。


有一篇题为
《 95 后三峡移民二代:白天我是外卖骑手,晚上我是钓鱼佬》
报道,展现的生活场景,很有几分
“诗与故乡”
的味道,令人向往。


主人公宋子林现在29岁,是湖北巴东县人,就是陈行甲干翻很多坏官恶霸的地方。从2021年起,宋子林就辞去武汉的工作,回到家乡做个美团骑手。不送外卖的时候,他会骑着摩托车去江边兜风,和父亲去长江边钓鱼。


在小城巴东,宋子林主要跑11:00-14:00 和 16:00-20:00这两个高峰时段,在这个平均工资也就三千多的小城,他每月跑个四五千是不成问题,寒暑假订单多七八千也能拿到。


受够了大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压抑和老板不停PUA的烦躁,能够找回精神和物质的生活平衡,让宋子林感觉到特别松驰。白天我是外卖骑手,晚上我是钓鱼佬,往江边一坐,心里就很平静。
■ 宋子林下班后和父亲在长江边钓鱼
这意味着,蓝领工作正在破解“北上广,逃离不甘心,留下很闹心”的尴尬困局,在不断提升本地就业价值。

对普通劳动者来说,类似工作胜在稳定,赢在平和。特别是那些周边不具备产业带辐射的欠发达区域,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在“家门口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走向和谐稳定幸福的重要价值支撑。


这样的本地就业价值,正是蓝领工作提供的巨大社会贡献。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每一种人生也都有精彩。没有什么比真实的生活痛感最能叫醒人。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在很多人因为内卷而充满焦虑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看清生活的真实,更加理性务实地拥抱生活。

重新发现蓝领的价值,告别昔日的傲慢和偏见,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越势。


目前,我国蓝领群体规模达4亿人,已超过我国就业人口的一半。他们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力工和农业工人。


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外卖员、快递员、美容美发师、网约车司机、房产经纪人等,是占比更大的“新蓝领”群体。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我们需要走出
“外卖小哥3年挣了102万元”这样的极端个案幻觉,从均衡性与确定性角度出发,看到发展壮大中国的“蓝领中产阶级”的机遇。

很显然,外卖骑手不是个个都102万,也基本不可能像有些网络主播那样,横空出世,一夜翻身,创下造富神话。

但是,外卖员等蓝领工作的均衡性和稳定性,意味着这个职业的上限较低,下限较高,多劳就能多得。


《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外卖员的月平均工资达6083元,骑手工资水平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正态分布,各省市外卖骑手的月均收入均高于当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


同样是灵活就业者,看似光鲜亮丽的主播却陷入了“普遍的贫穷”。《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94.3%的主播月入5000元以下,月收入超过10万元的主播仅占全行业的0.4%。


真实的收入数据,稳定的生活状态,不断获得的尊严和福利,这就是蓝领自我价值提升的支撑。

随着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蓝领阶层内部已然孕育了足够多的向中产阶级转变的因素,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提出也为蓝领阶层向中产阶级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世界发展的历史证明,有技能的劳动力才是保证国家的发展与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对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来说,呼唤更多的“新蓝领”,也必须发展和壮大“蓝领中产阶级”。


当前中国新业态发展,也正在催生一大批形态多样、分工精细的新就业形态。其中,以外卖员为代表的新蓝领,正在为国家社会充分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国家,蓝领的劳动价值和身份地位正处于同步提升状态。“蓝领中产阶级”,也注定会成为一个得到普遍尊重的社会阶层。

当然,呵护蓝领阶层的社会尊严,保障蓝领阶层的社会福利,通过持续发挥新就业形态的引领作用,来让更多蓝领群体有职业选择和发展的空间,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走。


面对“蓝领中产化”这个愿景,眼下的收入抬高,已经迈出了一小步。


期待全社会携手,大家一起昂首阔步向前,让蓝领人生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PS全文完写了2994字。欢迎大家下面二维码,加好友以保能及时找到我。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昨晚董宇辉在东方甄选春晚上失控痛哭,说说我的感慨与推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