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世界,中国家长鸡娃的狠辣程度、能与之匹敌的不多,有几组数据足以证明:
中国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支出相当慷慨。中国孩子的养育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50%,而其中教育支出占养育成本比例达34%。
中国人均收入不到发达国家的1/3,但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已经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中国教育支出相对于人均收入的倍数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家长给孩子课外补课的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而已经开始的寒假,各地妈妈们更是火力全开,全线鸡娃。毕竟寒暑假是道分水岭,别人鸡娃我娃躺平,开学之后的差距不都是在假期拉开的吗?
于是乎,有人在网上诚聘鸡娃搭子,“每日签到打卡不能少”,也有人是学霸爹妈亲自下阵辅导,计划表精确到每半小时!

*双减两年,但60.8%的家庭表示更鸡血了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二娃妈,已出版三本教育类书籍的专栏作者静思,来聊聊她眼中的寒假鸡娃大战。
寒假鸡娃大战
你定寒假作业OKR、996,我找“鸡娃搭子”互相监督
寒假拉开了大幕,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上晒带娃外出游玩的照片多了起来。但这绝不是假期的全部真相。还有一部分家长,则走上了与“玩咖”型家长的背道而驰的路。
旅游可以玩几天(或者不玩也行)、春节还是要过一过的(过两三天意思一下就行),鸡娃大业可是一刻也不能停的。
于是,这个寒假,有的家长为某些城市的学校取消寒假作业而欢呼;有些家长正在努力诚聘鸡娃搭子,希望志同道合的人能在鸡娃的路上相互结伴、为孩子的美好未来铺铺路。
作为家里同样有学龄娃的家长,我能理解父母无处安放的焦虑,一刀切的政策加上稀缺的资源,家长独自承受这份情绪太沉重,于是,鸡娃搭子适时而生。
这个搭子不仅在学龄期火了起来,还“下沉”到学龄前、幼儿期。
当然,在鸡血满满的家长心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成为搭子的,涉及到孩子的学业,事关未来,必须把好关。于是搭子的门槛也就有了:
孩子学习要积极、

家长监督要严格、
每天的签到和打卡一个都不能少,杜绝三分钟热气、
杜绝摆烂、
杜绝凑热闹。
△某社交平台列出的鸡娃搭子的诚聘要求
到了高年级,虽然搭子不好凑,但并不代表家长对鸡娃这件事无能为力 、袖手旁观。
就算没有了一起前行的伙伴,只要家长够刚、够强,小高、初中的娃小托福、AMC,咱们自己照鸡不误。
魔都的朋友和我“爆料”,认识的人里,小孩读初二,寒假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外,每天“自主学习”的时长已经六小时起。
我实在不敢想象,一个读初中的孩子、在假期、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还要额外学习六小时,长大后当他回忆起自己的假期,脑中会浮现什么样的光景、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叹、假期的颜色是五彩缤纷还是一片灰暗?
越强调“双减”、越禁止补课、越是不安排作业、甚至“为了孩子的健康”封掉了一批又一批补习班,但越是这样“减负”,家长们内心越慌、鸡娃越狠。
我向身边两位鸡娃高手的父母打听了一下他们在这个寒假给孩子的安排,身在上海徐汇区鸡娃“重灾区”的红姐给我汇总了一下这个寒假她给女儿布置的额外学习任务:
语数外全面开花、偏旁笔画加减法和分级阅读一个不落。我知道红姐能鸡,但没想到她一年级的女儿要拼到这种程度。
红姐的说法是“我这只是平均水平”。
一年级的孩子饶是如此,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自然更是要负重前行。
君君是生活在深圳南山区的全职妈妈。除去寒假保留了小提琴和足球这两门兴趣班,她在四年级的儿子放假前就报好了语文的写作班、英语的演讲营、数学思维营等几门主科的辅导班。
当然,文化课的辅导班只是“下酒菜”,主餐还是得在家里刷卷子、做教辅、跟着私教查缺补漏、提前学
儿子“自主学习”的时间从早上八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中间当然有休息、娱乐、户外活动和兴趣班,扣除掉几个小时。但它们也只是鸡娃大业中的点缀和边角料。
寒假不过30天,加上当中的春节,七七八八扣除掉,也就两三周的空闲,有必要如此火力全开鸡娃么?
君君和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看着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一天到晚忙于功课和各种补习班,我心疼,但又无能为力;
我看着他疲惫的眼神,我想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快乐,但我又害怕他会落后;
我看着他在学习上的压力,我想让他放松,但我又担心孩子会失去竞争力。
我现在当然可以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但现在的快乐和幸福能延续到他的未来么?我现在可以为他的自由、快乐买单,成年后他的快乐和自由谁负责?
在比较“佛系”的家长眼中,也许会觉得君君和红姐这样的父母过于严格,教育的内卷、孩子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就是被这样的父母搅弄起来的。
“鸡娃”并非中国特色
放眼全世界,家庭越富,鸡得越狠!
确实,中国家长鸡娃的狠辣放眼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没有真的996、007,但中国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也是过长的。
根据PISA 2018的数据显示,参赛国家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为44小时,而中国大陆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达到57小时
PISA 2015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超过60小时的学生占比达到40.7%,相比之下,美国这一比例为21.8%,OECD国家这一比例平均为13.3%。
中国父母在鸡娃这件事上的确一马当先。但这并不代表其他国家的父母无所作为、真的佛系;而对孩子严苛、焦虑、对当下局面的无奈和无力这些情绪只有像君君和红姐这样的中产父母才有。
本科毕业于哈佛、在罗格斯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的布莱斯.罗格斯伯格在她的著作《我在上东区做家教》一书里揭示了富豪家庭光鲜又残酷的育儿战争。
布莱斯是上东区的知名家教,她辅导的这些学生在纽约长岛的汉普顿拥有别墅、父母在世界各地出差和度假、孩子一年读者五六万美元的顶尖私校,家庭财富足以跻身纽约前1%。
投胎投到这样的家庭,在我们的想象中孩子可以拥有一个衣食无忧、随心所欲的童年了吧。
以后父母随便动动手指运作一下,孩子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最惨”的还能继承不堪重富的家业。
事实上,这些家庭的孩子虽然尚未工作,但过着比经理人、高管还要忙碌的生活节奏。布莱斯列举了其中一名学生非周末日的安排:
8点到下午3点,在学校上一整天高强度的课
放学后打壁球(非爱好、纯粹是藤校入场券之一)一小时
接受两位家教各自一小时的辅导
天黑后开始做作业
以上只是她忙碌、疲惫又稀疏平常的一天。
因为这名学生并不是只有两位家教,她的每门学科几乎都请了家教,因此她的妈妈给孩子精心安排了日程表,确保女儿各门功课的补习时间和体育、艺术特长训练能相互错开。
作者说:
在纽约第五大道和公园大道居住的富豪,他们孩子的日常,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以为富裕家庭只是单纯用钱来解决问题,那你把这些家长想窄了。
每小时收费300美元到800美元不等的私教费只是他们鸡娃路上的手段之一,和中产父母一样,这些家长在孩子学业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也是非常慷慨、甚至远超咱们。
这些家长在每个学期会帮孩子选课,开学季与孩子的学业顾问、老师和补习老师开会商讨培养计划、会事无巨细地给学业顾问发邮件关注孩子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他们还热衷于参加各种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研讨会、会花费4000美元聘请专业的测评员,评估孩子的学习模式并撰写分析报告。
这些精英父母如此费心费力、精心运作,图啥?
和很多中产家庭所求所念相似,不过是想要保住现有阶层地位、托举孩子让他们继续通向成功。
而这些自身就是名校毕业的家长们知道,下一代想要保住阶层地位、继续通往成功,去争夺席位稀缺的藤校是重要一环,因此他们不遗余力要鸡娃成功。
一纸学历,却成了中产家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不正是我们通过考试、获得高学历走出家乡小镇、在资源和机会更丰富的大城市扎根、跃身成为中产家庭后拼命鸡子女去好大学、为下一代铺路的小镇做题家父母的高配版吗?
  • 我们小时候,假期就是假期,是用来嬉戏玩耍、开学前几天赶作业的美好时光;
  • 现在,假期是“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暑假”的稀缺资源。
身为家长,如果你只用来给孩子放松,而不能高效合理的利用它为孩子的学业“弯道超车”和“布局”,似乎成了一种浪费、一项罪过。
那些鸡娃和内卷的家长就真的愿意走这条路么?不少家长应该也曾试图去找一个平衡点,想让孩子们在竞争和快乐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然而,找到这个平衡点谈何容易?
对于上层社会人士来说,家庭有足够多的社会资源,能够让后代依托大量的社会资源成长;底层家庭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后代的成长、没办法鸡娃。
恰恰是多数中产家庭的父母--
  • 一方面自己曾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靠着应试教育改变了社会地位,因而对应试教育有着盲目崇拜,但自己成长路径的单一又没有能力去思考过工作以外的谋生方式,只能把应试教育视为唯一的发展道路。
  • 另一方面,多数中产父母通过被雇佣途径获得的劳动报酬,可能看上去高薪,但大半贡献给了房子、车子、保险等刚需;而自己步入中年后在职场上又飘摇不定,能留给后代的社会资源实在有限。于是,漂亮的分数和一纸学历就成为“过来人”的父母想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既然想要给孩子打造一个尚可(都不敢说美好、有前途)的未来,那在追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失去些什么。终究,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扛下所有、负重前行。
当孩子的未来被“一刀切”的统考统招制度卡了脖子、当“学历军备竞赛”成为求学路上唯一追求的目标、当明明考试大纲之外还有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但家长和孩子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推进和学习时,留给我们家长的选择还剩什么?
参考资料:文中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内卷报告 (2023版)》
本期福利
寒假想找鸡娃搭子?欢迎入群结伴👇👇,更能免费领取:

英语学习系统News、Exact path、courseware7天免费试用账户
找资源、听讲座和更多牛娃故事
👇关注“爸爸真棒”探索更多👇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