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任早羽
在2023年8月、9月相继降息降准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又打开了政策工具箱。
1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降准的相关政策:
将于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
并从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至7%左右。也就是说,依照法规,当银行收取到100万元存款时,仅需要向央行存缴7万元存款准备金,市场中可贷资金增加、流动性增强。
本次降准降息的公告/图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尽管距离降准实行还有几天,但市场先沸腾了。
消息一出,更多的资金流向了其他渠道——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下行,恒生指数、深沪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但需要提及的是,近两年来央行的四次全面降准,幅度都控制在25个基点,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追溯起来,50个基点的降幅已经是2021年的政策力度。因此,此次0.5个百分点的降幅力度较大,超出市场预期。
且2024开年来,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维持在2.5%不变,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也按兵不动。结合过去的情况,降准消息也应该于2023年末或1月初公布。
来源:Wind
如此情况之下,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1月末这次不同寻常的降准?
1万亿,一场意外的“及时雨”
市场此前对降准消息是有预期的——市场需要,也期待政策。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汇丰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告诉盐财经:“尽管2023年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顺利实现,但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总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公布的2023年全年数据佐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核心CPI同比上涨0.7%。而2023年12月的CPI,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图源:国家统计局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所言,2023年CPI总体是低位运行的。
数据同时显示,受国际油价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而2023年12月,PPI同比下滑2.7%,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2023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图源:国家统计局
在国内有效需求恢复仍显不足的情况下,受国际局势影响,外需也尚未完全恢复。
尽管2023年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已经顶住压力促稳提质,展现了极强的经济韧性,但全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2%的数据表明,仍有发展空间。
市场需求的不足,传导到制造业之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走势偏弱。
2023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图源:国家统计局
经济压力仍存,困难仍在。于是,在屈宏斌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加大财政信贷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尽快阻断预期和需求螺旋下降的趋势”。
毕竟,在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状态之下,企业面临融资问题,消费者乐于储蓄,两者的活力都需要进一步释放,两者的预期都需要进一步调整。
谈及此次降准的力度,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50个基点的调整仍在预期之中,“因为央行一直在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但“时间点的选择让市场有些许意外,过去三年,降准的时间点往往与特定的经济周期或政策需求相吻合”,朱克力向盐财经记者提到。
过去三年,年初的降准消息分别在2021年7月、2022年4月、2023年3月公布;年末的消息则集中在11月与12月份发出,并在当年执行。
近10年央行降准公布后沪指表现/来源:财联社
因此,在2024年1月15日央行维持MLF超额续作后,市场对2024年首月即降准的期望也有所下降。
2023年以来央行MLF月操作情况(单位:亿元)/来源:Wind
对此,朱克力解析道:“(此次降准时间点的选择)折射出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判断和对未来政策走向的新考量……或许也是央行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即通过打破常规来引导市场预期”。
想要市场有行动,市场就需要更多的空间。
从外部环境变化来看,中国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将是有所拓展的——2023年年末美联储已经连续三次暂停加息,国际市场中对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2024年降息的预期加强。
在此次降准的发布会中,央行行长潘功胜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处于收敛,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
无论如何,降准总归是来了。
有何深意
不过各大金融机构少交一部分钱到央行,意味着什么?
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短期内增加广义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主要是为了预防银行挤兑而出现的,也因此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规模。
按照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在理想模型中,当银行收到储户A有100元存款时,A最多只能贷出93元给B,从储户A户头转到B户头,成为B的银行“存款”,但此时,银行只能最多再贷出86.49元给C。
资金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收敛,央行也就通过这样的方式间接控制了广义上的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也就是说,如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交易后,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投入到下一次交易中的资金就变多,货币增多,银行利率面临下降压力。
截至2023年9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图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至少,大量的流动性能够减缓银行的负债压力。而当银行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低息的、更多的长期资金时,融资成本的降低则将提振企业的盈利预期和信心,从而引导生产扩大与社会投资增加。
当然,利率下行时,理想情况下银行中的存款总量也会减少,或以消费,或以投机投资的方式流入市场之中,成为激活市场细胞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降准也会引导总需求的增加。
而无论是生产还是需求,链条的终端,也都是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的逐步修复。这一步之后,便也可期待更多的市场活力,更多的经济增长。
针对此次降准,除了增加流动性,推动生产与消费的影响之外,朱克力也评价道:“从短期影响来看,(此次降准也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稳定股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2024年年初以来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变动/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十年期国债利率、深沪指数和上证指数的即时波动来看,央行所释放的稳增长信号已经被接收到,短期市场信心已经有所提振。
“从中期影响来看,此次降准将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利好。通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朱克力告诉盐财经。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息的政策并非孤立的,其也将与一万亿国债的分批落地、地产政策的逐步放松等相配合,形成组合拳。
2023年1月-11月,全国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40%,而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则下降8%,同期全国二手房成交量超过了2021年的峰值/来源:央视新闻
各项政策合力,以期待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都能在2024开年轻装上阵,给大家一个不错的发展预期。
但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朱克力同时提醒道,“降准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而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要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还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综合性措施来继续推进。”
毕竟,降准也只是在短期内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给予各界更多的“操作”时间和空间。
并且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未来政府是否采用以及如何运用更多的政策工具,还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变化。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旗下媒体盐财经
-END-
编辑 | 江江

排版 | 风间澈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