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冰川松鼠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2024年1月29日,鹅厂在深圳湾“春茧”体育馆召开8000多人的鹅民大会。Pony(马化腾)发表主题演讲,核心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 之前我说做产品要“上心、入定”,其实最重要的,你是不是真的热爱,是不是每天用,用心体会用户的感受,是不是真正回到我们的产品、服务、内容上,全力去想、去做;而不是做个PPT给领导汇报,对上、对下管理那么简单。这非常重要。干部要自己穿透到一线,如果自己的产品都不怎么用,那肯定是不合格的。
2. 如何让老树发新芽,如何把产品和服务长青化?这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微信诞生已经12年了,现在视频号不负众望,又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而且最关键的是,不是跟在别人身后做一样的东西,而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出了产品的调性和生态。
3. 现在每一个业务都要想:第一,能不能长青;第二,有没有新芽。有信心、有底气,我们就不着急,能浮上水面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产品,一定要抓住我们的强项,打差异化;内容为王的时代,要集中资源做精品,贵也值得。
4. 金融业务一定要关注风险,不光是法律风险,还要从社会责任上全面考虑兜不兜得住。金融业务肯定要拼长命,拼谁更安全,绝对不是拼快,越快越危险。
5. 管理上还是要重视小团队精神。我希望每个管理者招人时慎重,每招一个人都要对他负责,因为骤进骤出对每个家庭的冲击很大。没有想清楚的时候我们就用小团队先试验,不要急。
6. 很多人说到花在沟通汇报上的时间太多了,事情就一点点,周边配合的、显得很忙的人一堆,都是无用功。这是我们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就是马斯克说的“白痴指数”太大了。希望大家要重视这个问题,去提升效率,把“白痴指数”降低。大家一定要合力,有人力富余主动释放出来,支持更有前景的业务,而不是相同工作你做一摊、我做一摊,各自守得死死的。这主要还不是为了省成本,而是为了降低“白痴指数”。
瑞友科技IT应用研究院副院长池建强做了如下分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刚刚看完了马化腾的年会演讲,他逐一点评了腾讯的各个业务,没半点客套话,务实得让人钦佩。在最新的中国公司市值排行榜中,腾讯仅次于台积电,位列第二,紧接着是茅台、工行、阿里巴巴和拼多多。曾经的新星美团也已经跌出前二十。
也就是说,加上还没有上市的字节跳动,从市值角度看,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三名分别是腾讯、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或拼多多,两者市值很接近)。
过去一年,互联网公司并不再像早几年那样跑马圈地,相反裁员的消息不断传来,增长放缓、市值缩水,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这时候,再看看马化腾的分享,多多少少能给我一些新的视角,就着他的演讲,谈谈自己的启发。
01
关于视频号
毋庸置疑,当下互联网竞争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短视频和直播上,抖音的攻势疾如风。腾讯这两年发力视频号,也拿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 2022 年那次严厉的内部讲话中,马化腾说未来短视频会侵蚀掉长视频与游戏等产品的时间是客观发展规律,视频号是全公司的希望。
一年后,马化腾回来还愿,肯定了视频号的成绩:“视频号让我们在过去短视频失利的情况下,重新具备了一个坚实的抓手。最关键的是,我们不是跟在别人身后做一样东西,而是结合自身特点、做熟人社交的短视频。”
同时,他继续抓重点说 2024 年公司要全力发展视频号直播电商。沿着抖音的发展逻辑看,视频号这块的想象空间确实挺大的。
腾讯加注视频号直播电商的话,那新一年,或许会有短暂的红利期。可以关注下。
02
关于买地
马化腾先回应了在北京64 亿元买地的消息。“我们(早就)对北京拿地这事做过推演,当时大家还在降本增效,我们爬坡能不能爬起来,底有多深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如果动辄上百亿地去投,是不是合适,这个导向会不会不对,所以我们推迟了。直到去年我们看到整个大环境,我们公司业务也是基本比较稳健地发展起来,因为还是有这个需求,我们还是决定拿下来这个地。”
查了下,这块地就在地铁学知园附近,位置不错。当然,人家在哪里建办公楼和我们大多人关系不大。或许那个商圈的人会开心,因为腾讯过去肯定对房价是个利好。
马化腾这话的话外音是经过 2023 年一年的调整,腾讯整体业务稳住了,所以这个阶段才敢花钱买地,之前他们也紧巴巴的。这从财报数据也能看出来,过去一年,腾讯虽然股价整体在跌,但经营情况不错。2023 年前三个季度增长了11%,重回两位数的增长率。
而再往前回溯,2022 年底,马化腾曾在内部员工大会上放狠话,说降本增效要形成习惯、留给PCG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已经不相信买量了。那时腾讯确实遇到了增长压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连续下降。
现在看,腾讯已经走出那次危机了。
03
关于大模型
大模型是当下的热点技术,但应用场景在哪里?马化腾的判断是短期一两年内不会有纯原生的大用户量的应用,大模型应该还是要结合到已有产品里面提升效率。这一点我也认同。
前两天周鸿祎还分享说微软和 Salesforce,目前并没有采用大模型做出新产品,都是在原有公司内部业务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功能上用大模型做加持。这个结论和马化腾提到的几乎一致。
很多人焦虑不已,寄希望于在新的浪潮来临时,快速找到一个切入点,做出杀手级 AI 应用,抢占市场,成为弄潮儿。也许这个想法短期内很难实现,反正我对大模型的态度一直是审慎乐观,而非盲目 All In。
大模型作为新的生产力,可以提升现有产品的体验。我们还是先着手思考怎么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提升自家产品的体验和效率吧。
04
关于微信和 QQ
微信已经有 12 年历史了。马化腾说,QQ 由盛转衰也就 12 年时间。我查了下,还真是,QQ 于 1999 年发布,它是典型的 PC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到 2011 年时,米聊等一众移动端原生产品来势汹汹。要不是微信及时续命,那腾讯的故事可能早已被改写。
那天我写文章时还引用过马化腾之前的另外一个讲话:“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这是我自己最大的担忧。虽然我们干这行,却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而且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瞬息万变, 95 后、 00 后人群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研究。”
微信之于 QQ,是新一代的产品。而抖音之于微信,又是另外一个思路的新产品,现在,通过视频号,微信稳住了阵脚。但还有没有更新一代的产品呢?有,比如国外的 Discord,腾讯也投资了。
类似 Discord 定位的国内产品,QQ 在做,叫频道。在美国,Discord 挺火的,已经成为美国年轻人第四大社交媒体,用户群以 Z 世代为主。我也看不清楚类似的产品会不会某一天成为主流,但不得不承认,年轻人的审美和用户习惯确实在变。
另外一个角度,新的浪潮总会有,而微信的目标是能够常青。
过去一年,我时常会翻起张小龙的《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他一直强调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如果你不使用微信,你就没有进入这个生活方式。
微信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互联网产品之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生活。微信的成功有很多外部因素,但最主要的源动力来自微信内部的创新、节制、不打扰用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