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纽约客》杂志的封面让我哈哈大笑,因为实在是太恶毒了。不过我怀疑会有多少人能读懂它,明白这是在讽刺人工智能(AI)。对于接触过AI的那些人来说,其中的调侃是明确且精准的。而对于多数人而言,可能很难理解那种精准的恶毒:AI输出的是整齐有序的垃圾。

《纽约客》干的事情是扒底裤,也就是尖锐的批评。可以把现在如日中天的AI想象为一个站在舞台正中的人,双手高举,面对掌声欢呼和闪光灯。这时候《纽约客》潜行至AI身后,当着无数观众的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把拉下AI的长裤,然后再果断地扒掉他的底裤,就让他那么赤裸裸地面对人群。

这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批评方式,知识分子的尖锐批评方式,想要欣赏它需要有足够的学识和良好的幽默感。但是它对于AI构成任何打击么?对于AI发展的进程会造成任何波澜吗?不会的。
观察历史,观察生活,会发现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人群里会出现两类人。一类我称之为“布道者”,一类我称之为“扒底裤的”。当《纽约客》的插画师做出这一期封面,到杂志印刷出版的这几天时间里,网络上另外又有一群人,会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几百种基于AI开发的新产品,新服务。他们会狂热地鼓吹和推荐,告诉你AI在某个新产品上又替代了哪些工种,已经达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水准。他们就是布道者,他们在反复宣称新时代的到来,向大众反复推荐AI和周边产品。

类似《纽约客》这种扒底裤的,则站在布道者的对面。和布道者的热情洋溢不同,扒底裤的目光冷峻,心存怀疑,对一切高温高烧高潮都充满警惕,觉得要么是泡沫,要么是个骗局。他们的责任,就是去戳破,就是去揭穿,就是去当众扒掉底裤。
扒底裤的可能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布道者的热情洋溢下面肯定隐藏了些什么东西。他们所鼓吹的产品或者服务,一旦你真正用下来,会发现事实和他们的言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你会忍不住怀疑,布道者们不是不知道你所遇见的那些问题,不是不能预见你可能产生的失望,但是他们刻意隐藏或者掩饰,好尽量维持那种欢天喜地的劲头。
不过在我看来,两方的差异其实并不大。不是热情和冷漠,诚实和欺骗之间的那种二元对立,他们都是观念的战士,并且以此为生。布道者传播和捍卫的观念是:创新就是好的,科技进步就是好的,新时代就是好的,进步就是好的,而我自己就是这种进步的代言人,所以大众要听我的。
而扒底裤的也有自己要捍卫的观念:理性是好的,冷静是好的,洞悉是好的,真实是好的,而我就是真实和正确的代言人。大众要是不相信的话,我可以现场表演扒底裤给你们看。扒完之后,证明了底裤下面一片模糊,建模失败,那么大家就应该听我的。

可惜的是,他们中的任何一方都没有真实的力量。观念没有那么重要,大众信这个或者信那个,对于历史进程的改变微乎其微。此时此刻,世界某个角落里正在写算法论文的计算机科学家笔下的几行公式,可能要比所有布道者和扒底裤的加起来都重要。此时此刻,黄仁勋显卡工厂里的某个技术主管手下的一个革新举措,可能要比他们加起来还重要。此时此刻,某几家初创公司正在利用AI开发的新项目,可能要比他们加起来还重要---
因为对现实进行变革的力量在他们手中。大众赞同或者反对,这种巨大的力量可能对风俗有影响,对生活方式有影响,但是对于科技没多大影响。当初赞同或者反对功能机的人,当初认同或者反对黑莓是未来的人,无论他们持有怎样的观念,无论大众被他们教育之后相信什么观点,乔布斯的多点式触摸屏幕出来之后,一切攻防都土崩瓦解了。
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可以为功能机再延寿十年吗?可以为黑莓续命二十年吗?观念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它是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而看似中立的“视角”二字,背后还是个人偏好。自己认为是好的,就要去推广,去宣传,去捍卫。时至今日,不也有人坚持认为智能手机带来了太多骚扰,太多压力,鼓吹使用一百多块钱的Nokia板砖么?与此同时,不也有人觉得手机都不够,还需要带上随身的AI硬件,增强人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交互,甚至要切开颅骨,植入脑机接口。
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人类的真实需求,还是他们个人内心的偏好,认为某种做法,某种方式更好,要优于其他选项?
布道者热情,但总是要撒谎,要掩盖,要夸大,这是布道者的问题,他们的个人偏好就是乐观。扒底裤的冷峻,但是视野受限。因为他们习惯于蹲下来,扒掉底裤,于是他们就经常蹲在那里,面前正对着两片屁股,看不见别的什么东西。就像是《纽约客》的这张封面漫画一样,AI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只是整齐有序的垃圾,而事实并非如此。泼洗澡水把婴儿一并泼掉,说的就是扒底裤的。

年轻时我喜欢扒底裤的,觉得他们聪明,有趣,欣赏他们的尖刻与恶毒。现在我更喜欢布道者,除掉他们的夸大其词,去掉他们的言不及义,他们起码还在努力成就一点什么,他们还愿意相信相信的力量。有些时候,他们的确也提供了新鲜和有趣的事物,少部分时候,甚至还会真的有用。而如果我相信了扒底裤的,那么除了颅内高潮完毕转身就走之外,似乎并没有别的什么选项。
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是个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电视上正在直播火箭发射,在某处有一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把火箭竖起来,准备发送上太空。这时候,我的电视机前突然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布道者,他大喊大叫,面红筋涨地对着电视机屏幕比划,表演用他的内力把画面中的缓缓升空的火箭慢慢举起。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不断在我面前把电视机抬起来,翻个面,向我展示这不过是台电视机,这不过是电视里的一个节目。然后他把电视调转过来,于是看起来火箭就是在向下发射---他成功证明了布道者的托举手势根本就没有任何用。
我个人很喜欢用内力举火箭的部分,而扒底裤的影响到我看电视了。
标题:《黄昏》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5.2
Prompt:drawing landscape of Beijing City by Georges Seurat, --ar 16:9--v 5.2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肖像》
和菜头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5.2
 南派三叔专区
南派,这张《往外滋》送给你。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